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构建全球现代陶瓷产业新格局_新浪地产网

醴陵:构建全球现代陶瓷产业新格局

提要:近年来,醴陵市始终坚持以产业项目为抓手,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四大战役”,加快推进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构建全球陶瓷产业新城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近年来,醴陵市始终坚持以产业项目为抓手,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四大战役”,加快推进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构建全球陶瓷产业新城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完成财政总收入60.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8亿元,税收收入31亿元,税收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达74.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5%。经济综合发展和基本竞争力实现“双进位”,分别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5位、第73位。跻身中部百强县(市)第14位,位居中国幸福百县榜第22位。

  产业结构优化。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4∶49.9∶40.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7.6个百分点。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落实产业突围“四个十条”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累计兑现奖补资金7000余万元,惠及企业600余家次。成功举办中国工业品牌之旅醴陵行活动。5家企业入选全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智能制造步伐加快,参与研发全国首条陶瓷等静压自动化生产线,并在全市陶瓷企业推广应用;7条烟花和1条爆竹自动化生产线建成投产。

  加快园区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实现园区技工贸收入445亿元,同口径增长14.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5.6%,获评“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优秀园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瓷城众创空间、电商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众创空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11个农村综合性改革年度试点项目,种植结构调整面积达10.5万亩,率先通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省级验收,获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水库移民工作全省先进。

  促进全域旅游。全年接待游客8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3亿元,分别增长26.3%、27%。提质改造李立三故居、东富寺、袁昌英纪念园等景点,“清水湾畔”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深圳盐田国际醴陵内陆港揭牌,铁海联运“五定班列”正式开通。春秋两季广交会实现交易额1.7亿美元,增长20.6%。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亿美元大关,达4.8亿美元,增长30%。

  引进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旗滨高性能电子玻璃等92个项目,合同引资280亿元。完成到位外资2.4亿美元,内联引资57.7亿元,分别增长13.8%、15.3%。完成征地10556亩、征拆房屋2054栋(套)、项目“清零”52个。全年报批土地5500亩,动态储备土地4000亩。中盐红四方湖南生产基地、国家级电瓷电器检验检测中心等112个项目开工建设,东富电力电瓷电器产业园、东城大道、瓷城古韵·一江两岸等项目加快推进,瓷器口街区、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二期)等88个项目竣工使用。醴陵压气站项目提前建成并供气,有效缓解全省“用气荒”。

  2019年,醴陵市将全力围绕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一谷三区”等省市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进中争先”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深入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扩大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四大战役”,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文明新醴陵。

  醴陵今年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

  突出“三大重点”。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企业上云,支持企业打造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陶瓷智能制造步伐,加大智能制造生产线研发推广力度。推进花炮产品科技研发和自动化生产,促进花炮产业安全、环保、健康发展。加快服饰、造纸、防水建材等产业集中区建设,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申办国际烟花论坛,继续办好陶瓷产业博览会、烟花鞭炮交易会,做大做强会展经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强与省内外旅行社合作,引进更多的参与式旅游项目,扩大客源辐射范围。挖掘提升文化内涵,深入推进“四点一谷一片”旅游布局建设,着力打造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接5G时代,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补齐物流短板,落实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和引进更有活力的创新型服务企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专业园区。

  三是打造“醴陵品牌”。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强企战略,打造以质量为核心的区域品牌。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完善质量工作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挖掘培育一批制造业、农产品、服务业以及“老字号”企业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开展“三大行动”。一是开展“招商引资三乡行动”。完善招商引资系列政策体系,发挥商会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强化产业知识积累,将招商的触角从北上广深等地延伸到国际舞台。加大协调对接力度,力争有更多项目进入省“5个100”计划和株洲市重点项目笼子。着力强链延链补链,开展地毯式梳理对接,挖掘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陶瓷、花炮、服饰等产业链条。

  二是开展“温暖企业三百行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企业帮扶,重点解决企业在研发、销售、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孵化一批新兴企业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力争用2—3年时间发展和培育5家上市公司,新增5家过10亿元企业,打造5个国家级平台。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机制,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三是开展“园区攻坚三年行动”。围绕“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的目标,大力推进“一谷一城一园”发展。按照“一主两特”产业定位,加快国家级电瓷电器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建好玻璃产业园、电商产业园、创新创业园等特色“园中园”,力争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330家以上,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00亿元、税收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路网,统筹抓好水电气和安置区配套建设。完善园区财税体制,改革园区审批制度,成立经开区服务中心,推行审批全程代办模式,提高园区行政效能。

  强化“三大保障”。一是土地保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全力推进增减挂钩工作,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快陶子湖片区、东富工业园等项目征拆“清零”,确保全年新增用地指标6000亩、征地1.2万亩、征拆房屋3000栋(套)以上,力争实现50个以上项目征拆“清零”。园区年内完成征地5000亩、征拆房屋1000栋(套)以上。

  二是资金保障。积极对接上级政策,全力争取中央、省、市奖补资金和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引进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争取省中小担保公司在醴陵市设立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搭建市场化桥梁。发展续力贷、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有效金融服务供给,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组织保障。继续推行市级领导带头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倡导“一线工作法”,对重点项目实行量化考核,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组织有序、执行有力的项目建设大格局。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稳金融,坚持“控增量、去存量、守底线”原则,积极稳妥处理政府性债务问题,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着力降低融资成本,完善市县债务风险联动防控机制和“政银企”协调合作机制,对接各级金融机构支持国有企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引导平台公司储备、参与投资一批盈利能力强的项目,提升从工业和服务业项目中获取中长期收益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平台公司转型。

  着力稳投资、稳预期,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有保有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绩效。保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目前,醴陵市正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构建全球现代化陶瓷产业新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浪地产
关键词:

陶瓷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陶瓷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