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报:电梯与担架,何时能兼容?

提要: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的《住宅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新规”)的实施将为电梯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新《规范》还要求,每栋高层住宅楼应设置一部能容纳担架的电梯,但不是每个单元。

  青岛广播电视报 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众多高层住宅应运而生。高层住宅电梯在为居民提供更方便的同时,其内部空间太小难容救命担架等问题也在日益凸显。8月1日,全国开始实施新的《住宅设计规范》,这让“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电梯与担架,何时能兼容?

  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的《住宅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新规”)的实施将为电梯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规”激起千层浪

  不论是商业建筑、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建筑,随着人们对土地利用的密集化,在高层住宅建造速度不断上升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对电梯的使用。

  8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住宅设计规范》中要求,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原《规范》中的“宜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被修改为“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使这一要求成了强制性标准。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变化对住宅设计的影响很大。因为这意味着新送审的图纸,如果不符合新规范的要求,施工图将被归类为“有设计缺陷”,将不能通过审核,楼盘自然也就无法动工。

  新规规定,至少有一部电梯须满足紧急运送病人的担架及较大家具搬运等需求,进一步凸显出电梯使用的人性化设计。但这细微的改动,对住宅设计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记者了解到,电梯越大就意味着对应的井道也越大,其占用的建筑面积也越大,除导致建筑成本提高外,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整栋楼的平面布局,建筑外观、房屋套型、等候电梯区域等都要作相应变动。而一般设计楼盘,通常要耗费一年多的时间,如因电梯空间返工,整个设计将变得十分麻烦。

  接诊高层患者“心发憷”

  “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早就碰上了!”市急救中心的担架师傅王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在急救工作中发现,市内大多数住宅电梯容不下急救担架,遇到有特殊病情的患者,不得不抬着担架走楼梯。“现在好像有了阴影,一看到高层患者就打怵。”王先生笑道。

  王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急救车上使用的担架,有推式担架与铲式担架两种,推式担架体积相对较大,高层住宅电梯肯定进不去,铲式担架的长度在1.65—1.7米之间,在电梯内平放不下,只能将担架倾斜一下,如患者身高超出一米七,就必须蜷曲双腿。

  “担架倾斜能勉强进电梯,但都要改变病人体位,遇上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疾病就不适用了。”王先生告诉记者,如患有外伤、骨折,特别是脊椎骨折的人,身体不能扭曲,必须全身平躺,否则有可能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如遇上必须平躺的哮喘、心脑血管患者,在抬下楼过程中,难免来回碰撞,这对患者很不利,而且很容易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王先生表示,虽然脊椎骨折等特殊病种发生率相对较小,但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空巢”现象增多,高楼急救面临的矛盾日益凸显。而且现在的孩子营养好,个头普遍较高,以后的问题是可以预见的。

  多数住宅电梯难容担架

  记者走访了数个高层小区后发现,这些小区往往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也很到位,可就是电梯内部空间较小,长度大都在1.5米左右,有的长度甚至不到1.3米,根本放不下担架。

  滨海花园海丽楼一共有两部电梯,大小一样,记者拿尺子测量了一下电梯的宽度,只有0.9米多一点,长度还不到1.4米。太平洋中心小区高层住宅楼内的电梯更小,宽0.9米,长仅1.3米。而梦境江南小区,每个单元有一部电梯,在每个单元之间还设有联系廊。记者测量发现,两个单元的电梯内部空间一致,长为1.3米,宽1.4米左右。

  此外,记者还走访了国际城名苑。小区电梯宽1.4米,长1.6米,放不下2米多的推式担架。

  在采访中,年轻的小刘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电梯不用太大,够用就行了,现在房价昂贵,高层住宅本来公摊面积就大,如果电梯面积增加,公摊面积不就更大了。同时,楼房开发成本增加的费用,还是摊在购房者身上。

  而大多数居民对电梯内部空间小表示担忧,称现在楼盖得越来越高了,住在高层如发生紧急情况需要急救,电梯空间小确实麻烦。“要是住在几十层的高楼,家里的老人万一突发疾病,救护人员怎么把老人抬下去?一层层走楼梯的话,把人累得半死不说,还耽误抢救生命的时间!”梦境江南的张先生如是说。

  电梯业迎来机遇与挑战

  参与起草新《规范》的专家、中南建筑设计院技术处总建筑师林莉表示,8月1日起实施的新《规范》是第四版规范。现在,新《规范》将原规定的“宜”字改为了“应”字,使其成了必须执行的条款,具有强制性。

  此外,新《规范》还要求,每栋高层住宅楼应设置一部能容纳担架的电梯,但不是每个单元。所以,如不按单元设置能容纳担架的电梯,则需从第12层起设置与相邻单元联通的联系廊,方便其它单元的急救担架过来转运。

  记者查询发现,住宅使用担架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被普遍使用,如英国、挪威等欧洲国家,他们的住宅多使用起重量不大,又窄又深的电梯,目的是方便担架的进出。对此,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表示,无论是将电梯轿厢加深还是加宽,对电梯生产商来说,都没有什么复杂的技术需要解决,但深轿厢的电梯效率低,人们进出不便,宽轿厢需要提高吨位,随之电梯井道和电梯廊的面积都将增加,开发商的成本会相对提高,住户的公摊面积也会增大,这都不是合理的解决办法。

  同时,张乐祥指出,中国高层住宅隐患多,一旦发生火宅,高层住户很难逃生。如果消防电梯能和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做成一台电梯,防患于未然或许会更好。所以,这对电梯企业来说,其实是意味着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当然挑战也是同时存在的。

  青岛两年前已有“硬杠杠”

  据统计,截止2011年11月底,青岛市内七区各类高层建筑(不包括在建)为12126栋。其中30层以上高楼250栋;18至30层高楼1752栋;10至17层高楼2255栋,7至9层高楼7869栋。

  记者从监管部门了解到,市建委于2010年3月底就已出台规定,要求新建的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无障碍电梯宽1.1米,长2.1米,凡是不符合规定的,一票否决,不予通过。同时,在施工图纸的审查以及后期管理、验收等环节,也将全程进行监控。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障碍电梯应用实例确实在增加,海边的一些高档小区无障碍电梯普及率基本到位,如海信·燕岛国际、柏丽澜庭等小区都已安装了无障碍电梯。

  《住宅设计规范》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赵冠谦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近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已经和电梯厂家及担架生产厂家组成了研究小组,希望共同探讨研究出一种新的电梯产品,尽可能减少电梯井道的面积浪费,最终保证电梯既经济环保,又能容纳急救担架,相关细化标准也将尽快出台。

  记者杨广科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