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20年贡献人物之殷志强
殷志强: 恰逢机会 贵人相助
齐心协力 三十五载
1978年秋,我有缘与贝聿昆夫妇会面,从贝先生介绍中,首次了解到美国欧文斯·伊利诺伊制造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在当时这是世界先进的阳集热部件。不久,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电真空材料与工艺教研组,我和吴家庆等,与热能工程系挂钩,成立了专项研究小组。
太阳能科研履历
1.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及太阳能热水器的科研与开发期1979年,经反复研究试验,以在玻璃上化学沉积铜,再电镀双层黑镍的方式制取选择性吸收涂层,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及其太阳能集热器研制成功。1980年,在张仲文支持下,北京电子管厂三分厂投产小试。
1981年,在北京市科委胡有道支持下,我们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建立阳房实验室。1982年在太阳能实验室房屋顶上安装了采光面积31m2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阳能试验系统,用北京电子管厂生产的电镀黑镍全玻璃真空集热管;1987年更换为由北京真空薄膜器械厂生产的溅射铝-氮/铝全玻璃真空集热管,该太阳能热水系统一直运行到1998年。
1982年2月,我应邀到悉尼大学应用物理系从事研究,与Harding,Window及Collins合作开展深化研究,致力于采用磁控溅射基础研究和开发多种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可行性。
1984年,我发明了铝-氮/铝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在世界上首创用单个铝阴极通过磁控溅射制备红外低发射铝底层、铝-氮化铝吸收阳光的陶瓷薄膜和氮化铝减反薄膜组成的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使溅射设备构造简化、阴极材料利用率提高。陆维德、朱俊生认为,这是太阳能核心技术的突破性成果,为阳能热利用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1987年,我和同事们又发明了紧凑式太阳热水器及真空集热管横向排列的太阳能热水系统;2004年,在与同事共同努力下,发明了全玻璃热管真空阳能集热管。
2.科技攻关课题等与小试生产
“七五”以来我主持了国家及北京市科技攻关,开发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农业大棚、海水淡化与采暖领域的新应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与张铭久、李云松和郑世民等先后合作完成四代磁控溅射镀膜机的研发,使选择性吸收涂层具备了大规模生产的条件。1989年,凯利公司总裁岳枫毅然投资292万元,成立华业公司凯华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厂,有力地促进了研究成果的扩展应用。
3.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及其太阳热水器的产业化1992年,实施“产-学-研”工程,我与薛祖庆、沈长治等共同推动了与北京玻璃仪器厂的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太阳能电子厂(1998年改名为清华阳光)。
产业寄语
太阳能热利用分低、中、高温领域。在低温热利用,我认为目前主要是坚守质量,处理好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否则,昔日、今日的辉煌会成为过眼烟云。中、高温热利用需加大研发的投入,有风险,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是最牢靠的。中国不要等待,不要模仿捞便宜,我们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我不知自己还能干多久,想做点应用基础研究,如阳能热利用中阳选择性吸收涂层低发射比的测量等,在此要感谢热心支持的徐新建。
从1978年至今,我在阳能热利用领域已有35个春秋,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感谢一路上与我共同奋斗并给予我大力支持的业内的同事朋友们。在此我只想引用1994年1月我在印度新德里高层物理论坛报告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只不过是划了一根火柴(Strikingamatch),干的是不浪漫的物理学”。我相信“好有好报”。2011年度过了金婚,我十分感激从事“浪漫物理学”的妻子徐祥。眼下,做点清净的事,过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