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生:监管不严与畸形供求关系是防水造假根源

提要:近期,央视对建筑防水行业乱象进行报道,劣质的防水材料导致的房屋渗漏问题其范围之大,危害之广,超出人们的想象。建筑是百年大计,建筑工程除要求牢固以外,还要求防水、防潮等来保障它的正常使用和寿命。为此,新浪地产网专访了唐生德生防水董事长李德生,他表示行业陋习存在已久,监管的不严格和畸形的供求关系是防水市场造假、伪劣屡禁不止的原因。

  近期,央视对建筑防水行业乱象进行报道,劣质的防水材料导致的房屋渗漏问题其范围之大,危害之广,超出人们的想象。建筑是百年大计,建筑工程除要求牢固以外,还要求防水、防潮等来保障它的正常使用和寿命。为此,新浪地产(微博)网专访了唐生德生防水董事长李德生,他表示行业陋习存在已久,监管的不严格和畸形的供求关系是防水市场造假、伪劣屡禁不止的原因。

唐生德生防水董事长 李德生

  打假 始终在进行

  没有使用购买假货的需求,就不会有人制假。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防水就是这样特殊的行业。假冒伪劣便是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从2012年开始,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联合工信部、质检总局对防水行业进行整治,力度之大被称为是“防水质量提升年”。然而一年后的今天,防水市场问题仍然存在。李德生认为,各部委对行业的治理起到一些作用,主要是从生产许可证的审批、行业准入制度、企业产品抽查方面,对行业内企业的管理的加强的,防水企业也发起行业自律,维护行业价值。但是这些行动反应到市场上的效果并不明显。防水行业的痼疾应从根源治理,打击不良的市场需求。

  德生在打假的这条路上也经历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从前打假都多依靠质检部门、工商部门来打假,最终处理也以罚款了事。近些年企业发起举报有奖,已经正式有仿冒产品,就报警,由公安部门经济警察介入调查,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利益。对制假厂家进行封厂调查,相关责任人判刑。这样的打假力度在行业里也是空前的。

  曾又一次在德生举报、公安部门查封的工厂里,发现60多个品牌的产品,而且厂子规模很大,是有防水材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也正由于公安介入有巨大震慑的作用,仿冒德生的减少了很多。

  行业假冒现象普遍存在

  李德生介绍,目前造假的主体只要是两种:

  第一、无证生产防水材料的小作坊,他们集中分布在山东台头、河北新乐、定州、涿州等地。这些作坊是防水产业最末端最低级的群体,规模极小,但造假量很大,生产的产品是“万国牌”,接受订制,任何品牌都可以仿冒。以形成区域的产业链,甚至一些造假窝点生产有20年之久。

  而原材料的来源更是让人惊呼难以想象。除了一些使用劣质沥青外,有些是从做胶鞋的作坊收集做鞋底的胶粉;有些事收集老旧或废弃的防水材料重新回炉。由于没有先进的设备,大多是靠大锅熬制,对环境污染极大。这样的材料使用不到1年就会出问题,而且仿制之粗糙,普通人稍有对比就能辨别出。即使是这样的产品,依然有渠道流入市场,铺装到老百姓的房顶上。

  第二、有证企业仿冒其他大品牌的名牌造假。这类企业本应自主生产,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打造自己的品牌,但是他们没有。他们一年不生产自己的产品,检测都靠买别人的产品。然后去赚的盘满钵满。他们靠仿制知名品牌的产品牟利,因为有正规的销售渠道,仿冒的生产量竟高达几百万平米。

  其实有证企业生产非标产品的危害更大,他们在为了自己的利润透支了全行业的信用。这类群体集中在安徽、江苏等地。而大约有50%-60%的有证企业都涉及生产非标产品。

  畸形的供求关系催生以次充好

  防水行业的另一痼疾就是以次充好。

  建筑工程层层转包,工程实行最低价中标等,迫使很多工程使用冒牌伪劣产品,导致大量的房屋出现房屋渗漏。在南京、秦皇岛市等城市,有超过65%的住房出现渗漏现象。在过去的三年中,铁路系统的80%的工程中标企业都是小企业,其产品的成本低廉,质量得不到保证,伪劣材料横行市场。

  李德生介绍他走访了南方市场一些房地产商,虽然部分大企业已经开始重视防水的重要性,实施战略采购,但是大部分企业防水意识仍很薄弱。采购时没有遵守最基本的防水等级和施工规范。所以在采购时一味的追求低价,在防水工程中低价竞标,为保利润防水企业只能以次充好承接项目。这并不是个例,部分高铁、地铁项目也是如此。

  低价中标导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自然施工的精细程度和管理的细致程度都达不到要求。建筑出现渗漏在所难免。

  如何整治行业乱象

  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施工方都不是防水材料最终的使用者,所以职责不清,难以追究责任。使得造假制假,以次充好长期在行业里存在。

  李德生分析当前市场情况指出,防水行业乱象长期存在是监管的缺失,对制假伪劣的整治力度太小,企业违法成本低。自然缺乏约束。如果按照国家规定停业整顿或是取消生产资格,有证企业不会铤而走险生产非标产品。行业也应提倡自律,但是没有组织没有约束,自律便无从谈起,行业优质企业和行业协会应担起责任,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在市场乱象的表象下,深层次是用户对防水的不重视,对低价假冒产品的追求。应对使用和购买劣质材料的买家,造成渗漏有买家赔偿,

  现在大型的防水企业都有自己的渠道部和工程部,而在产品上也有防伪标示,想要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并不难。

  就工程市场而言,大型开发商大型项目的造假空间小。因为有项目报备制度,项目需求量是约定好的,生产时会打上XXX项目专供字样,有生产企业直接运送到工地,中间的假冒环节减少。

  同时,李德生在与多家房地产商的合作中总结出来,战略采购时最好的合作方式,双方直接沟通,便于开发商在工地的管理。他不赞成甲指乙供的模式,开发商、供应商厂家控制力弱,给造假留下空间。供应商在招投标过程中,已经谈好最优惠的价格,但是想要进入工地还要经过总包、分包的层层盘剥,最终只能放弃合作或以次充好。

关键词:防水  德生防水  假冒  防水行业  工程质量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