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土新闻,“LIVEABILITY 2018中丹宜居城市论坛”成功举办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筑土新闻,“LIVEABILITY 2018中丹宜居城市论坛”成功举办

提要:2018年9月25日,由丹麦文化中心和筑土国际联合主办的“LIVEABILITY 2018中丹宜居城市论坛”成功举办。丹麦及中国行业专家结合文化、地域、互联网、以人为本等方面对宜居的定义进行阐述,共同学习、探讨中国与丹麦宜居城市的发展道路。

  2018年9月25日,由丹麦文化中心和筑土国际联合主办的“LIVEABILITY 2018中丹宜居城市论坛”成功举办。丹麦及中国行业专家结合文化、地域、互联网、以人为本等方面对宜居的定义进行阐述,共同学习、探讨中国与丹麦宜居城市的发展道路。

  On September 25, “LIVEABILITY 2018” forum jointly hosted by the Danish Cultural Center and Archiland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Beijing. Danish and Chinese experts elaborate on the definition of livability in terms of culture, geography, internet, and people-oriented, and jointly study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livable cities in China and Denmark.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资源不足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城市挑战日益突出......“以人为本”已成为中国“十三五”规划的核心。而“宜居城市”概念的提出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个普遍的定义,还包括文化多样性,包容性和变革性因素。

  本次大会由筑土国际设计董事孙峥先生主持,出席本次论坛的有丹麦文化中心主席ERIC MESSERSCHMIDT先生;丹麦皇家建筑学院教授DEANE SIMPSON先生;筑土国际设计董事MORTEN HOLM先生;丹麦筑土总经理MADS M?LLER先生;K&B景观事务所IDA MARIE女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昆先生;北京华高莱斯董事兼副总经理陈迎女士等。中国、丹麦顶尖行业专家及社会行业人士齐聚现场,掀起了一场关于“宜居城市”的头脑风暴。

  丹麦文化中心主席ERIC MESSERSCHMIDT先生以“文化与宜居”为主题,立足当下城市生活,从城市文化与宜居城市两个维度分析了当下的城市战略形势。通过他的引导发问,正式的拉开了我们本次论坛的序幕。

  K&B景观事务所IDA MARIE女士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在丹麦及中国等地的景观项目以及对社会环境带来的改变,她认为景观设计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设计。一个优秀的景观项目必须能够让人们感兴趣,其次还要给予人们自由的空间,这是对人类自身以及所处环境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洞察。对于项目而言,来往游客或者居民可以自由的在空间中活动,以自己的方式没有任何限制的利用空间,这才是项目的重要意义。

  丹麦皇家建筑学院教授DEANE SIMPSON先生从建筑,城市与城市规划角度,分析了当下城市宜居化的现状。哥本哈根被很多的评级组织评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什么的样的城市是宜居城市?定义一个城市从来都不是城市边际,而是是否宜居。是否具有绿色性、稳定性、是否是零碳排放、是否交通便捷,公共空间是否合理。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在人均收入翻番的同时,我们的居民会更需要包容的、开放的发展空间。在这个空间的自由流动,才是宜居性的新特质。所以在当下需要了解已知、探索未知,读懂问题,造福社会。

  筑土国际设计董事MORTEN HOLM先生在可持续规划设计、城市生态宜居生活等问题上有独特见解。他认为,公共空间需要以人为本。对于城市而言,宜居性不是我们建造景观装饰,围合公共空间那么简单,它需要“量体裁衣”,需要规划设计,需要城市更新。北京有适合北京这个城市的宜居性,例如我们的青龙之环改造,参考哥本哈根的宜居经验,我们对胡同进行宜居化改造。在走廊式空间的胡同中,我们需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要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要解决胡同停车的问题,要合理利用公共空间,要把灰绿蓝巧妙搭配,综合各个因素,营造社区空间。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协同,共同推进城市宜居化的进程,北京2035年零碳城市的目标也会可期可遇。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昆先生在本次宜居城市内论坛上从城市人居环境与居住形态研究等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宜居是一个涵盖公共安全、教育文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文化环境的概念,而生活方便是宜居城市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宋老师近年致力于社区改造的研究,既有住区的宜居化改造是建设宜居城市的核心问题,而老年人的出行已经成为适老化改造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进行旧楼改装电梯的项目推进,但是目前各个城市的改造并不乐观,这需要政策、组织、技术、利益各方面的配合,希望这个问题在不远的将来得以解决,共同推进城市的宜居性。

  北京华高莱斯董事兼副总经理陈迎女士发表了题为《互联网,创造未来宜居》的主题演讲,她不单从空间质量,而是从更宏观更长久的角度对“宜居”进行了考量。陈迎女士创新地提出,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在重新定义宜居,信息技术革命,也将带来新的宜居变革。由于互联网给予人们足够的自由,未来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生活,为不同兴趣的人提供多元生活的定制城市也将应运而生;人们可以在自由的空间中随时随地享受品质生活,无人驾驶汽车将通勤变为一种体验,无人驾驶时代释放的交通空间更成为公共空间柔性网络;人们可以选择更为自由的工作模式,当诗与远方被光纤接入城市,都市精英们将成为“数字游牧民”,不用自我放逐,便能触到幸福彼岸。

  丹麦筑土总经理马喆 MADS M?LLER 先生发表了关于宜居城市的主题演讲,他说全世界有很多的评级机构在为城市的宜居性评级,其中维也纳、哥本哈根常常被评为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我们观众看到的常常是一个城市的友好、热情、文化,但是它的对立面也有拥挤的交通,游行的市民。所以到底谁有评价一个城市的决定权,是居民还是游客?当然,一个城市的房价、犯罪率、养老体系、空气质量、医保问题、就业率等等,都是它是否宜居的关键因素。马喆先生认为,宜居不是满足金字塔最高处的条件需求,而是金字塔底端的基础满足,这才是一个城市稳步发展的核心。

  那么,宜居到底是什么?它是枯燥无趣的吗?它是全球化的吗?它是排除自然的人性吗?它是通用的吗?它是文化和设计框架的组合吗?关于宜居的众多问题,与会人员与专家进行了互动。既有对于社区宜居,规划精准定位的解答,也有如何满足高净值人群宜居要求,留住高端人才的多种策略;另外,与会专家还就如何界定宜居指标系统和工作纲领,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区域帮助城市居民改变工作状态和生活环境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环节更加多元化的表达了“宜居”,为参会者更加形象的解指明了“宜居城市”的方向,多维度解读了宜居城市的未来。

  通过本次论坛,为宜居城市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理念,为今后城市的宜居打造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同时通过本次论坛交流,加强了各方的合作与交流,是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推动宜居生态新建设。

*媒体采访

*茶歇

新浪地产

设计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设计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