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实践刘晓都:建筑改造,传承城市基因

提要:城市发展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动态过程,对旧建筑进行必要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具体方式之一。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如何在已有的限制条件下为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完成旧建筑的重生是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新浪地产为此专访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刘晓都。

  

  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 合伙人 刘晓都

  个人简介:

  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人及合伙人,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筑学硕士。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6年并在美国建筑事务所担任主创设计师;1999年与孟岩、王辉共同创立URBANUS都市实践并将其发展成为具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团队。都市实践建成作品包括土楼公舍、大芬美术馆、华侨城创意园规划改造、唐山城市展览馆、华.美术馆、北京白云观珍宝花园、唐山博物馆、招商海运大厦、深圳规划大厦、深圳地铁大厦、美伦公寓+酒店、万科体验中心等数十项。

  主要改造项目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规划(OCT LOFT Renovation Planning);唐山城市展览馆华.美术馆

  

  华.美术馆

  都市实践侧重从城市的角度去分析、设计一个建筑,对于老建筑改造也是如此。刘晓都认为,从相对宏观的城市肌理的角度看,可能个体建筑没那么重要,但个体建筑形成集群状态时,就很重要,如果拆掉其中一些,新盖房子因为要符合现代需求,尺度变大,肌理就被破坏,城市基因也就变了,所以在做老建筑改造时,为了延续历史跟传统,尊重城市肌理,要尽可能保持其外观、尺度。

  传承城市基因,才是我们在乎的

  新浪地产(微博):都市实践为什么会关注改造项目?

  刘晓都:因为这是一个现实吧,随着城市疾风暴雨似的快速发展,很多建筑正面临着可能要消失的命运,即使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也一样,我们还蛮关注这样一种状态。

  新浪地产:在做改造项目时,都市实践的关注点是在哪?

  刘晓都:我们更偏向于从城市的角度分析。从相对宏观的城市肌理的角度看,可能个体建筑没那么重要,但个体建筑形成集群状态时,就很重要:比如北京老城区,每栋房子都很简单、雷同,但集中以后,形成的街区和城市肌理,就很重要,如果拆掉其中一些,新盖房子因为要符合现代需求,尺度变大,肌理就被破坏,城市基因也就变了。我们在乎的就是这个层次。

  欧洲的老建筑改造成新的功能都非常常见,加些电梯空调等,只要改造完后,能适用于现代生活就可以了,但他们的老建筑整体的外观、尺度都保持了原状,很好延续了历史跟传统,尊重了城市肌理,这就很好。具体怎么改造,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没有一定之规,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普通市民、建筑师、开发商、政府部门都对老建筑有一种正确判断。

  新浪地产:您觉得老建筑的价值在哪?

  刘晓都:就像古董,拆了毁了就再也拿不回来了,这就是价值。唐朝现存仅有的几个建筑,最大的是山西佛光寺大殿,它可能只是当年唐朝成千上万庙宇中比较一般的一个。佛光寺现在成了我们最大的宝贝,因为它是在唐朝这么多庙中,唯一现在能看见的实物。

  再举个例子。我们当年上学时,水磨石地面是非常普遍的工艺。做设计的时候,都说要做水磨石地面。但现在即使有这机器,也没有会干这活的工人了,水磨石地面就变成了一个好东西。很多人喜欢看徽州民居上雕的木花、窗梁,因为这种记忆消失了,现代中国人已经完全丧失了这种工艺水准,它于是变成了一个古董,而且不可复制。虽然,我们做的都是现代建筑,从来不做仿古建筑,但我们仍然尊重那些东西,因为我们无论如何也作不出来了。

  

关键词:老建筑  建筑改造  都市实践  刘晓都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