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逃票将记入征信 逃5元车票影响50万贷款

  据新华社电 日均万人逃票的尴尬现实迫使上海启动了新一轮地铁逃票整治行动:违规者信息将被记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可能导致其今后在贷款申请、求职等方面遇阻。目前,已有至少160条涉事者信息被记录在案。

  已记录160多条逃票者信息

  随着近年客流量急升,上海地铁闸机前不文明的“闯关者”也在增多。而地铁方面,则因人手不足、逃票失票难判断、逃票者拒不配合等原因,对逃票行为长期维持着弱约束力。

  进入8月,整治行动启动:稽查人员、查处频率明显增加;提醒市民“使用假证、逃票将被纳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告示,醒目地出现在各个地铁站。为进一步打击逃票,上海地铁已联合轨交公安等相关部门成立了专项联合整治组,8月12日至9月10日,在每个工作日早晚高峰各两小时里,整治组将定点抽查至少8个站点。“对逃票者的补票、教育、罚款等处理措施依然保留,同时还将记录下逃票者、使用假证者的身份信息,视情况轻重纳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上海市征信办表示,截至12日已有160多条地铁逃票者信息被纳入系统,其中大多是冒用老年证、残疾人证等免费乘车证件,或者使用上述假证,且拒绝补票缴纳罚款者。

  一次违规成信誉污点

  地铁方面表示,“逃票者信息记入征信体系”是今年上海地铁整治逃票行动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该措施也将长期执行。

  现行《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对乘客无车票或者持无效车票乘车的行为,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可以按照单程总票价补收票款,并可加收5倍以下票款。今年,上海《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对规范乘客文明行为作了更严厉规定,包括将补收票款额度从5倍提高至10倍;轨交企业应将违规者信息纳入个人信用库,并有权将其移交公安部门依法处理等内容。目前,草案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贪5块小钱,可能就会影响50万的银行贷款。”有市民质疑这样处罚是否过重?对此,上海交通大学章晓懿教授表示,失信无大小,逃票作为主观故意性很强的错误行为,一次与多次并无实质区别,但可通过优化个人信用管理办法,通过社区义务劳动等方式给予犯错者改过自新的机会。

  “围剿”逃票还需组合拳

  除了记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要真正彻底解决地铁逃票问题,受访市民和专家认为还需进一步优化配套措施。根据现行《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个人不良信用信息使用期限最长不超过7年。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天表示,是否可考虑进一步细化时限,比如对于“惯犯”可延长不良信用撤销期。据了解,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于今年6月3日正式启动,目前已有41家行政部门、8家公用事业单位承诺并向平台提供数据。汤啸天表示,唯有让更多机构加入提供、共享个人信用信息的行列,“交通逃票信息入征信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惩戒效力。还有专家表示,儿童逃票无法录入征信系统,但逃票行为也必须纠正。

关键词:宏观政策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