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采暖行业突围阶梯电价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胡泉 北京报道
“阶梯电价对电采暖肯定会有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还算乐观,在有电采暖优惠政策的地区,如实行合表用户电价的辽宁等省所受影响甚微,反之,如山西等地将有较大影响。”上海尚诺碳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童中平在9月9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电采暖行业高峰论坛上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目前推出电采暖优惠政策的省份有所增加。8月30日,河北省物价局发布的通知指出,该省将对符合条件的电采暖用户分表计量的,采暖用电执行合并用户电价;未实行分表计量的,采暖期用电执行合并用户电价。
事实上,今年6月全国推行阶梯电价的消息一度让电采暖行业风声鹤唳。近几年刚起步的电采暖遭遇了阶梯电价的市场压力,尽管舒适性、电气化是未来趋势,但电采暖企业仍需努力在多层次、差异性大的市场里突围。
“寒冬”将至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必俊表示,看好电采暖行业。天津大学机械学院热能工程系教授褚治德在高峰论坛上直言,“电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不缺电。”
面对阶梯电价的袭来,哈工大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张斌表示,有些企业没有感觉到潜在的寒冬将至,未来的这个采暖季将检验阶梯电价对市场的影响。“东三省的政策非常优惠不会有明显的寒冬之感,但在其他省若优惠政策没体现出来影响就非常大。”张斌警示电采暖企业不能盲目乐观。
电采暖使用相对的清洁能源——电,不仅零碳环保、不干燥,其远红外线辐射产品对人体还有保健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市场都适合电采暖,如黑龙江配置50W的电采暖产品效果很好,但山西尽管配备100W的产品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这是地域差别所致。
哈尔滨凯诺尔暖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国中认为,做电采暖有些特定的条件是必须具备的,否则就容易交学费,“过去我们看到的失败工程并不完全是因为产品”。吴国中举例,围护结构的保温系数不能少于60%,传热性不能大于45%。
胡必俊认为电采暖需要满足四个条件:“第一,节能建筑,外墙保温、门窗密封性好;第二,入住使用率要高;第三,程序控制要实现行为节能,该高温的高温、该低温的低温;第四,电价要便宜,现在不算太便宜,但南方没有供热宁愿多花钱。”
吴国中有切实体会,“楼盘一开卖掉50%,但购买当年只有少数居民入住,如果上下左右没有人住,那入住的这一户将苦不堪言,设备24小时工作,温度也上不来,墙体潮湿吸收热量,又传导至邻居家去了。”
因此,地产项目让电采暖企业很棘手。“曾经有开发商到企业的工程项目去看,绝大部分居民都说好,可顶层用户说效果不好,开发商就决定不用,百分之一的问题就变成百分之百的问题。”
吴国中提醒同行做工程项目还需考虑墙体和地面的干燥程度。他还指出,电采暖工程项目使用的第一年,不管是民用还是公用都很难获得理想效果,因为至少25%热量被潮湿的墙体和地面吸收。
事实上,电采暖相比集中供热更具经济性。“电供暖比集中供暖节约电费30%~50%”,胡必俊告诉记者,这是调研得出的结果。集中供热有锅炉系统、管网系统、散热体、控制系统组成,电采暖有电散热器和电路。童中平透露,电采暖产品出厂价是略低的,但经销商要求的毛利不一样,市场上比水暖价格稍高。
另辟蹊径
这是个多层次的市场,阶梯电价只是针对居民电价,这让吴国中找到了突破口。吴国中现在以做工程项目为主、零售为辅,工程项目主要是政府办公楼、学校、工业厂房、地下车库,“现在80%要么是学校要么是大型厂房,我就做这个领域的工程。”
吴国中对房地产项目一概免谈,“房地产企业回款风险大,原本楼盘采用电采暖产品需要空置一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但企业明显等不及。当年入住效果不佳又影响楼盘销售。”
事实上,阶梯电价的影响目前来看还是有局限性的。由于全国电网输配限制,一些省份是有富余电力的,有些还是窝电大省。吴国中瞄准的是东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分别富余40%、50%、25%的电力,这为吴国中推广电采暖产品提供有利条件。
阶梯电价也不是固定的,张斌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提出阶梯电价时也指出可随时微调,“当发现市场影响非常大,将会推出补充政策,对政策进行修正”。
童中平认为,电采暖还刚起步不会通吃所有的市场,阶梯电价有影响但不大,可以另辟蹊径,从没有影响的地区、市场入手,比如公用建筑、工厂。“山西等省份可以从公共建筑入手,这个市场很大。”
而在没有集中供暖的南方地区将近有5亿人缺乏供暖设施,广东暖丰电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铁军走的是另一条道路。“根据客户需求,主要考虑舒适度、生活品质等,而不像北方的分户供暖注重计量,我们研发地暖式的产品在日本很流行,技术也很成熟,不同品种类型的都做好了。”王铁军认为,各家企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的市场差异性大、客户的多元性选择导致不同类型、技术、产品的配比。
张斌表示,电采暖是节能环保的产品,有特别适合的区域。张斌举例,西藏供暖要求兼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还要兼顾经济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特别提倡电采暖。“西藏需要40万台电暖气,但目前只能生产2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