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能——百年德国工业符号

提要:威能被称为百年德国工业的符号当之无愧。这是因为,纵观这家德国企业的百年历史,就能清晰了解德国现代工业从无到有的整个脉络。所以!仔细观察威能,正是一个研究德国制造的好机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1835 年纽伦堡至费尔特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到1848 年,德国的铁道线总长已经达到2500 公里。也在那一年,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这个已经为人类创造出无数精神财富的国度依然没有属于自己的科学家。长期的储备是有意义的,马克思曾预言,德国将会出现一个“决定性时刻”。

  发明热水系统仅仅是德国工业传奇的一个微小缩影,当时,无数的德国青年像约翰·威能一样,经历了长期的炮火压抑和思想洗礼后,激情和才华正在他们的内心萌发。在热水系统发明的三年前,作为德国统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邦国,普鲁士刚刚赢得了同法国之间的战争,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在凡尔赛宫分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和宰相,半个多世纪前,拿破仑正是从这座堂皇的“太阳王”宫殿出发,将德国践踏在自己的马蹄下,时代轮转,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恰恰在这里建立起来。

  更早些时候,两个德国人维尔纳·西门子(Werner Siemens)和约翰·哈尔斯克创立了一间颇具跨时代意义的公司——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这也是西门子公司的前身。1866 年,西门子公司研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三十多年前,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德国人把它带到了每一个家庭,此后几十年相继出现的有轨电车、电梯电气火车等等,都是西门子公司在发电机的基础上发明并制造成产品投入市场的。在赶超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德国率先引领起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正在取代“蒸汽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外一个标志。1876 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了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1883 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又制成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并具备了成为交通工具发动机的性能;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第一辆汽车;接着,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又于1897 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它不仅可以用于船舶发动机,而且同样适用于火车机车和载重汽车;1896 年,德国工程师首次将内燃机装在飞行器上做飞行实验,几年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蓝天。从1871 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 年,短短42 年间,德国人口增长到6500 万,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煤炭和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这块饱经沧桑的土地上终于不再只有忧伤的艺术家和冰冷的哲人,1900 年第一届诺贝尔奖的五人名单中,出现了两个德国人的名字,伦琴发现了X射线,贝林发现了如何用血清疗法防治白喉和破伤风,整个二十世纪初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诺贝尔科学奖颁发给了来自德国的科学家。

  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

  经过整整二十年的发展,约翰·威能的“热水器”也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备的功能,不但可以自由调节水温,还能够将煤气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与热水分离,到了1897 年,他的产品已经销售到国外。约翰·威能不再只是一个在小报上打广告的商店老板,取而代之的是一名开办现代科技工厂的企业家。威能公司注册了产品商标并申请到大量技术专利,成为德国众多高科技公司中的一员,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

  一个统一又和平发展的德国将会为全世界创造财富,事实上,俾斯麦当初所勾勒的正是一个“小德意志”,而不是一个扩张性的帝国,他的一切政策都是在为德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机会。有了和平统一的客观环境,德国经济在十九世纪末的起步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它独特的创新体制,时至今日,恐怕也很难找到有另外一个民族像德意志这样如此钟情于创造新事物,“创新”(Innovation)一词正是来源于那里。

  早在德意志帝国正式建立之前,普鲁士对科学技术资助的费用就占到了公共财政的1% 左右,帝国统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项费用一度提高到1.7%,二战后,联邦德国对科技的资助激增到所有公共开支的5%。在政府的巨额支持下,德国人的创造力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德国政府制定的专利申请制度和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得以让这些发明以最快的速度转变成社会财富。出自德国的科技论文是所有传统工业强国竞相模仿和研究的对象,这些国家都把自己的研究员送到德国学习。

  1899 年,德国拜耳公司(Bayer)研制出了“世纪之药”——阿司匹林,这家1863 年由印染工人弗雷德里希·拜耳创建的企业为德国十九世纪划上了完美句号,也改变了人类药品发展的历史。阿司匹林的出现即得益于德国人追求创新和注重产权的意识,拜耳公司拥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公司一度将其设立为总部所在地。1899 年3 月6日“阿司匹林”商标注册成功后,为拜耳公司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额利润,公司将资金进一步运用到科研当中,其研究范围已经囊括了高分子、医疗保健、化工、农业等各个领域。

  无数的科研经费中,更大一部分投入进了教育。普鲁士皇帝威廉三世在拿破仑入侵时就断言:“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躯体上的损失,正是由于穷困,才更需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说一个国家因为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难能可贵的是,国家给予教育与科研活动大量资金,却从不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这个传统延续了下来,为全世界提供了构建现代大学的范本。

  德意志人的逻辑严谨、精益求精、遵守纪律、崇尚科学和创新的精神,这一切品质都很难归咎到天赋上,却又是与生俱来,德国的成功在小学课堂上就已注定。

关键词:德国  制造  威能  百年  历史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