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LED照明何时才能赢得市场?

提要:“春江水暖鸭先知”,受政策支持预期影响,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在国家发改委发布“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前一周即一片升腾,LED概念股连连走高。从产业链上看,近两年的巨量投资多集中在LED中上游的外延片、芯片和封装环节,但LED下游的应用环节却没有与中上游同步放量。

  中上游产能无处释放

  LEDinside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高亮度LED产值由2011年初预估的106亿美元向下修正至90亿美元(年成长率8%)。原因在于:导光技术的提升,使得LED于电视背光的使用颗数大幅度减少,背光市场不如预期;LED的平均售价快速下滑,导致LED产业供过于求。

  从产业链上看,近两年的巨量投资多集中在LED中上游的外延片、芯片和封装环节,但LED下游的应用环节却没有与中上游同步放量。“前堵后推”之下,不断积聚的中上游产能开始让行业压力陡增,利润开始下滑。

  广东照明企业雪莱特(002076)是较早看到这一问题的企业。公司熟知照明应用市场,从一开始,就将LED放在产业链的角度去审视。公司已有部分LED产品,但认为LED在技术与成本上仍达不到大规模应用的要求,因此没有大规模进入。未来即使进入LED照明,也不会涉足中上游。公司认为,近年各地大规模投资的中上游LED项目隐患极大。

  公司董事冼树忠介绍,下游应用的产能两三年内无法放开,中上游必然出现产能严重过剩。“未来两年会比较惨,会有大批的企业死掉。”他说,下游商业照明应用至少还需要三年才能培育起市场,中上游企业将首先面临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局面。

  佛山照明(000541)LED技术顾问董平年也认为,单从LED照明产品本身的性能看,通过近几年的研发改进,已可以达到110-120流明/瓦,且性能稳定,比美国能源之星的标准还高,是推广的好时机。但目前最现实的障碍是价格。由于成本高企,现在LED照明进入普通民用和商用市场还不现实。国家政策虽然有补助,但具体市场操作上,企业要先垫付成本,通常只能先收二三成的预付款,后面的款项三五年才能付清,而目前恰逢市场资金面偏紧。而且,市场混乱无序状态下,产品使用方对产品寿命等仍心存疑虑,也阻碍了LED照明产品的推广。这样的形势下,企业资金链紧张,项目发展必然受限。

  技术专利瓶颈很严峻

  除了供需关系,国内LED产业面临的更核心问题是行业技术瓶颈。短期的大规模投资,可以让产业呈现欣欣向荣之貌,但核心技术优势却不是单纯靠资金就能短期建立起来的。这似乎是长远来看更为严峻的问题。

  董平年介绍,全球MOCVD设备,基本是美国的Veeco和德国的Aixtron。国内厂商虽然大规模引进MOCVD设备,但中下游厂商80%以上仍然用国外的外延片产品。因为国内上游企业技术仍未达到中高端产品应用的要求。同时,MOCVD技术本身也在不断改进和提升。国内引进的设备只能生产2英寸的外延片,但现在推出的6英寸产品才能够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即使同样是两英寸的片子,良品率也不同。价格的竞争力体现在技术上,市场热议“LED大幅降价”,实际上降价30%以上的多是90流明/瓦以下能效的芯片,好的芯片只降价5%-6%。

  冼树忠更为悲观。他认为,LED应用市场在三年后放量时,近两年来国内引进的MOCVD芯片技术都已经过时。他介绍,现在国内能做到的能效,多在50流明/瓦左右,但雪莱特现在已经采用90流明/瓦以上的芯片。他相信芯片技术在目前的研发进度下,更高流明的产品很快会在市场上推广开来。3年之后,上游至少可以推出市场化的150流明/瓦的芯片。那时,目前LED上游厂家现有项目将全部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现在一些企业就是买台MOCVD来,但基本上没有任何核心技术。”他说,技术更新换代之后,现有的MOCVD机将无法通过改进去适应。从企业资金布局上看,初始耗费大量投资,也将耗尽后续的跟进能力。

  2009年初入行的德豪润达(002005)则相对乐观。公司高度重视上游,但其策略是在一体化战略下平稳过渡。封装环节先通过外购芯片开展经营,随着自产外延片和芯片的量产,逐步采用自产芯片。公司预计年底实现20台套MOCVD机器量产,2012年公司将再投产上百台套,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外延片和芯片生产商。公司目前仍在积极开辟国内外合作渠道,希望通过对产业链的把控力逐步消化核心技术。

  即便乐观看待,国内企业最后仍需面对的一关还有专利问题。据了解,目前全球LED产业从上游到中游的绝大多数专利集中于全球五大企业:欧司朗、科锐、丰田合成、日雅和飞利浦。“在初始阶段,别人相当于放水养鱼,养肥了再告你侵权。”董平年形容国内企业的境况。

  但董平年认为并非别人有专利就不能去搞,关键要“走对路”。要在生产过程中积累自己的技术和专利。他介绍,LED中上游有很多细分技术,大陆如果研发出新的独有技术,就有筹码跟别人谈。台湾已经走过这个阶段,最终通过自己的专利跟大企业互授权,冲出一条路。但大陆目前尚没有用心在这方面寻求突破。

  台湾LED行业教父级人物———亿光电子董事长叶寅夫,来佛山时与董平年有过交流。叶首先发问:大陆为什么没有考虑专利问题?叶称,这是可怕的现象,要把行业做起来,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掌握核心技术,有了发明专利,才有话语权。

  期待政策给下游“开闸”

  国内LED行业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在其中的引导和助推。不过,政府离市场和专业似乎尚有距离。广东LED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刚对广东地区的LED行业进行过调研。他指出,目前必须对行业发展政策进行重新审视。

  他称,近两年各地政府对LED产业已出现近乎互相争抢的局面,为了引进LED项目落户本地,有的地方引进一台MOCVD,当地政府就给予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补贴。在对行业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切实际的政策扶持,很容易造成资源配置错位。

  “现在LED行业的活动多得很,每月几个展,几个论坛。产业看起来很繁荣,企业其实冻得发抖。”他说,“政策的扶持针对的只是项目,对LED产业本身并未起到实质的推动。有了外国的机器设备,并不等于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某些核心技术,仍在继续被日、韩等国的企业甩开距离。

  “下面市场有没有打开?能不能打开?怎么打开?任何投资之前都应多打几个问号。”他说道。

  就在记者就珠三角LED产业进行调研期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淘汰白炽灯路线图”。LED行业扶持政策雏形初现。

  与此同时,业内开始流传政府后续将推出LED照明补贴政策。中国证券报记者就此向部分LED企业进行了求证。一位上市公司高管表示,发改委和财政部对行业财政补贴的大政策早已拟定,但一直没有落实到具体环节。该高管估计,年底之前,最迟明年1月份,国家将出台针对LED通用照明的财政补贴政策。他认为,目前的节点推出该政策恰逢其时,因为目前下游应用环节市场进度的迟缓,已经使整个产业链承压。一旦下游应用“开闸”,中上游企业的压力也将得到缓解。即便行业继续整合,也是一种“软着陆”。

  财富证券分析师邹建军认为,全球部分发达国家都在对LED照明产品进行补贴推广,国内完全有理由对行业进行补贴推广。他同时分析,淘汰白炽灯,政府将会在替代光源上提出应对之策,LED在通用照明领域中的应用即将加速。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