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海东新城:彩云之南“理想国”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大理海东新城:彩云之南“理想国”

提要:更多的项目在海开委的精心选择下,正继踵而至落地生根,海东新城的建设步伐越走越快。一座前所未有的山地新城正在海东贫瘠的山地上如雨后春笋节节生长。6000多年前的阳光依然普照着大地。阳光下,我们忧心忡忡地为寻找“理想国”而走来,走进大理,走进生机勃勃的海东,看到规划图上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的海东,贫瘠山地上正节节长高的海东,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华彬绿色产业园区

   杨志东提起右脚,重重地跺了跺地,掷地有声地说:“3年后,这里将崛起一座10平方公里的新城。”

   时值仲夏,阳光炙热。云南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志东带着记者等一行五人,到大理市海东镇下河村委会的起凤山上,察看海东新城建设前的全貌。荒芜贫瘠的山坡,因植被稀少,被雨水冲刷出条条沟壑,露出瘦骨嶙峋的石头;一条条沟壑如下山的蛟龙,裹挟着流失的泥土,直扑山下碧波粼粼的洱海……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海东人,杨志东对洱海以东的上关、双廊、挖色、海东、凤仪镇等地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的海东地区熟稔异常——海东的每一寸土地,都留有他成长的汗水和足迹。他微眯着眼,凝望着洱海西岸的大理古城,以及古城后巍峨雄峙的点苍群峰,默然无语。料峭的山风扑面而来,撩起他额前的几绺头发,如一面旗。

   这面旗,早在2012年3月29日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成立那天,就插在海东这块贫瘠的山地上,猎猎飘扬。

   城市变奏之一:嬗变

   1233年前,雄才大略的南诏王异牟寻到了苍山脚下,认为山河可为屏障,川陆可养人民,是建立国都的风水宝地,就在苍山脚下建立了阳苴咩城并从巍山迁都至此,缔造了五朝故都的南诏盛世。1075年前,段思平灭南诏国建大理国,又续写了316年的辉煌篇章。

   630年前,改朝换代后的明朝帝国在毁于兵燹的羊苴咩城废墟上重建大理古城,东西宽约1000余米,南北长约2000余米。这个洱海之滨的都城,一直是滇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1961年,大理政治中心南移下关,在西洱河畔靠钢筋混凝土逐步构建出罹患各种城市病的现代化城市——大理市。

   回眸,数千年的风雨早已将“城头山古城”化为一片土丘,但是6000多年前的阳光现在依然普照大地。照耀彩云之南的大理,照耀着630年前始建的大理古城和笼罩着一层雾霭的大理市(原下关市),照耀在海东这块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土地上。

   城市变奏之二:突围

   根据对出土文物的碳14测定,距今5000年~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海东和海西都是大理白族先人繁衍生息的摇篮,是白族先民最早的三大板块之一的东洱河蛮的故园,也是白族文化发祥地之一。但因为地理环境的约束和历史的变故,从汉武帝经略云南至今,这块闪烁着洱海文明的土地,除少数风流人物震古烁今外,一直沉寂至今。

   2003年9月,云南省政府在大理召开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作出了将大理建设成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吸引力大的滇西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大理围绕“六个中心、一个基地、一个枢纽”来打造滇西中心城市的目标。

   2009年3月,云南省政府召开了大理专题工作会议,对加快推进以两保护(保护海西、保护洱海)、两开发(开发海东、开发凤仪)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着力加快海东开发,打造高原山地生态城市,力争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海东片区打造成科学发展的样板、生态城市的样板和国际化的康体休闲度假城市的样板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就此,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滇西建设中心城市的布局全面成熟,落户海东,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2012年3月29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召开加快海东山地城市开发建设推进大会,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下称海开委)正式成立,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专门负责推进海东开发,相关机构、体制、职责的进一步健全、明晰。

   大理白族自治州委书记尹建业分析,随着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理白族自治州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面临空前的压力。他说,2011年,全州生产总值虽在云南省排第五位,但横向比较只占昆明市的22.65%,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依然是大理最大的州情。大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新的突破口。

   数据显示,大理市面积约1815平方公里,其中70%是山地、15%是水域、15%是坝区;而窘迫的现状是:下关城区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城市发展空间逼仄;海西片区(洱海西边坝区)集中了大理主要的耕地和历史文化资源,必须严加保护。承载国家正式批准的“桥头堡”战略规划中被定位为滇西综合型中心城市必须承载起的滇西商贸、物流、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教育、医疗、工业、服务中心等多种功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大理必须突围,破局东进,在海东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向荒山要土地、要生态、要发展”这不单是大理发展空间的突围,也不仅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滇西城市群的手段,也是中国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艰难的探索和创新。在国家加强保护耕地的政策背景下,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脚步,精准地踩在了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鼓点上。

   城市变奏之三:复兴

   新时代的大理三城记正在洱海边浓墨重彩地书写,历史、现实和未来正在大理重叠、融合、衍变……

   杨志东为记者条分缕析地阐述:大理古城代表历史,大理市就是现在,海东新城就代表未来。历史、现在和未来三位一体,共融共生,就是要实现大理的复兴。“所以,我们把保护放在大理古城放在海西,把提升硬件和功能补位放在下关,把开发发展放在海东,这是我们对大理三座城市的定位,也是大理市建设的最新布局。”

   从羊苴咩城到大理古城,再到大理市,有5000年历史底蕴的大理人要在海东建造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理想国”?

   杨志东说,在中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因为规划意识、理念、政策和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匮乏,城市粗放式的发展就表现出产业同质竞争、项目重复建设、空间批量生产的特征,导致各种城市病泛滥和“千城一面”的庸俗化倾向。为此,海东新城不但要在规划上做精做细,还要把白族建筑文化的特点融进去,将精神文化和城市文明等“软实力”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把海东新城建设成传统和文化的家园,“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500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回头再看,海东新城将像大理古城一样成为经典。”

   从规划布局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建筑设计到园林绿化,从能源利用到环境保护,从产业支撑到人居生活,从山水空间到城市意境,海开委都在按最高标准,利用苍洱山水田园大景观的独特优势,依照山、海、湾、岛、湿地等自然地理地貌,塑造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态,打造国际一流的山地新城。

   2012年8月3日,海东新城建设正式启动,第一批重大项目如大理市行政中心、大理卫校整体搬迁、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局警务技能培训基地、武警大理白族自治州森林支队新营区、云南城投大理悦榕庄酒店及华彬集团旅游文化小镇共6个项目同时开工,占地2763.62亩,总投资46.93亿元。

   2012年9月22日,由国家开发银行投资30亿元的海东社会养老服务产业项目又落户海东,为海东新城的社会功能“补缺”。

   更多的项目在海开委的精心选择下,正继踵而至落地生根,海东新城的建设步伐越走越快。一座前所未有的山地新城正在海东贫瘠的山地上如雨后春笋节节生长。

   6000多年前的阳光依然普照着大地。阳光下,我们忧心忡忡地为寻找“理想国”而走来,走进大理,走进生机勃勃的海东,看到规划图上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的海东,贫瘠山地上正节节长高的海东,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土地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土地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