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了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当天中午(北京时间晚7时)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现场摆放莫言作品

  和之前科学奖项不同,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只用了1分钟的时间,简短地用瑞典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宣布莫言为获奖者,之后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据了解,现场并未做特殊的布置,但在媒体台旁边有一个空桌子,之前所有人都不知道那张桌子为什么要空出来,直到公布莫言获奖之后,才知道那张空桌子是用来摆放莫言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彼得·恩隆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瑞典文学院祝贺莫言先生获奖,文学院将尽更大的努力,将莫言的作品翻译成更多语种,传播到全世界。

  日军侵华被特别提及

  与往年相似,评审委员会就本年度文学奖向媒体提供的新闻稿仅一页纸,实际内容仅两行文字。这段文字的核心内容涉及对莫言的评价,即这位中国作家“以魔幻现实主义融合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

  在与新闻稿同时发布的4页纸背景资料中,评审委员会提及莫言的个人信息,包括生长和成长环境、职业经历以及写作历程。资料尤其提及,以家乡山东省高密市为写作素材,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以二十世纪几十年为跨度,其中重点述及了日本侵略军对作者家乡的占领。

  评委会资料介绍,除创作长篇小说,莫言历年发表诸多短篇小说和散文,涉及各种题材。

  资料罗列获奖者一系列已经出版的作品,数量最多者是中文作品,合计19部,时间跨度从1986年至2009年。数量其次者,是以法文出版的作品,18部,1990年至2012年出版。数量再次者,是以英文出版的作品,8部,1991年至2010年出版;还有3部已列入出版计划。另外,他的7部作品以西班牙文出版;6部以德文出版;3部以瑞典文出版。

  “他让人想起马尔克斯”

  评委会介绍,“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福克纳是美国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之一是《喧哗与骚动》,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之一是《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奖。

  而依照评委会的判断,本年度获奖者的特点在于,“在原有中文文学和口述传统中找到了出发点。”

  颁奖仪式定于12月10日在瑞典举行。

  莫言获奖感言

  非常感谢大家到我们高密来,这本来是一个有红高粱的季节,可惜现在不种红高粱了。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持续半个月之久的网络大战,也是认识自我的最佳机会,让我知道我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发扬。

  中国作协发表贺辞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

  2012年10月11日

关键词: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