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青岛住宅地块成交活跃 郊区市场备受青睐
2013年上半年,岛城土地市场走出了一个不规则的曲线,2、3月份有所回落,4、5月份再度上升,6月份成交174万平方米,环比下降4成,但整体溢价率比五月份提升了 0.2个百分点。
根据青岛锐理数据提供的数字表明,上半年,从成交额来看,全市共成交土地109.45亿元,继续保持高位。从成交量看,土地市场供应略有收紧,全市出让土地222宗,建筑面积为13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受制于政府土地供应量的减少,土地成交量同比出现下降,共成交土地167宗,建筑面积为9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8%。
住宅活跃,商业平淡
分析岛城土地市场成交结构,可以看到,上半年,住宅用地重新回归,成为市场主流,而往年红火的商业用地则有些平淡。从成交比例上看,住宅用地占到总成交的46%,商业用地则有明显下降,仅占总成交的23%,而2012年全年商业用地占总成交的比例高达40%。
受开发商看好未来市场走势影响,上半年的土地拍卖会上,不仅多宗住宅用地受到房企追捧,而且土地市场整体溢价率走高。其中,4月24日,四川蓝光地产以总价3.4364亿竞得李沧区虎山路地块,溢价率高达37.3%。
而从整体市场溢价率来看,整个上半年成交的167幅土地平均溢价率达到了4.3%,较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溢价成交土地32幅,占总成交土地比例的19%。
与住宅用地成交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业用地明显热度不够,大多数接近底价成交。上半年岛城全市商业(纯商业、商业兼部分住宅)平均溢价率0.15%,而去年同期为0.61%。
尽管整体商业地产溢价率较低,但是也有例外,如5月23日成交的即墨市店集中心社区中李村现状土路以南的小地块,便以218%的溢价率成交。据了解,该地块面积很小,为个人竞得。
分析商业地产土地市场成交平淡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商业用地推量少是其主要原因,但同时,分析人士也认为目前大多数房企并不看好商业项目的投资前景,近年来,商业地产大干快上,特别是像青岛这样的城市,人口规模是否能够支撑如此多的商业体量存疑。另一方面,大多数房企更擅长住宅项目的开发和运作,商业项目的后期经营对任何一家房企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郊区火热,市区冷清
随着主城区土地日益稀缺、在市场中的比重逐步下降,楼市成交重心向周边区域转移;不仅如此,近年来,受房地产调控特别是限购政策的影响,主城区楼市日趋平淡。从今年上半年的土地成交来看,市郊区域成为土地市场的成交热点。
据锐理数据统计,上半年,胶南市成交的土地建筑面积为285万平方米,位居全市各个区市之首,其次是城阳区,成交的土地建筑面积为235万平方米。从整体市场来看,在上半年成交的167宗土地中,市南、市北、李沧和崂山区仅成交了9宗,其余全为市郊土地;而在全市成交的建筑面积为969万平方米土地中,市郊地区的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占到总建筑面积的九成以上,其中,受到三城联动规划利好的城阳、胶南和胶州等区域成交尤为突出。
市区成交遇冷,则主要受土地推出量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岛城一季度共推出52幅地块,包括崂山区在内的失去仅占11宗,其余全为郊区地块。4月共推出12宗地,其中8宗位于市郊地带,到5月份,土地市场完全“一边倒”,推出的16宗地块全部位于城阳区和平度市,市区并无一宗地块拍卖出让。
外来大鳄逐鹿市区
虽然从土地整体市场成交来看,在上半年成交的167宗土地中,外来开发商取得31宗,仅占到总量的两成左右;从成交金额上看,外来企业占到总成交的三成左右。但是,在主城区成交的8宗土地中,有7宗被外地品牌开发商取得,占比达到了88%。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外来房产大鳄拿下的土地,大多数处于主城区较好的地段。除了上文提到的四川蓝光竞得李沧区虎山路地块外,1月 2日,保利以底价竞得,总金额6.966亿竞得李沧区九水路以北地块;1月24,保利地产再次以底价、总金额8.1685亿竞得市北区黑龙江路东,同德路南两幅地块地块。
不仅如此,根据锐理数据统计,在上半年拿地企业中,成交面积和金额的第一名,都被外来地产公司星河湾取得。而上半年成交土地金额前十位的企业中,有9家都为外地品牌开发商。
反观上半年的青岛土地市场,诸多外来房产大鳄首度露面。佳兆业、星河湾、蓝光、K2、碧桂园等,均为首次入青。外来房产大鳄进一步云集青岛,将对青岛楼市未来的生态格局产生更进一步的影响。 本报记者 鞠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