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开发商打着养老旗号圈地 被指挂羊头卖狗肉

提要:一位国企开发商称,不少房企在打着养老的旗号圈地,很多项目只是装一个养老概念进去,这只是开发商的拿地策略。盛世神州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张健也说,健康老人不愿意换地方也不愿意做大量投资,大部分都在家里养老。
  跨行业整合门槛

  养老地产发展面临的问题还不止这些。

  一位国企开发商表示,养老地产比商业地产还要复杂,要跨行业,医疗、餐饮等。而且要很大投入,回报周期也长。

  “老人社区对软件服务要求非常高,而且十分专业,一般物业管理远不能达到该水平。”黎庆文认为,国外往往把老人细分为三大类:活跃老人、低度照顾老人和高度护理老人。三类老人的养老生活有不同的关注点,产生对硬件设计和软件服务不同的需求。比如活跃老人以“养”为主,低度照顾老人需要“养”+“护”,高度护理老人需要“护”+“医”。这三类老人的社区就涉及三个不同的主要专业服务领域:养生、护理和治疗,而这三个专业领域进入的台阶都相当高,不是普通服务商能够随便跨越的。

  “传统开发商做硬件这一块是很强的,但一旦做到护理、医疗,就不大专业。这个和物业管理不一样,现在很多开发商自己做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专业性容易掌握,而护理、医疗、养生专业不容易掌握。”黎庆文透露,有一些大型开发商曾经在上海跟一些护理机构合作做养老地产,但理念不一样。开发商最希望马上卖走,护理机构希望物业永远都有人住。有一个规模效应,护理的服务才做得好。楼盘卖散了,护理很难做,医疗服务也是如此。

  一直从事物业管理的翁国强透露,现在在尝试做一些商业计划,真正的居家养老模式。老人就在自己家里,由他们提供后期管理,照顾、医护合二为一。既有简单的医疗服务,还有老人的照顾。这种形式在社区有,但做的还不够。

  医疗的资源整合并不容易。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某个资产超过2万亿元的央企去年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公司,通过收购医院获取医疗和护理的技术,用央企背景圈地搞养老地产。快速复制,政策迫使有一些改变。没做光提不合理,做了提出来政策可能有改变。

  冯雨峰表示,“绿城在浙江临平的养老地产项目,就配有自己的医院,目前可以刷杭州的医保卡。”

  翁国强认为,日常的护理费用,600元每月也好,700元每月也好,都不算低。所以现在做低端和普通的,客户群就很小,干脆定位高端。重要的还是政策支持,允许从医保承担。

  若服务整合难度系数太高,何不外包?

  王波认为,养老地产如果做全产业链太复杂。地产商专注于做开发,运营管理服务可以交给专业的服务公司。

  “我觉得应该有专业的分工,就像美国一样。我不太习惯用养老地产、养老服务来说,分得很清楚: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这样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专门投资的,专门做建设的,专门做运营管理,这样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都很专业。目前在中国这样的生态链还没有形成。”

  开彦认为,专业化是指从业人员有一定专业素质,懂得老年人特点,有一套市场化的管理,“现在没看过几家比较好的。”

  当然,外包会带来价格的水涨船高,这是另一个难点。

  嫁接旅游区的尝试

  也有相对成功的案例。

  三亚某龙头房企的副总裁直呼,“三亚的老年公寓都卖完了,没有了。不过,老年公寓界限很宽,不一定只卖给老年人,卖给所有人。老年公寓的配套全一些,有喝茶、医疗、下棋、锻炼设备等等,也有24小时的服务中心。”

  上述人士称,虽然三亚其他房子也卖得好,但老年公寓卖得更好。很多业主都是给父母买一套,用来度假养老。养老社区三亚还没有形成气候,是因为现在三亚没有地了,下面有地的县会去做。

  在风景优美的旅游度假胜地,养老地产大卖的呼声颇高。

  “现在老人需求的来源会是沿海城市。”黎庆文认为,项目反而会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比如海南、云南等。

  “休闲度假,每年住两三个月还可以,长期居住难。”一位国企开发商提醒,度假型的养老地产要结合休闲的功能才会有市场。

  黎庆文称,很多老板很注意养生,每个季度都出去玩。养生人士购买会员卡之后,可以冬天去海南岛,夏天去北戴河。每个季度都有安排,并通过旗下旅行社安排出国游。

  张健表示,养老和养生要结合,而不是和等死结合,如此市场就广了。一个好的养老项目,住在里面的人也要舒服。现在大家都觉得前景很好,但具体做很难。像夏威夷和海南这样有得天独厚地理优势的,相对适合养老,市场也容易自然形成。

  放到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养老地产的定位目前仍是个问题。

  “退休了,老人觉得很失落,不知道该干什么。退休以后,应该是个人真正价值的开始,更好地享受。家里有条件的不愿意去养老院,精神层面的东西太少。”开彦认为,要打造令老人向往的住处,愿意变换自己的家产、房产住进去,因为有很好的服务和管理,可以放开去享受人生。这才是今天打造老年地产的需求。

  开彦描述他眼中的养老地产模型,不论是老年公寓还是大型养老社区都该是有富有生气的,不脱离社会的。体量在100万-200万平方米,老年人比例占60%~70%,还有30%是年轻人、小孩子。老人走10分钟就到了年轻人住的地方。有托儿所、中学。

  张健也说,“养老地产目标客户要搞清楚,是给生病的老人,还是健康的老人打造的?”

  “新一代老年人的诉求,不但是有人照料和温饱,还要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这是亲和源的理念。”王波认为,养老项目的顶层设计要考虑到新一代老年人的需求,模式和服务的理念要着眼于这点。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