节能环保产业开始大跃进 不可揠苗助长

提要:未来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节能环保设备生产方面可能会因政策刺激,生产门槛较低出现产能过剩,这是需要防范的潜在风险。

  装备资金短缺有待改善

  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瓶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节能减排装备制造业是政策导向性强、产品覆盖面广、资金技术密集的产业。许多企业有意新增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却都因资金短缺作罢。因此,当前阶段节能环保要成为新支柱产业需要先突破资金瓶颈。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环保装备投资主体依然以企业自筹为主。2010年企业自筹资金174亿元,占年度资金的92.6%,国家预算内资金仅为总投资的0.3%。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要进行环保升级,必须自负盈亏,而对于很多本身经济效益不佳的企业来说,势必形成负担。

  对于企业来讲,环保投入带来的资金压力巨大。据山东一家焦化公司负责人介绍,投资一套脱硫脱硝装置,仅设备投资就要1500万—2000多万元。每年运行费用还得400万—500万元,如此成本压力对于目前尚不景气的焦化企业来讲,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压力。

  《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如一缕清风给环保行业带来了希望。意见提出,将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继续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地方要加大对节能环保重大工程和技术装备研发推广的投入力度,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将多举措拓展投融资渠道。这些措施对缓解资金短缺意义重大。

  专家表示,节能环保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保持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鼓励引导社会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兼并重组持续发酵

  近期面对大好的行业发展机会,环保行业出现了并购潮。东江环保8月17日公告,公司将以自有资金7700万元收购东莞市恒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公司已就该事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湘鄂情日前公告称,拟收购中昱环保51%股权并已签署意向协议。京运通今年5月与山东天璨环保公司全体自然人股东签署了收购意向书,涉足脱硝催化剂。

  并购潮不仅是当前环保热的表象,其深层的原因还在于这个行业本身的小而散的特点。据分析,当前环保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由于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细分领域技术尚未完全定型、参与企业盈利机会较多,形成了行业内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低的特性。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从事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业单位在5000家左右;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是2005年的3.5倍;从业人数在50万人以上。

  在环保产业四大领域中,水处理行业整体起步较早、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兼并重组投资活动频繁;大气治理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冶金等高污染行业,业务类型以烟尘脱硫脱硝、除尘为主,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固废处理行业尚处于快速发展中,生活垃圾处理(焚烧或填埋)、工业固废处置等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而餐厨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市场还处于探索中;发展最为滞后的是土壤治理行业,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

  专家认为,未来中国环保产业中兼并重组活动会进一步加强。从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巨头几乎把持了整个市场。民生证券认为,拥有技术和实践经验的龙头公司将更具发展潜力。碧水源、桑德环境、科达机电、海陆重工等环保企业的订单状况已经开始好转,未来2—3年的高增长无忧,有望成为行业龙头。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