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手段破解防水行业假冒伪劣困局_新浪地产网

用法律手段破解防水行业假冒伪劣困局

提要: 对于建筑防水行业来讲,假冒伪劣产品的大量存在是阻碍行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虽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各家企业都在打击假冒伪劣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其仍在市场上“阴魂不散”。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运用法律的手段,让制假贩假行为得到严厉处置,同时发挥企业和协会的作用,让假冒伪劣产品真正退出市场。

  对于建筑防水行业来讲,假冒伪劣产品的大量存在是阻碍行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虽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各家企业都在打击假冒伪劣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其仍在市场上“阴魂不散”。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运用法律的手段,让制假贩假行为得到严厉处置,同时发挥企业和协会的作用,让假冒伪劣产品真正退出市场。

  市场监管总局重拳打假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为了有效履行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保护消费者和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将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力度。

  《通知》明确,实施全链条打击。在总局部署的2018年度相关专项行动中,将打击包括“傍名牌”在内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其他商标侵权、相关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列为重点打击目标。发现的涉嫌重大违法线索,要对生产、销售等相关环节进行全链条调查处理。各地监管部门可从调查网络交易平台(网站)入手,进一步发现上、下游涉嫌违法生产经营者,并将违法线索及时移送相关属地监管部门。属地监管部门应逐一排查,对于情况属实的应依法从严查处,并及时向社会披露。

  《通知》指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各地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及时受理、认真调查处理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加大对相关违法广告的监测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扩大相关违法线索的来源。

  《通知》还要求落实经营主体责任。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网站)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切实维护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相关专项治理。对于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网络交易平台(网站),依法从严查处;加强部门监管协作。充分发挥网络市场监管部门联席会议的作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通知》的发布后,有相当多的防水行业人士表示,市场监管部门重拳打假将极大地震慑防水行业制假贩假行为,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

  据统计,当前我国拥有生产许可证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1000余家,仅占行业内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换言之,业内存在大量无证生产企业,而其中又大多是依赖制造假冒伪劣防水材料来维持生存。假冒伪劣产品利用成本优势挤压优质产品空间,致使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而制假贩假的企业则“欣欣向荣”,严重威胁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击假冒伪劣困难仍多

  据了解,2017年“质检利剑”行动中,原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地方质量监督局对有关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对部分防水卷材生产重点地区的区域整治情况进行“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组织查处无证生产、不符合标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质量违法行为。截至2017年11月底,已检查生产企业1200多家次,查处质量违法案件142起,查获假冒伪劣防水卷材货值200余万元。虽然近年来有关政府部门在打击假冒伪劣防水产品方面下大工夫,但仍面临许多困难。

  “由于受到国家环保等相关要求,加工防水卷材的无证小作坊和不达标的工厂都是偷偷摸摸的贴牌加工生产,白天停产、夜里开工、订单式生产,还有一些做品牌的企业在订单不饱和等情况下也隐秘贴牌加工,违法证据很难固定。卷材制假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湖北、江苏、浙江等建筑防水生产企业较多的省份。”有知情人士表示。

  记者接触过的几家防水企业打假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接到举报或是在市场上发现假冒伪劣产品端倪后,会根据现有的线索追踪调查。“我们跟踪的时候必须要小心,不能被人家发现。一旦打草惊蛇,工商部门去查处的时候很容易扑空。”

  事实上,由于造假窝点难寻,企业的打假人员大多是在流通环节发现假冒伪劣防水材料有关线索,但政府有关部门前去检查后的处置方式却不尽相同。

  一位多年来从事打假工作的人士说,“对于工地上面已经使用的假冒防水卷材,投诉到相应执法部门,处理的效果不尽相同:有的执法部门对于已经使用的假冒防水卷材不予受理,还有在行政查处过程中对涉假数量和涉假案值的确定上产生争议;也有通过对用假者的追查,挖出背后的售假犯罪嫌疑人,最终实现了对售假者刑事责任的追究的案例,甚至有揪出了整个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各个犯罪嫌疑人,分别追究了刑事责任的案件。”

  防水涂料在流通领域打假则出现了新情况。由于电商和物流业的发展,很多假冒伪劣产品直接到达终端消费者的手里,经销店面越来越难发现假冒伪劣产品的直接销售证据,而防水公司接到消费者投诉和真伪鉴别的咨询却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这不但给企业获取相关证据、工商等部门处置造成难度,也为家庭装修埋下渗漏的隐患。

  用法律手段从根儿上解决问题

  “假冒伪劣是多年来影响防水质量提升的顽疾。品牌企业深受假冒伪劣之害,希望可以充分地动员、组织和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包括理论界、司法界、新闻界、企业界以及专业机构、广大消费者,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良性的产业链条,尤其质检总局加大打假力度,持续净化市场环境,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让社会放心购买品牌产品,让涉假人员不敢用假、售假、制假,持续不断将建筑防水质量的提升工作进行到底。”有业内人士表示。

  在很多专家看来,要想让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更顺利的进行,就必须要建立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特别是多次违法的惩处力度,增加制假贩假违法成本,让制假贩假者恐惧,才能根本上解决假冒伪劣产品带来的质量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对如何解决制假贩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在适当时机启动对有关制售假的刑法修改,降低制售假入刑门槛,推动制假行为直接入刑,并加大对制售假人员的经济惩罚等。

  全国政协委员朱新力认为,当务之急是要确立法律的威慑力,借鉴治理酒驾的成功经验,确立“严刑峻法”的打假模式,如设立更高的惩罚性赔偿措施,以经营额为计算基准,实现“一次造假、终身负债”的经济制裁。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则呼吁加大对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建议加大对假货源头的治理,降低制售假入刑门槛,共同推动制假行为直接入刑。

  行业协会一方面应对制假贩假始终保持高度关注,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企业进行举报和处置;另一方面,对于因缺乏资金、技术、品牌等进行伪造、仿冒等行为的企业,协会应当给予引导,帮助其提升认识和实力,积极转型升级。比如,中小企业可通过给大企业做配套服务来实现转型,其可以变成增值服务商或是配套服务商,或者变成做专门零配件和系统件的供应商,走“高、新、精、特”的道路,实现提质增效,进而不断压缩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引导行业向新向好。

  此外,企业的打假行动也不能停下脚步。企业工作人员对于自家产品的情况最为了解,能够较快的分辨出正品和假冒伪劣产品间的区别,及时地发现制假贩假的线索,上报给有关部门,有的放矢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企业在市场上的口碑与形象。

新浪地产
关键词:

防水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防水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