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树黄俊鹏:碳中和是房地产企业的机遇还是挑战?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带头响应向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事实上,部分开发企业已经开辟绿色发展路径,抢占技术制高点;配套供应链企业也从产品研发、生产到施工全流程探寻减碳的新思路。
为积极促进“双碳”目标下的建筑行业绿色发展,5月13日,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联合住建部康居认证中心共同发起的“2021建筑产业‘碳中和’发展云论坛”首期开播,特邀住建系统专家、“碳中和”领域资深从业者以及行业前沿实操人,在线分享“建筑碳中和”的达成路径。本次云论坛由新浪地产(微博)全国主编赵明宇主持。
会上,北京柠檬树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黄俊鹏进行《碳中和是房地产企业的机遇还是挑战?》主题演讲。
黄俊鹏:
我今天主要聚焦房地产方面。主要分三方面:第一把碳排放和碳管理下,为什么重点关注房地产行业?第二,碳中和重塑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第三,房地产企业的碳审查和碳盘查。
为什么要关注房地产行业的碳排放和碳管理?
首先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建筑业占国民经济的总值近几年不断下降,在2014、2015年建筑建设总量已经达峰了,建设的总量到顶,基本达峰,产值增高,从建设的量来讲,因为它属于建筑物化的部门,在国民经济领域里面属于第二产业,属于制造类型的范畴,其实是把建筑物化的过程。
房地产行业则有两头,前面是土地的增值和服务、后期的运营和管理。其中,中间的物化就属于建筑业的范畴,两项加起来占GDP的14.5%。当然只这样加有点简单粗暴,因为建筑业的范畴很广,房地产业往往是在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范畴,所以两并不一样。所以目前房地产业的一些从业人员会经常去引用有关建筑业的数据,但是往后讲房地产业的碳排放和碳中和,是不能采用此数据,这两个并不一样。而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比不一样的地方是因为它是先导性的产业,关联很长。
以碳排放相关为例。钢,每吨钢的碳排放在900多公斤,而房屋建筑领域里面用的是35%,其他会用在机器、机械、汽车、能源等领域,对此还是要细分一下。每吨水泥碳排放大概五六百吨。水泥如果按照建筑业的碳排放,把基建也算进来了,所以我们要简单区分一下,还不能简单把基建算在房地产行业里面来。
运维方面,我国644亿平方米存量建筑的运行中,每年排碳总量达22亿吨,远超住宅碳排放的16%和57%。所以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碳排放的影响力非常大,作为先导性行业,我们认为房地产行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单独研究,单独考虑。
我们讲碳达峰、碳中和,在一定程度上讲会增加我们的建筑成本,因为有绿色溢价的问题。如刚才林教授提到的各种新型的建材和低碳的结构体系,新的建材和能源,成本会提升,会增加前期的投资。所以我们认为在研究建筑业的碳排放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关注度,房地产业的研究,看如何做到碳达峰和碳中和。
我们从2011年到2020年连续开展绿色地产研究的原因,每年都会推出排行榜,同时提出数据的模型。在过去15年间,通过这个图也可以看到,房地产企业对我们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的卓越贡献。在2013到2015、2016年期间,增长量非常迅速,主要是由于像恒 大、碧桂园、融创这样的企业大规模去申报绿色评价标识,让绿色建筑标识的数量增长得非常迅速,其中强调是标识的数量,而不是绿色建筑的数量。
因为我国推行的制度与西方不同,从施工图阶段进行审核,通过施工图的审核,就可以认为是绿色建筑,所以中国有大量的绿色建筑并没有去取证,没有拿到标识的证书,但是不能认定不是绿色建筑,而地方统计的是主要取证这些绿建的数量。在获取这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房地产企业占了总标识数量的50%。在过去的这几年累计申报的有八千多个标识,面积达14.6亿平米,其中一星级占比68%,二星级占比29%,三星级3%。绿色已成为房企发展底色,只要是绿建都会去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这是我们调研的结论。
提到我们的双碳目标,碳达峰和碳中和到底什么关系呢?
最近调研当中有这样一个体会。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最主要的是一个能源革命。能源革命非常重要,它涉及到人们用能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回想一下中国面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能否在中国发挥我们中国的领导力?碳会不会是一个新能源的革命,我们中国的新能源,比如光伏、水电、核能也作为一种出口的产品,能不能协助我们中国,让中国走入复兴强国的时代。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碳这个目标就非常重要,不仅跟我们个人生活方式有密切关联,这与整个国家民族命运也是相关联的。
房地产行业影响力及大,占了GDP增速的30%,是很重要的一个行业。既然在过去十几年在绿色建筑领域里面已经通过各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起到了很大的推动,那我们未来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先导产业,也应该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当中起到引领作用。
但在调研过程当中,很多房地产公司并没有自觉性,毕竟双碳目标会增加部分经营成本。同时会给他们戴上紧箍咒,增加他们管理的成本。但是我认为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任何一个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至少在未来30年甚至在未来10年都无法回避,尤其在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大家都在做制定、做规划、做路径、做路线图,房地产行业和企业是无法回避这个话题的,无外乎是早和晚、先和后的问题。
房地产行业因为占据巨大产值和容量,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从房企来讲,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应发挥领导力的机遇。有了机遇,把我们企业做得更大更强。
这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去关注房地产行业,而不是建筑业,它们之间有交叉,但是也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个话题,碳中和如何去重塑我们房地产企业的竞争了?
很多房地产公司在调研过程中,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个负担,但我认为要把它看成机遇。因为从企业的碳达峰的角度来看,它有范围1和2。
范围1是场地内的直接碳排放,范围2是间接碳排放,范围3是供应链的碳排放。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即便是像碧桂园、恒 大动辄上十万的员工,碳排放也不会特别大,因为可减排的空间不大,日常还是要运营的。所以减排主要就在范围3,供应链的管理和建筑业交叉的部分,不是纯粹的房地产服务业的部分,而是与建筑业交叉,发挥引导力和引领性的部分,特别是超低能耗建筑、被动房等等,用这样的设计方案我们去申报绿色建筑,去控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建材阶段,可用绿色建材,竹材、木材等可快速再生的材料,或者用钢结构,或者采用绿色供应链的行动,让企业提供EPD环境产品声明。
再就是施工环节,提倡装配式建造、装配式装修,确实能够减少碳排放。包括建筑运营、非二温室气体的排放,替代冷媒、减少泄露、蒸发冷却等等。
范围3,建筑业交叉的环节,个人较倾向于去申报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因为在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在资源节约分类别里,就有建筑碳排放的计算。从范围3的角度,要去减碳、做综合的路径,我们可以通过管理的办法,可以通过建筑的绿色认证,去作为一个捷径。
碳中和可以重塑房地产的核心竞争。我总结了六个方面。
资金获取环节,如果有碳排放的理念,可以去发碳综合债,利率大概在4.5%到5.5%之间,可以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二是土地获取,比如可以通过土地的招拍挂。
第三,产品力。市面上有各种各样产品力的排行榜,大家对产品力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外观、立面设计、景观、园林、绿化。如何让我们的产品更加低碳、更加绿色、低碳、智慧,这才是最核心的,这才是它的本质。所以我们如何把装配式装修、装配式建造、把绿色技术融合到产品策划里面去,打造产品力,这才是产品未来的特征。
第四,施工建造。主要是降低供应链的风险,对企业来说还是要落到实处。站在企业视角,主要好处可以降低供应链的风险,未来会有一个所谓的隐含碳,碳配额超标的问题,所以在前规划设计当中,就应该有一个碳配额的管理,去降低供应链的一些环保的风险。
第五,高价值的客群,从销售环节、绿色营销。现在房地产圈都有个共识,90后购房群体是主流,目前买房人群90后占了30%左右,有的是28%,有的是36%,大概在30%左右是一个共识,比例会逐年增加,包括未来00后一代,这一代人也会成为购房主要的群体。这个群体是什么特征呢?这些群体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是在物资非常充沛、富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代人的消费理念跟60后、70后都不同,可能更多是以价值观为导向的购房群体,他可能更关注的是,你是不是绿色、足够环保、是不是足够低碳。这个群体在购房的时候,对大宗消费品可能没有什么很强的影响力,但是对商业购物中心有非常强的影响力,比如这种植物肉或者低碳的采购,或者低碳的产品和消费品,对于这部分人群有很强的吸引力。
第六,对于持有环节,就是持有运营。现在大量的商业,开发商都在持有运营,因为物业不仅可以长期收物业费,也是未来物联网、智慧社区的端口。从住宅物业而言,住宅物业从碳的角度来讲价值不大,因为没有管控权。但是从商业物业、写字楼、商场、购物中心、酒店等等这些物业而言,从碳的角度来讲就特别有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就要怎么去建立我们碳资产管理的理念,就要尽快建立起来。
因为中国碳市场有两个市场,一个是CDM市场,还有资源减排市场CCER,这是关闭状态,从未来来看,很快6月份就会启动全国的碳市场,全国的碳市场启动以后,为还是带来了一定的机会,比如以某一些大型的购物中心、商场,在建设过程当中,基于这种方法论,采用节能技术措施,就可以把我的节能量去核正,就可以拿到资源减排市场去销售。
在国外碳价是非常昂贵,这就是中国很多为什么没有减排的压力和动力,是因为中国的减排成本还不够高。某一天这个碳价跟欧美看齐了,大家动力一下子就起来了,我们就有动力去做这个事情了。所以我们要提前做好碳资产管理和规划。
从这六个环节,对房地产而言,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搭建碳资产的管理体系,真正深刻理解了碳,其对于未来房地产企业的运营肯定会成为核心竞争力。
第三个话题,房地产企业的碳审计、碳盘查。
第一步就是碳资产管理,就是要摸清家底,对企业而言,要做碳的盘查。要去设定基准年,目前是在2019年,当然你也可以找你的发展中有识别意义的一年,去选择量化的方法,方法论选择非常重要。在实际操作当中,用得比较多的还是全球气候变化组织就是UFCCC开发的CDM方法论,采用此方法论后,再来收集数据,做清单,做编制,再来计算哪些是排放的,哪些是可以移除的,哪些是可以综合掉的,最后变成清单,变成报告。最后进行报告书的制作,内部查证和外部查证。
我们在做这个调研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目前调研的75家企业,发现公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只有31家,还有一大半企业没有披露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披露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这些企业里面,少的1000到1100吨,多的100万吨,如果把范围3的碳排放量加进来,单一房企的排放量将超过3000万吨,每百万元营业收入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介于1.13吨-30吨之间,差异巨大。对此房地产企业量的影响非常巨大,包括每百万元营业额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差异也很大,会差出一个数量级来,所以我们需要统计房地产行业的碳排放的核算标准和披露标准,要强调披露,同时要有房地产行业自己总量限制的限额。
ISO14064对我们发现对房地产行业不是很合适的。有必要把它进行一些综合和完善,能够做出一个针对房地产企业或者行业的碳排放的核算标准才行。现在是针对建筑物的多采用还是UFCCC的标准,主要是算排放量的,没有计算减排量,而排放量和减排量是两个概念。减排量的基准,目前碳排放计算标准里面没有这样一个限制,所以不得不去寻找别的标准,就是CDM机制来算。所以未来在算不同建筑物,在算不同场景的减排量非常重要。不能再用绿建的面积,而且要算出来绿建减少了多少减排量。
这是我通过这段时间发现的问题,因为房地产企业确实没有碳排放标准确,我们也呼吁大家能共同关注这个问题。
感谢新浪优采提供这个平台,我们会在5月26号的会上去发布房地产企业的碳排放的报告报告,大家也可以去预约免费获得这个报告,我们暂时还没有完成。报告内容会非常全面解读刚我所说的那些问题,包括核算的边界、标准、现状、各种核心竞争力的实现方式等等。
碳盘查、碳审计,包括对气候风险的评估。这个问题我们国内的房地产企业目前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在去年疫情期间我们有一些外资的大型的房地产公司因为大量收购中国的物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工作就是做气候风险的分析,气候风险的分析也非常专业,未来房地产企业去气候风险,肯定会越来越重要。
最后是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因为我们的碳资产非常大,尤其是运营为主的房地产公司,所以前期需要去做碳审计,做碳核证等等。
以上是我分享的内容。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