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导致房地产投诉减少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提要:今年“3·15”期间所收到的房地产投诉,已比往年减少,或许“限购”、“限贷”已客观地形成“没有买卖”的结果,“无形”中减少了对消费者的伤害。我们不能通过杜绝买卖来杜绝伤害,那么大家一定要参考其中的教训,以免再重蹈覆辙。

  今年“3·15”期间所收到的房地产投诉,已比往年减少,或许“限购”、“限贷”已客观地形成“没有买卖”的结果,“无形”中减少了对消费者的伤害。加上中央领导刚发话,一些地方的房价远未回归合理,房地产板块股票应声而跌,相信未来的成交量也不会有起色,发生纠纷的“难度”再加大。

  诚如领导人所言,中国的刚性住房需求依然很强劲,即使政府倡导居者未必要有其屋,但公租房建设跟不上需求,一大批的“刚需”人群依然需要通过购买房屋来解决居住需求,这批购房者要看房,要签约,中间遇到的林林总总问题是不可能穷尽的,纵然查这查那,还会挂一漏万,难道真的可以“没有买卖”来避免伤害吗?丈母娘肯放过你吗?孩子长大了,难道真的只能蜗居吗……只要社会不会倒退到以前的公共住房制度,房地产市场的买卖是不会消停的,购房者涉足买卖必须要尽力把伤害减到最低。

  一位中介人士说,首次置业者面对第一次购房的“惊恐”是情理之中。某位人士曾说过,中介人士能游说你签约,那是他的本事。对,这些都只是事实的一面。中介人士凭一张嘴可以促成交易,是基于“买卖双方天然不信任对方”的交易本质,但本栏之前也曾提到,中介人士与客户之间的信任感同样是非常薄弱的,像吴先生这种第一次买房就陷入泥沼的购房者更是“一次不忠,百次不容”,业主和中介都无法再取得他的谅解。吴先生这种刚需人群是支撑楼市的主力,但却落入“虎口狼穴”;像郭女士这种回头客也是中介公司信誉与口碑战略的成功典范,谁知第二次光顾遇到的却是冷淡的服务,完全把之前建立起来的信任与好感全部打碎。假如中介行业真的杜绝炒楼与吃差价,那么本应该善待这些一个个刚性需求置业者,但可惜像吴先生与郭女士这类的消费者还是存在,且可能不是少数,其他沉默的大多数或许心怀不满,只是没有向媒体投诉而已。

  说实在的,服务纠纷爆发后,政府主管部门对此能助力的地方也不多,但他们还执著于房地产中介备案不成为工商注册登记的要件这一事情。对于买卖双方来说,说得不好听,在签约时你真的是“一个人在战斗”,签下去就要履行,尊重合约精神;或许尽可能在合同上补充备注条款,杜绝可能发生的风险;要不就要像这两位消费者一样走上仲裁与起诉之路。消费者在签约之时,被奉为上帝,他们也最容易在这一刻卸下防人之心,但殊不知此刻却是最危险的,因为一旦失察,可能付出的代价很大。

  我们不能通过杜绝买卖来杜绝伤害,那么大家一定要参考其中的教训,以免再重蹈覆辙。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