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台电梯全部纳入96333平台监测 金华推行智慧监管破解电梯安全难点 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7万台电梯全部纳入96333平台监测 金华推行智慧监管破解电梯安全难点

提要:6月18日,市市场监管局成立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同时开通24小时应急救援热线96333。该中心的成立,正是为了加强数字化监管,提升电梯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全市每台电梯都有一个“身份证号码”——6位识别码

  我市目前电梯保有量近7万台。

  我们连日来调查发现,由于部分电梯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困人等故障时有发生;部分电梯维保单位小、散、乱,不能按规定时限到达现场实施救援,造成有的乘客被困电梯时间较长,引发群众对电梯安全的担忧。

  6月18日,市市场监管局成立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同时开通24小时应急救援热线96333。该中心的成立,正是为了加强数字化监管,提升电梯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现状】

  电梯数量逐年增

  维保人手偏紧

  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我市电梯保有量近7万台,其中在用电梯6.3万余台,电梯数量在全省排名第四,并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由于高层建筑大量使用乘客电梯,加上东阳永康等地民营经济发达,很多厂房使用载货电梯,所以金华电梯数量在全省排名靠前。”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处处长丁兆云说。

  电梯数量逐年递增的同时,电梯“老龄化”问题逐步凸显。据统计,我市使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3071台,5年后将达12672台。

  “其实只要维保、使用管理到位,零件及时更换,老旧电梯服务也能认人放心。但有的老旧电梯所在小区没有物业,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所以我们将老旧电梯单独列出,予以重点关注。” 丁兆云说。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101家电梯维保单位,包括电梯专业维保公司和品牌制造公司设立的维保点,这些维保单位全部拥有特种设备制造或安装改造修理许可证。市市场监管局对电梯维保质量进行抽查,每年对所有维保单位打分评级,连续两年被评为D级的,直接吊销资质。

  “我市整体维保质量较好,但电梯维保具有商业属性,有少数维保单位因为商业竞争下调价格,服务也跟着打折。” 丁兆云表示,监管部门已将恶性竞争纳入监管。

  电梯维保分半月维保、季度维保、半年维保、年度维保。就拿15天一次的半月维保来说,其中包含30多个项目,清洁、润滑、调整等一套维保做下来,平均花费20~30分钟。“这些项目在维保单上都打了钩,但维保人员究竟有没有认真检查,实际上很难作出当场认定,所以我们现在大力推广智慧监管,破解监管难点。” 丁兆云说。

  此外,电梯维保还涉及物业成本等因素。如有的物业公司为节约成本,自行采购电梯零配件,而不同品牌电梯配置并不一样,由此导致维保质量难以保证。还有维保人员和管理者、使用者之间有矛盾,甚至建造房子时预留的通道不符合要求,会影响到电梯的安全使用。

  每年,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都要对全市电梯“体检”一遍。2019年全市电梯定检率达到99.99%,发现并排除重大隐患(缺陷)1869台(条)。

  丁兆云坦言,随着电梯数量逐年增加,电梯检验队伍人数却在逐年减少,这一现象值得关注。据分析,电梯检验工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如存在坠落伤害、电气伤害、机械伤害等危险;再加上电梯机房和井道相对密闭,夏天温度有时甚至高达50℃以上,工作环境非常闷热。工作艰苦又带有危险性,这是导致部分从业人员退出的一个主要原因。

  “电梯检验工作技术性强、危险性大,人员培养周期性较长。”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机电三部部长商高亮说,目前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有高级工程师13人,工程师及助理工程师118人。检验人员经常是“白加黑”“5+2”,加班加点保障城市“上上下下”的电梯安全。

  同样担心从业人员匮乏的还有市特种设备协会电梯分会会长、金华市三维电梯有限公司总经理喻根明。“维保人员工作辛苦,经常24小时服务。”他说,近年进入电梯维保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担心后备人员有可能跟不上。

  喻根明表示,少数维保公司存在偷工减料行为,电梯维保费用相对偏低,对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为此,他提出,应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等的宣传,同时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低价竞争。

  【对策】

  智慧监管

  破解电梯安全难点

  “请不要害怕,不要靠着门。电梯环境安全,内部空气正常流通,救援人员很快就将到达。”日前,接到一市民被困电梯的报警电话,96333接警人员一边安抚被困人员,一边调度救援力量。

  平台技术人员王沛说,目前96333平台接到的报警电话中,大部分是因为平层不开门导致电梯困人。接到报警后,平台立刻指派并监督签约维保单位实施救援。如果仍解决不了问题,平台就会通知就近的二级救援站或消防部门增派救援力量实施救援。

  一直以来,由于缺少统一的受理机构和科学调度,电梯故障的报修与救援处于各品牌电梯维保单位各自为战的状态。为实现快速解救被困乘客、缩短乘客被困时间,6月18日,市市场监管局成立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同时开通24小时应急救援热线96333,建立以指挥中心为枢纽、143家一级救援单位为主体、61家二级救援单位为补充、6人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的应急救援体系。这是我省首家同时覆盖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三类特种设备的应急处置平台。

  市市场监管局给全市每台电梯一个“身份证号码”——6位识别码,对每台电梯进行GPS地理定位并接入系统,完成平台与特种设备监察系统、检验系统、省特种设备应急处置平台的数据对接。这6位识别码张贴在每台电梯里,被困人员一报出来,96333平台就能精准定位,并实施救援。

  “96333是集应急救援、智慧监管于一体的平台。” 丁兆云说,96333录入地理信息、电梯故障等数据,可以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智慧屏等物联网设备,监测电梯内情况,实时获取电梯信息参数。“我们前期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更新等,地理信息是维保单位一家家实地定位、采集而来,为此整个电梯行业付出了近一年的努力,就是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发出指令、实施救援、调查处理,更好地发挥应急协调指挥功能。”

  96333平台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风险监测和预警。对监测数据、救援数据、安全监察数据、检验数据等进行统计,并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适时发出安全预警,防患于未然。安装有物联终端的电梯遇到超速、非正常开门、断电、非门区停梯等八大故障,平台会自动报警。

  96333平台还可以定期分析电梯安全状况,摸清全市电梯基本情况以及电梯使用管理和维保情况,并向社会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倒逼物业、电梯维保等单位落实主体责任。

  接下来,市市场监管局将对96333平台进行完善,接入更多数据,大力推广平台运用范围,根据采集到的数据、风险警示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让数据来指导电梯安全监管,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为给电梯安全织就一张防护网,我市全面推行电梯责任安全险,将电梯第三者责任和作业期间雇主责任列入保险范围,明确在保险期间及保险单明细表列明的地点范围内,在安装、改造、使用、管理、维保、检验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第三方部分赔付标准为每年每台累计事故赔偿限额500万元,每人每次事故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00万元,每次事故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万元。截至目前,我市75%的电梯投保电梯责任安全险,参保量、参保率均位居全省第一,基本覆盖大型商场、医院、学校、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

  【提醒】

  管理缺位使用不当

  易导致故障多发

  “我们楼道的电梯门一直开着。”6月23日,在电梯安全进社区活动中,有市民向主办方反映。经专业人员检查,发现原来有垃圾卡在电梯轨道缝里,导致门关不上。

  “其实很多电梯故障是由于管理缺位和使用不当引起的,发现故障后又没有及时联系维保人员。”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处工作人员汪洋介绍。

  据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统计,2019年全市通过110联动报警的电梯困人故障767次,共解救乘客1446人次。困人故障的具体原因有:门被异物卡住占28.2%,操作不当、误操作或人为损坏占29.6%,停电、跳闸等引起占10.6%,维保或调整不到位引起占15%,其他原因引起占16.6%。

  “为什么装修期间故障多?因为装修产生的垃圾多,有的装修垃圾通过电梯清运时没及时清理干净。” 喻根明表示,有的管理者疏于管理,有的使用者乱扔垃圾,甚至在电梯里蹦跳,这都容易造成电梯故障。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金华市电梯安全条例》,是省内第一部电梯安全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它强化了政府和部门职责,明确了相关主体的安全义务,健全完善了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并明晰了相应法律责任。

  《条例》明确电梯管理责任人是电梯安全使用管理的责任主体,对电梯日常使用安全负责,电梯管理责任人包括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自行管理的所有权人等。

  根据《条例》,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公安、住建、教育、卫健等相关部门应围绕电梯安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如住建部门负责对电梯机房、井道、坑底等土建工程的质量监督,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消防等部门做好建筑物中电梯选型和配置的监督管理,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对电梯维护保养活动的监督;教育部门要将电梯安全知识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安全、文明使用电梯的习惯等。

  “电梯维保单位担负着社会责任,应该把服务做好做细。电梯管理者加强管理,使用者文明乘梯。与此同时,还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一起来维护电梯安全。” 喻根明表示。

  对每个乘梯人来说,如何做到文明乘梯?“严禁靠门、严禁拍打、严禁打闹蹦跳、严禁乱动按钮、严禁扒门、请勿在门厅处停留……”喻根明提醒市民平时注意学习《乘坐电梯安全须知》,遇到电梯停电或发生故障时要保持冷静、保存体力,使用电梯内警铃或拨打救援电话,千万不要通过撬、扒、踢门等方式自行脱困。

  虽然很多电梯都张贴《乘坐电梯安全须知》,但我们随机采访发现,不少市民仍缺乏应有的乘坐电梯安全知识。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电梯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电梯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