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开发商打着养老旗号圈地 被指挂羊头卖狗肉

提要:一位国企开发商称,不少房企在打着养老的旗号圈地,很多项目只是装一个养老概念进去,这只是开发商的拿地策略。盛世神州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张健也说,健康老人不愿意换地方也不愿意做大量投资,大部分都在家里养老。
  资金回笼难题

  现在是否已经是进入养老地产的时机,还要打个问号。

  黎庆文坦言,现在养老地产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看不到钱怎么回来。专业护理公司也想做,但找不到老人聚集场所,行业不能快速发展起来。商业模型不成熟,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回笼,怎么让老年地产既能够符合护理对于老年人聚集的要求,又能符合社会资金的要求。

  “像亲和源这样卖会籍的模式,我们算了一些项目,提供2000个床位的老年公寓,卖会籍,才能卖10亿元。”黎庆文称,对于一个大开发商,一年内能够完成还凑合,但他们计算,2000个床位的使用权要卖5年甚至8年,因为都是高端市场,卖得慢。做1000亿生意的开发商,怎么看得上这个买卖?

  张健给出的一个思路是,做配套养老。

  “有一些医疗配套。有护理,有食堂。养老产权式和非产权式结合。”张健举例,澳大利亚的养老模式分几种,一种是家庭养老,一种是老年公寓,市区不用配套,郊区配套。

  还有规划建设的问题。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如果养老地产不能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就很难达到预期的设施和功能完善以及配套,也很难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和市场发展要求。另外养老地产不仅仅是地产的事情,而是一种特定区域的综合体建设。

  王珏林指出,“美国的经验是,老人喜欢生活在各种公共设施当中。如果你要建养老地产,把它作为总体规划中的一部分,其他的还有房地产,有青年人生活的社区,或许老人的子女就住在养老社区的对面。这样的项目才更有可能被老人接受。”

  部分已经试水养老地产的龙头开发商,似乎更多把它当成配套来做。

  “万科金地这样的企业,有它们的思路,万科还是专注于做它们的地产项目,但会拿出一两幢楼来做老年公寓,所以是配套,不是发展业务的核心。我觉得这是未来大部分地产商可能采取的模式。养老作为项目的亮点,但不会作为业务的核心。金地也是这样的思路。”王波还表示,现在真正投入运营的养老项目少,在建项目多。

  实际上,若养老地产作为配套,那么市中心也能做养老地产,不必特意到郊区再去建庞大的配套,节约了投资商的成本。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平方米的体量门槛,也让很多企业被拒之门外。

  张健称,“很多老人愿意住在市中心。澳大利亚很多老年公寓就建在市中心。”

  王波也表示,“我们也希望这么做,体量小,去化速度快,市中心老人更愿意选择。就上海的情况来说,老人更愿意在市中心,郊区很多人不愿意去。”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