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节能补贴成就更多的“骗补”
来源:暖通空调在线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布局调整和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根据不同产业, 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作为扶持。然而骗补事件屡屡发生,使得原本利国利民的大好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变形走了样。
事件
审计署6月21日发布名为“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的公告,公告显示,广东汉能等11家企业骗取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达2.2064亿元,其中从金太阳示范工程补助资金骗取的金额高达到5926万元。财政部日前向各省市自治区财政厅发布《财政部关于清算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金的通知》,要求对2009-2011年金太阳项目中已完工且并网的项目按补贴标准清算,而对未及时完工或发电的项目则取消示范,收回预拨资金。
审计署公告还显示,2011年至2012年,为支持重庆、上海、安徽、辽宁、广东等18个省份的节能环保行业发展,国家财政拨出800多亿元资金,专项用于“ 三款项目”(能源节约利用类、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类、节能环保类)建设。但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 冒领“三款科目”资金高达16 .17亿元。
6月22日,又一则爆炸性的消息:“格力等8家家电企业骗节能补贴9000多万元”,这一消息一经发布,马上成为网络热点。新闻中披露,国家审计署日前曝光了348个能源节约利用 、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发现的违规使用资金的企业,其中包括格兰仕、格力 、美的、长虹、乐华、长岭冰箱、扬子空调等8家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共计9061.84 万元。
“骗补门”屡屡发生,发人深思
从家电下家,到金太阳工程、以旧换新、再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这些国家政策出台的初衷是想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加大对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推进节能减排,扶持产业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可是,国家的财政扶持政策变成了不良企业的敛财工具,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骗补事件令人痛心,更令人惋惜,那些企业以往千辛万苦累积起来信誉终还是敌不过补贴的诱惑,最终自己践踏了自己。过度追逐经济利益,甚至不惜违法违规操作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据了解,这次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骗补事件的曝光,不仅影响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这些空调企业在政采档案也将留诚信污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暖通空调在线)
“骗补门”为何屡屡发生?引人深思。当然,需要深省的不仅是企业和业主本身,政策方更要反思。
正如专家所说,部分补贴政策在制定时就存在天生缺陷,由于监管惩处制度的缺失,才能让企业敢于“钻空子”。一项补贴政策,补贴端的选择非常重要,“金太阳”工程是典型的制度设计缺憾工程,导致实施过程中,行贿、骗补、工程延期、质量低劣等丑闻不断,一直陷入企业“钻漏洞”与政府“打补丁”的博弈战。参与政策制定的一位官员认为,“这种财政资金直接补贴产业链前端的设计,从根子上就是错误的。”专家也分析,事前补贴,无论采取怎样的实施路径和制度防范,都会有漏洞的存在。而对于“节能惠民”工程,补贴给企业,企业本身和市场销售之间环节之多更容易出纰漏,责任更难区分,所以,为防止骗补,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制订出更严谨的监管制度;更明确的惩罚制度,而不是发现问题后只没收所得或是罚上九牛一毛,应该从源头上减少或遏制骗补行为的发生,将国家财政支持政策落实到实处,真正惠之于企业,惠之于民。而作为企业,诚信经营才是良策,同时也不要忘记自身的社会责任,龙头企业更应该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希望企业以能够脚踏实地,这样才能稳稳当当地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