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缘何“面粉贵过面包”

  8月22日,北京远郊房山区长阳镇一地块经过29轮竞价后成交,如果计算配建的限价房面积,成交楼面价为2.007万元每平方米,该项目起始楼面价约为9515元每平方米,溢价率惊人咋舌。而房山区目前在售的商品房中,最高价格不过1.9万元每平方米。换言之,开发商在开工建设之前,且不算日后的税费、人工和建材成本,其支付的土地成本就已经超过目前的房屋售价,楼市“面粉贵过面包”。之前北京市拍卖的位于东北五环外的朝阳区孙河乡地块,楼面价达到4.6万元每平方米,周边高档别墅的现阶段售价不过在3万元每平方米。

  土地“招拍挂”带来“价高者得地”的模式,而当两三年后这些房屋建成后入市,其成本价又是多少?即便开发商一分不挣,以成本价销售,其售价都足以对北京楼市带来巨大的价格冲击。

  在这场“面粉贵过面包”的土地盛宴中,赢家既不是开发商,也不是购房者,而是卖地者。北京市在今年前7个月土地出让金累计收入870.46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65%。而北京市2012年的地税系统各项税费收入不过在2865.2亿元。土地出让对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在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下,地方政府亦面临竭泽而渔的财政窘境。

  自2005年实行土地“招拍挂”后,的确减少了之前土地协议转让时可能存在的内部交易和贪腐行为,但是,实行土地“招拍挂”后,由于仅以价格作为拿地的唯一因素,而土地供应量又全部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致使一些地方政府便惜售土地,采取“挤牙膏”式的供地模式,人为制造了土地供应紧张,迫使开发商不得不天价拿地,高价售房以回本,成为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北京市2012年的商品房土地供应量仅有850公顷,最终仅完成32%,而这一计划本身已经比2011年下降了三分之一,而今年的商品房土地供应量与上一年度并无增长,供应的土地也多为郊区偏远地块。

  在2005年,北京市商品房竣工面积达到历史最高,为3770.9万平方米,而在实行土地“招拍挂”后,商品房竣工面积逐年下降,2011年竣工商品房2245.2万平方米,为2005年的六成不到。但从2005年到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加了480.6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8.81平方米,不及其它世界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巨大的刚性和改善性需求面前,土地供应减少导致房屋供应减少,致使供求关系恶化,一次次“面粉贵过面包”的土地拍卖之后,则是房屋建成后的房价大幅度上涨。

  如果不从土地转让和供应角度入手进行改革,却总是采取各种限购和限贷措施,土地出让“生病”却让有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吃药”,那么等到这一轮“面包”烤好后,老百姓会发现,自己的存款离梦寐以求的房子之间,差距又拉大了。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