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螳螂郭涛:装配式产品思维的几点思考
全装修政策的加持,促进房企和产业链进阶产品力来提升项目的居住品质。面对装修市场日益年轻化、市场消费巨量增长、装修需求多样化的情况,墙地一体化的装修方案备受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行业新风口。
为打破固有思维,紧抓墙地一体化行业趋势,8月5日,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中房优采)联合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举办“重塑地产产品力之聚焦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助推全装修高品质发展”为主题的“装配式内装新工艺地墙一体化前沿发展云论坛”。
本次云论坛,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副主任唐茜、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吴盛富、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石木塑分会执行秘书长何军,与国标建筑、圣象集团、创意玩家、广田集团、天振竹木、金螳螂、威盛亚等上下游品牌,探讨全装修的品质发展以及墙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以期实现价值链的全面升级。
会上,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装配式部品开发部总监郭涛以《装配式产品思维的几点思考》为题发表演讲。
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装配式部品开发部总监 郭涛
以下是演讲实录:
关于装配式装修,我们现在提得比较多的是产品思维。下面我就关于装配式产品思维做几点思考,与大家做一些分享。
一直以来,内装行业都是“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受益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二次装修的需求逐步释放,内装行业市场需求仍将保持持续增长。随着科技进步,各行各业均在进行科技互联网升级,而建筑行业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装配式内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下面请大家先看一下我们金螳螂已经对外公布的一个装配式技术。(播放视频)
这上面所展示的产品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为什么说装配式是工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呢?其实从内装的角度来看,水路瓦电油现在还是处于人工作业的状态,一旦工业化以后,其实整个装修就实现了全面的工业化的初步阶段。
装配式内装的技术核心,我认为首先是由内装的颜值,这就属于工业化的美学。在工业化内涵下面进行美学设计,需要在工业部品的属性下进行设计,需求满足与控制都要有所边界。现在我们整个装修都是根据方案图进行施工作业而形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在工业化的属性下面做设计,就要考虑到尺寸、考虑到工厂间的物流配合,也考虑到需求的控制,所以它是受限的工业化的美学。工业化美也是用户审美的引导过程,所见即所得的工业美学,可以让BIM技术贯穿内装全生命周期,让工业化技术进一步得到提升。
下面有几个实景图片与大家进行分享。这里面所涉及的产品是全装配墙面、顶面、地面。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设计其实是很漂亮的,也就是说是可以接受的。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装配式的布局,就显得比较low,那就是因为装配式的美学没有把它的工业化属性进行一些规避,和现在人们的审美进行结合。
内装另外一个方面的核心就是功能,其实我总结就是四个字,叫做“巧思妙想”。部品颠覆性的创新是否还存在呢?我认为是基于基础材料上,颠覆性材料是存在的,但是在构造技术上、安装方法上,在基层面层是微创新,也可能是一种跨界的创新。现有装修技术的痛点一定要深度实践者才能得到提炼。我们许多才毕业的学生,或者从其他行业转型过来的,其实不能够完全体会装配式行业当中的一些痛点,这些痛点可能是安装上的,也可能是生产工艺上的,也是管理上的。
精度控制,细节处理,以“丝”为单位。以“丝”为单位,我想比较好理解,就是以墙板为例,金属墙板如果不是以丝为单位,在旁边看就是一定有弧度的。精度控制已经不是一个手工控制,而是应该工业化的控制。
下面以收口系统为例。从墙顶地收口可以看得出来,这里是存在一个金属线条和墙板的配合,这里面的配合我主要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它的控制精度。包括施工作业的顺序,对于墙板,传统的放线方式是否还可行。我们认为是不可行的,应该是顶面顶线和地线固定以后做墙面,这个就涉及到装修公司的一些施工逻辑的改变。
装配式内装技术的第三点核心,就是逻辑颠覆,一方面是安装逻辑的变化,每个部位我们都认为是一次联合下单,什么意思呢?就是工厂的下单,现场的尺寸复合和排布,设计的联合排布,都是需要联合下单的。库存与现货影响进度、成本,是市场阶段的问题。三级装配:工厂级、后场级、作业级。
第二点,对装配式技术的市场认知。现在咱们更多的是面向B端的工业化内装,绝不是简单的技术改进,而是根据工业化部品要改进施工、组织设计。再就是轻现场、重后场,为项目现场减负。装配式内装的物料组合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更多的加强后场的组合能力,让现场作业变得简单,所以说轻现场。再就是以包代管,过度到小团队作业,多工种合一,产业工人。小团队作业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一个作业面可能涉及到多个物料组合,但它不一定是非多个工种,而是多工种合一,由一套人马来完成墙顶地卫浴的安装,这样的设想是把产业工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工业化内装也会极大的加速技术迭代,但是反过来理解,技术的优势期也不会太长。当然这是对于某个公司而言,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有价值的。工效革新和价差。
面向C端的工业化内装。像买家具一样的买装修,有限的个性需求+模块组装设计。交易模式变化,将装配技术作为引流点,就是技术作为引流点,但是技术隐藏在交易背后。再就是平台化,去项目经理层,非工程。以后的装配式内装不是一个工程,而是物料、运转、组合的过程,所以做了一个假设,运营平台+供应平台+服务平台,用互联网平台改变装修交易方式成为可能。现在装配式内装一定是实质性的改变互联家装的属性,类似于装修的“宜家”平台,指令物流-指令安装-交付。
第三点,市场需要怎样的产品。一是面层系统和基层系统的分离。风格需求是多样的,也是装修最重要的需求,面层尽量开放。二是基层连接系统,是装饰科技企业技术解决能力的体现。三是面层与基层如何统一,是供应链管理及施工技术管理综合能力的体现,工厂间物流如何管理,面层系统的非标化。
下面我们就以一个举升活动做一个例子。基层、支撑层、面层、地暖,做了面层和基层的分离。
第三个思考,市场需要怎样的产品,这是我的一个思考。一是全屋DIY的实现及部品的可拆可装,部品安装变得简单,就可以实现DIY,这点我想在国外,特别是许多外国人比较能接受这种DIY,让安装变得简单。安装太复杂,肯定不可以DIY,一定是工程化的。可拆可装,需要构造技术与连接技术的实现。可拆可装有什么好处呢?以后的装修,基层完成以后,要进行二次改造,其次是面层的改造,极大的节约了市场的成本、节约了交易的成本。设想装修部品更换变得简单了,装修后市场的交易频率也会加快。现在装修是一个较大的市场,但是装修的面层其实它的交易不会太频繁,往往就是随着主体装修,从全面打破重装,如果面层部品可以更换,那用户在使用以后,比如几年以后需要更换,就像换一幅画一样简单。墙体背景随着你的喜好,可以对背景墙进行可拆可装,而不破坏基层。这就是我想表述的可拆可装的思想。
内装的产品化。建筑的本质是空间,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都是平方,平方是个经济标准。既然是空间,那装配式内装部品功能应适应物业空间功能。基于装配式内装的产品化,对空间功能的实现,我们可以将装配式内装的产品细分为住宅、酒店、适老、办公,这里面对于它们所组成的部品包也会发生一些本质的变化,从功能、颜值和施工组织都会发生细分变化,所以我们会出现针对细分市场的装配式公司。
我们金螳螂现在已经形成的产品线有住宅、公寓、酒店客房、医疗康养。专利技术也往往体现在连接技术上。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