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带来新机遇: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投资约136万亿元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碳中和”带来新机遇: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投资约136万亿元

提要:2060年实现碳中和共需投资约136万亿元

  9月5日,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碳中和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贸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完成全球历史上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并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碳中和技术创新。

  从发展现状看,中国第二产业占比偏高,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四大领域的碳排放量约占国内碳排放总量的九成,生产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很大。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少刚:2060年实现碳中和共需投资约136万亿元

  张少刚表示,从发展前景看,2060年实现碳中和共需要约136万亿人民币投资,除政府出资外,需要引入大量社会资本,更多地依靠市场来发挥作用。全国碳交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000亿元,无疑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张少刚指出,碳达峰易而碳中和难,支撑碳中和的技术60%仍在概念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基础研究支持。“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碳路径,凭借技术创新建立一道‘护城河’,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张少刚说道。

  中国绿色租赁发展共同体主席张利钧:减碳控温应坚持“3+3”模式

  张利钧在演讲中表示,减碳控温事关人类的命运。从具体路径来看,他认为应坚持“3+3”的模式,即坚持集中三端发力,统筹三方参与。

  第一端是发电端,用风光水河等低碳能源替代油气,从全球国家人均能耗来看,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呈先增后缓的下降趋势,而我国是逐步是以上升趋势。在未来如何构建一个新型的电力系统,包括煤炭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以及西部地区的风光资源,如何从控电控碳到降碳,达到低碳电力和零碳电力成为电力行业的共识和现实问题。

  第二端是增加新能源的消费端,包括用电、氢能电热等替代煤油气。

  第三端是固碳。用生态建设CCUS等固碳排放技术实现固碳排放。

  张利钧认为,三方参与第一方是政府,作为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对社会性系统的变革发挥着决定的作用;第二方是民众参与,民众是碳中和最广泛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提倡理性消费、开展节水节电理性减碳行为;第三方是企业参与,企业方作为市场的主体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的载体。

  张利钧指出,低碳发展能力已经成为社会科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而低碳发展的核心是低碳技术和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

  世界风能协会秘书长斯蒂凡·辛格: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斯蒂凡·辛格在演讲中表示,可再生能源的作用,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他指出,未来毫无疑问将会向100%可再生能源世界的方向发展,同时,有望见证到所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智能能源系统、智能电网以及存储系统的飞跃发展。它们将相辅相成,共促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项目官克诺·巴瑞: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平衡是碳中和概念的核心

  克诺·巴瑞在演讲中表示,《巴黎协定》提到,全球社会已经确立了将全球变暖限定在大大低于2°C的目标,并努力确保变暖不超过在工业化之前水平以上1.5摄氏度。《巴黎协定》以科学为依据,同时还提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达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平衡。这种全球平衡是碳中和概念的核心。

  目前,全球正逐渐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这为推动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世界转型创造了可能。

  他指出,根据《巴黎协定》的目标,一些国家政府的确通过其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国家自主贡献,以指导其恢复工作。尽管疫情当前,仍然看到对《巴黎协定》长期气温目标的承诺在不断地增长。

  “尽管巴黎协定允许各国政府灵活确定其各自的国家目标,认同国情的差异,但我们仍应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以实现1.5摄氏度的目标。这就是科学得出的结论。令我们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诺到2050年前实现全球净零排放。”克诺?巴瑞说道。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减碳不是要关闭火电机组

  王仲颖指出,减碳不是要关闭火电机组,而是减少火电机组运行的小时数。试想如果小时数减少一半,会是多么丰富的财富?

  “我从来不认为12亿千瓦火电装机是累赘,它是‘宝’。”王仲颖说,但需要把它用好,须得把当前能源系统的封闭体系打开。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德铭:中国很难在短时间改变能源结构

  陈德铭表示,中国的现实是目前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基础的,中国的电本质上是煤电、碳电,很难在短期内根本改变这样的能源结构。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长潘跃龙:中国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量的四成

  潘跃龙表示,中国能源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中占比高达88%左右,其中,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量的四成。

  因此,多位专家指出,中国的减碳之路意味着需要建设现代能源体系,使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导,其中的突破口在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电力绿色化。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发展策划部主任冯凯: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000591,股吧)发电装机规模将成为中国第一大电源

  冯凯表示,预计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成为中国第一大电源;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20年的16%提升至25%左右。

  冯凯也透露,国家电网初步计划,到2050年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未来15年是建设期,新能源装机逐步成为第一大电源,常规电源逐步转化为调节性和保障性电源;2030年至2060年是成熟期,新能源逐步成为电力电量供应主体,火电通过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进行排放,成为长周期的调节电源。这一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等特征。

  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姜帆:燃煤火电依然要发挥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

  姜帆指出,虽然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一段时间内,燃煤火电依然要发挥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煤电在一定时间内对于保障电力安全、为可再生能源提供调峰灵活度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姜帆指出,未来将推动风火打捆,绿电制氢,二氧化碳回收资源化循环利用,为传统火力发电企业转型提供新的尝试和新的方案。

  世界银行中国局首席经济学家艾卡思:实现碳中和,意味着经济所有领域都要进行转型

  艾卡思表示,中国的减排承诺和努力对中国、对世界都非常重要。实现碳中和,意味着经济所有领域都要进行转型。不仅要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需要应对产业转型对工人、就业、商业和社区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过,艾卡思认为,中国能够率领新兴市场绿色转型,并且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样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带领其他新兴经济体发展。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碳中和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碳中和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