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1年20个值得“记忆”的楼市故事

  故事十一遭遇“地头蛇”

  “本来想在郊区买套房子养老,没料到真住起来却是问题重重”。李老先生和老伴无奈地讲述了自己购买小产权房的经历与陷阱。

  李老先生跟老伴原来住在市中心一套老式偏单里,前两年,女儿出嫁以后,老俩口一直就琢磨着把市区的老房子卖掉,到郊区买套便宜点的新房,一来可以归隐田园、颐养天年,二来还可以省下不少钱留着养老。

  就在李老先生和老伴手攥100多万元准备看房时,一次逛超市途中,李老先生遇到门口有人正在发郊区房屋的宣传单,很多卖点吸引了他,比如温泉水入户、地热采暖、赠送露台和小院、地铁延长线等,一套面积98平方米的二楼南北向偏单才卖30万元,而且提供免费看房车。转天,老俩口就实地进行了考察。房子的位置在红光农场附近,虽然目前交通还不太便利,但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地保证,等到入住时就通公交和地铁了。没太多想,李老先生当时就交了全款。自以为捡了大便宜的李老先生兴高采烈地把买房喜讯告诉了女儿,没想到女儿却大惊失色,说这类房产属于小产权,是国家禁止出售与买卖的违规住宅。

  退房是绝不可能了,好在不是为了投资,而是自住,李老先生只好这样安慰自己。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如今连住都成了问题。今年交房后,李老先生就着手进行装修,运地板时,到了小区口,一群人拦着不让进,非要用他们的搬运工才让通行;搬家时,车压了门槛一下,其实一点事也没有,他们却非说破坏小区公物,张口就要2000块钱,从早上十点耗到下午四点,最后赔了800块钱才了事。因为当地居民都属于一个村,李老先生深知无法与其抗衡,只能屡次吃下这种“哑巴亏”。不仅如此,商家当初承诺的诸多条件也未兑现,别说大型超市,连买菜都成问题,公交、地铁更是连影儿都没有,温泉水变成了小区收费饮水机,地热采暖频频漏水……李老先生说:“房子虽然装修好了,但一天也没住过,现在暂时搬到了女儿那里,奉劝大家,买房时千万要搞清产权问题,否则权益受损都没地方说理。”

  故事十二三代同堂的置业样本

  “一切为了孩子”恐怕是无数家庭都在秉承与信奉的生活准则。在中国“隔辈儿亲”的传统习俗影响下,许多当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人总是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提供给自己的孙儿。范先生今年56岁,四年前,随着孙子的出生,范先生的辈分也升了级,从那时开始,他和妻子充分体会到了“心头肉”是怎样一种感觉。

  范先生的儿子就职于一家知名跨国企业,经常被公司派外出差,就是留津期间,也经常被公事牵绊到很晚才到家。儿媳是一家金融机构的客户经理,应酬、宴会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刚进家门,一通电话就又被叫走。俩口子的工作时间都这么不固定,范先生和爱人便甘之如饴地接过了照顾孙子的重任。由于儿子家是个一室,所以老伴就带着孩子住在客厅里,范老先生无处留宿,只好等晚上其他四口都安顿妥当后,再独自回到自己的住处,日日如此,一坚持就是四年。

  再过两年,孙子就该上小学了,范先生想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定得给孙子找个重点学校,范先生毅然决然做出了搬家、换房的决定。一开始,范先生的儿子觉得没有这种必要,学区房单价高得惊人,而且离自己和爱人的单位太远,接送孩子放学不是很方便,可拗不过父亲最终妥协,但实在不忍再看父母如此奔波,便建议把现有的两处的房子都卖了,再贷点款换个三室或四室,祖孙三代人住在一起。对于这个提议,范先生倒是欣然接受,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学区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范先生的想象,儿子犹豫了一会刚想开口,就被范先生噎了回去。“甭想劝我,这房必须要买,你算算差多少钱,我添,再不够我借也得让我孙子上上这片的户口。”

  范先生最后终于如愿以偿,但付出的代价是倾尽了儿子儿媳的所有存款和自己20多万元的养老钱。经常和他一起钓鱼的老王问:“老范,你说你这样做值得吗?”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怎么不值,钱以后可以再赚,孩子耽误了,那可就是一辈子的事。学区房要是没意义,就不会被炒得那么贵了。”

  故事十三同时买卖的辛酸

  程天的父母属于那种很厚道的人,程天怕他们在房子买卖过程中被骗和吃亏,所以凭借自认为还可以的警觉性和防欺诈能力担当起自家卖房和买房的工作。程天说,现在回想起来,无论是买还是卖,都是一个充满博弈的复杂过程,要根据市场的进展审时度势,切忌着急冲动。

  今年夏天,因为感悟到了楼市的低迷,程天和家人合计,将家里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出手,然后慢慢选两处小房子,一方面解决自己的婚房问题,另一方面也能省下一部分房款来给父母做养老金。起初大房子以190万元较高的价格挂牌,试探房子的价值,经过近两个月来来往往的看房者反馈的信息,受到市场低迷的影响,最终以172万元高于心理价位的价格出手了。程天说,现在来看,当时出手还是及时的,按照目前的行情,现在那套房子的价格已经跌落到168万元以下。

  为了能让家人有个落脚的地方,程天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四处看房。经过两周多的看房,先后定了两套总价都在70万元左右的独单房。“现在确实有些后悔,当时真应该多个心眼,多问问了解行情有经验的购房者,不妨先租一套房子安顿下来,慢慢找房子。”程天遗憾地说:“现在的房源比较多,房价有所下滑,而且议价空间更大,现在出手的话,两套小房子可以节省好几万元呢。”

  “问题就出现在疏忽大意上。当发现一套房源地段很好,环境也很好,又是学区片,购物休闲也很方便,交通出行也特别便利。加上当时中介煽风点火,说这个房源很紧俏,一会儿还有很多人要来看房,父母都表露出想要定下的态度,正因如此,成交价格只比标价低了1万元。”交定金之后,程天又在网上查了一下,甚至有的中介给这套房子的标价比我的实际付款还要低,可是已经交了定金,悔之晚矣。回顾这几个月的经历,程天总结道,选房过程中千万不要冲动,如果可以的话,应该在买房的时候缓一缓,让卖房的收入更好的成为提升家庭生活品质的后盾,而不应该在买房时又把同样的钱搭进去。

  故事十四干了七年辞职了

  2004年小钟大专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在当时扩张很快也很有规模的中介公司,7年的时间里,他陆续在几家较大的中介公司打拼但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较好的楼市发展背景,小钟从一名普通经纪人员一步步做到店长,又做到了区域经理,提升的不仅仅是职位,还有可观的薪酬和福利。今年年初,他骄傲地感觉到,学历并不是一个人求职的障碍,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无论是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都不逊色,也暗暗庆幸多亏了自己一直在坚持,没有离开过中介这个行业。

  “现在回头看过去,真是此一时彼一时。我上个月选择了辞职,原因很简单很现实,市场成交逐月下滑,店面的成交收入往往还不足支付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中介行业特别像是带兵打仗,我作为区域经理的职责就是鼓舞员工的士气,取得营销的业绩。一个月两个月大家还可以熬,当连续三个季度的成交下滑,连金九银十都不能有所突破的时候,我的员工们开始人心涣散,大家的工作激情很受打击,加之公司领导层决定缩减相应的店面,并且局部开始裁员。”

  小钟说:“我认为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受到限购、限贷令的影响,炒房的人无法炒房,有钱的人无法投资,房价会慢慢地回归到应有的价值上来,会更遵循市场规律而非人为因素,这对购房者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么大一个市场的盘整会需要很多年,在一两年里,卖房人很难降低心气,把房子便宜出手,在收益上他们无法接受这个巨大的落差;买房的人在一两年里可能也不想急着购买,毕竟如果能节省下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房款,那意味着要超越多年的积蓄或者多年的生意收入,买房的人会更加谨慎。在这种看跌的行情下,买卖双方的心理似乎都陷入了冰点。作为业务上的区域经理,我很难把业务量推高,也不好对公司和手下的员工交待。对我自己而言,也许到了重新换一个职业,开始一段新的职业生涯的时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