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情况介绍
新闻发布会现场:苏州三区合并成姑苏区 吴江撤市设区暂不限购
行政区划调整的表述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2〕102号)、《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12〕116号)文件,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完整表述为: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或苏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具体内容为: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姑苏区人民政府驻苏锦街道平川路510号(目前平江区政府驻地)。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以原县级吴江市行政区域为吴江区的行政区域,吴江区人民政府驻滨湖街道人民路1000号(目前吴江市政府驻地)。
行政区划调整的基本背景和战略意义
当前,苏州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出发,必须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苏州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进程中,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偏弱等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适时适度调整优化行政区域格局,着力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显得更为迫切。
为此,苏州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审慎研究和周密论证,向省政府上报苏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优化方案,现已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复同意。这一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在苏州城市发展和古城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是对历届全市“两会”大量有关“区划调整”建议提案的集中回应,是苏州建市以来数次区划调整的完善深化,也是苏州在新起点上实现率先科学和谐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和客观需要。
三、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偏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偏弱。苏州下辖五县市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均位列全国百强县前十,经济实力雄厚,现代化发展程度较高。相较之下,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偏低,难以发挥出更高层次的辐射带动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前行的速度和力度。
二是部分市辖区规模较小,发展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财政实力偏弱。2011年,沧浪、平江、金阊三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仅占苏州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1%,财政实力偏弱。上述三区均以商贸、旅游、文化等产业为主,同质化发展现象较为严重,资源要素难以整合,产业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受到制约。同时,因为三区财力都偏弱,统筹能力相对较弱,调节余地不大,也影响了三区政府民生改善的实现力度。
三是苏州中心城市发展受限,不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吴江市紧邻苏州城区南侧,目前吴江城区与苏州城区已连为一体。吴江北部地区和吴江城区已被纳入苏州中心城市规划发展范围。受现行体制制约,苏州市总体规划难以顺利实施,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影响全市的统筹发展。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畅,影响苏州古城和太湖的全面保护。1982年,苏州市成为国务院批准的24座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尽管历届党委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受行政区划体制等因素制约,古城规模化成片保护格局未能充分实现。因古城保护涉及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三个发展主体,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对历史街区以及古民居、古城墙、古典园林等历史遗存和古城风貌加以统筹保护。而太湖保护开发涉及吴中区、虎丘区、吴江市三个行政区划,其中吴江市拥有一定规模的太湖水面和较长的太湖岸线,受现行体制影响,苏州市在太湖保护开发方面存在管理体制分散等问题,不利于东太湖综合整治和东太湖湿地保护。
五是行政管理成本偏高,不利于资源节约型政府的建设和行政效能的提升。沧浪、平江、金阊三个区管辖区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三区并存造成单位面积人口行政管理机构、行政管理人员偏多,总体而言行政管理成本偏高。吴江已与苏州市区连片发展,但受制于行政体制原因,一些公共设施无法做到共建共享,影响了集约利用水平。
四、行政区划调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经过了反复酝酿和周密论证,总体上看,方案较为科学合理,符合国家关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战略,对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是有利于做大做强苏州中心城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苏州市是长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城区与吴江紧密相连,尤其是轨道交通4号线、苏嘉甬高速公路、苏嘉城际铁路等相继开工和建成,地域间经济、人员交往愈发密切。撤销吴江市设立吴江区,可进一步优化苏州市区行政区划结构,便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促进苏州城区与吴江统一建设和管理。同时,区划调整后苏州城区直接与上海市接壤,有利于苏州在更大范围内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增强苏州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进一步提升苏州在接轨上海、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有利于苏州古城保护。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沧浪、平江、金阊三区是苏州城市之核,历史街区以及古民居、古城墙、古典园林等历史遗存和古城风貌主要集中在该区域。三区合并设立姑苏区,有利于对古城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从而提升苏州古城历史文化特色,增强古城旅游服务功能,为进一步打造一体化的古城保护示范区奠定基础。
三是有利于太湖整体保护开发。撤销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有利于苏州市进一步理顺太湖保护体制机制,从产业布局、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东太湖综合整治和东太湖湿地保护力度,统筹苏州沿太湖地区保护和开发,促进太湖地区可持续发展。
四是有利于吴江地区加快发展。撤销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使得吴江既保持了县域体制机制的活力优势,又获得了城区功能新的发展优势。此举有利于吴江更好地促进资源要素流动和接受苏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有利于吴江进一步提高经济转型升级水平;有利于苏州主城区与吴江地区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接;有利于苏州中心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吴江覆盖,促进吴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与苏州市区一体化,提高苏州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水平,使吴江群众共享苏州中心城市发展成果。
五是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能。此次苏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优化以后,可减少2个县级行政建制,尤其是三区合一,有利于减少机构设置,总体上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行政效能。
五、姑苏区与吴江区的发展定位
(一)姑苏区的发展定位。撤销沧浪、平江、金阊三区,合并设立新的姑苏区,作为苏州城市“一核四城”发展格局重要组成部分的一核,姑苏区不仅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更承担着新的历史重任。我们将着力把姑苏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示范区、高端服务经济集聚区、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和谐社会建设样板区”,使姑苏区成为文化高地、旅游高地、科教高地和商贸商务高地,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之“核”的作用,在提升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的实践中担当重要使命、作出应有贡献。
(二)吴江区的发展定位。吴江撤市设区,是吴江面临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吴江区将着力建设“南部现代化新城区、优势产业新板块、开放创新新高地、和谐乐居新家园”,进一步放大行政区划调整的积极效应,构筑苏州中心城市接轨上海的新前沿,提升苏州中心城市发展的新实力,增创苏州中心城市改革开放的新优势,形成苏州中心城市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新亮点。
苏州调整区域规划 业内称短时间内对房价影响不大>>>
六、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进展情况
2010年年初至2012年上半年,我市先后向省政府上报了苏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及其补充方案。前不久,在得到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同意后,我市立即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任组长的行政区划调整领导小组,对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进行总体指挥部署。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各组组长,分别围绕区划调整过程中涉及到的机构设置、人事安排、财经审计等方面同步推进工作。其中,由市纪委、市监察局牵头成立的纪检监察小组,将对区划调整工作进行全程全方位的严格监管,确保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措施得当、安排合理、进度适时、程序透明、推进顺利。
区划调整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过程将历时数月。目前,各项工作已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新的行政区挂牌之前,吴江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仍正常行使各项职能。市委、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及涉及区划调整地区将继续按照原已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惠民实事项目抓好落实,同时,根据不同情况,研制、实行种种便民措施,在过渡期内全力保障信息咨询、管理协调、证件办理、事项审批、投诉监督等各项行政服务的正常运转,确保不给企业及群众办事带来大的影响。
(内容来源:新闻发布会现场)
关注热点: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热点问题汇总
相关新闻:苏州行政区划调整设吴江区 新城区直接接壤上海
吴江撤市并入苏州 强强联合能否达“1+1>2”效应成疑
吴江撤市“大苏州”浮现 开启苏沪新格局
声明:凡注明“新浪乐居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新浪乐居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本站内容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热线:62623306-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