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实践刘晓都:建筑改造,传承城市基因

提要:城市发展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动态过程,对旧建筑进行必要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具体方式之一。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如何在已有的限制条件下为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完成旧建筑的重生是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新浪地产为此专访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刘晓都。

  一个住宅空间相对拥挤的城市,能激发出更多的活力

  新浪地产:现在的老建筑改造,都存在哪些问题?

  刘晓都:我觉得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国人的喜新厌旧心态。切断传统成了传统,革命成为传统,文化却没有了传统。下代人如果活在这种没有文化传统的城市里,一定会迷茫。所有人最终都要追寻这个问题,从哪来,到哪去。

  当年英国皇室,用劳斯莱斯的一辆古董车,换了一台美国人刚刚发明的电冰箱,现在电冰箱可能一文不值,古董车可能值几百万。还有在80年代,很多人把自己的家底比如古画、古董箱子椅子这些老东西拿出来换彩电冰箱。现在,那些古董仍然值钱,但新换回来的东西,没一样值钱。中国人在整体上,把财富和即时享受看得太重了,缺乏对文化和传统价值的认同和信念,也没意识到它们的价值。比如开发商为了盖更高的楼,就愿意放弃老东西。这可能应该归罪于经济过度发展,如果去那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历史传统感会非常强。保守(conservative)在西方是一个偏中性和褒义的词,英国保守党,美国共和党都讲自己是保守派,因为他们尊重老祖宗传下的规则及其价值,我们需要有这批人。

  另外一个问题是粗劣模仿。以前的建筑,为什么要有装饰?那时会觉得不做装饰的建筑很糟糕,就像没穿衣服对于有脸面的人来讲是不可忍受的,现在不做装饰却成了一种时尚。审美在改变,但并不是不能忍受装饰,而是那种装饰我们做不了了。粗劣模仿,还不如老老实实做一个普通房子。所以,尊重老建筑,能否做到老建筑的程度,实际上,是人的能力的问题。

  新浪地产:都市实践为中低收入人群设计了一个土楼公社,您说“为中产以下的人去想才有意思。”您为什么会这么想?

  刘晓都:我们都市实践很关注城市以及城市里人的生活状态,我们会从这里面发现设计想法,提出策略。其实城市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人最重要的问题是居住,居住问题中大部分都关于中低收入人群,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城市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的生存状态决定了城市的生存状态,解决了这些人群住宅的形态问题,几乎也就解决了城市的形态问题。一个城市的肌理不是靠几个地标,而是靠大批的住宅这类更加背景化的建筑来支撑的。

  我从香港的城市形态上也受到启示,一个住宅空间相对拥挤的城市能激发出的活力,远远大于大家都舒舒服服住很大房子的状态。因为住宅空间拥挤,人在家里呆不住,就必须要出来,社会活动就必须在公共空间完成,这样城市资源能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有更多人能互相服务,产生更多商机,资金在城市里的流动速度就非常快。在亚洲城市,这样的方式应该比较合适。

  我觉得普通人要放低对住宅的期待,可能一个家庭住宅面积要远远小于100平米,这样,整个城市才能承受得了人口的状态,这可能是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现实,但我乐观的是,通过好的设计,一个小一点的住宅,完全可实现人的正常生活状态。说实话,这种小户型,我更有兴趣。这应该是一种趋势,也是更平衡健康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老建筑  建筑改造  都市实践  刘晓都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