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兵:北京养老回望与展望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李红兵:北京养老回望与展望

提要:养老作为一个产业,养老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它更需要不断拉升产业链条,才能真正的推动它的可持续发展。乌老师在确定未来发展趋势的时候,认为在今年、在未来,可持续可能是我们的一个关键词。同样,链条的接长也是我们未来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一个取向。

  新时代,全新机遇;新起点,全新视野”成为本届论坛的关注焦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借助大数据平台推动智慧养老,是本届论坛预判的未来大健康养老工作的发展方向。4月22日上午,一首悠扬的歌曲《天边》飘荡在具有百年历史的清华大学大礼堂内,在欧美同学会合唱团的优美歌声中,第十届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期间,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做了北京养老回望与展望报告。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

  李红兵:各位来宾,各位同道,今天非常感谢在我们清华养老产业论坛十周年的时候站上这个讲台。

  不仅仅因为我跟周老师在15年前就在养老设施、居家养老当中开始合作,更源于清华自身的底蕴。我一直认为清华的底蕴就像今天的天气一样,冷静、宜人、接地气。同时不仅仅在解释这个世界,更着力于改造这个世界,付诸于行动。所以它这个论坛从我的个人感受,虽然我是第一次来参加这样一个论坛,但是一直在默默参与和关注这样一个论坛,它能够不断提出我们在实际操作当中不管是我们的宏观政策,还是我们切实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今天是一个回顾和展望的过程,大会给了我25分钟,25分钟向大家报告什么确实是一个很艰难的问题。因此我今天聚焦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体系,一个是边界。

  体系问题在上一个论坛上我曾经讲过,边界问题是因为到了清华,今天又是产业论坛,我也觉得作为各方面跟清华有很渊源的一位,我要有一点增量,所以增加了边界的问题。

  所谓体系,我们很清晰,养老是一个体系,养老一个词包含了无限多的服务,跨界的内容,也让我们感觉到非常艰难。而这个艰难的过程当中实际上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从碎片、从一个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现在到了需要把它整合成一个体系的时候,而体系从我们的基本的思考上来讲,又非常明确,它需要四种系统的思考,需要我们不断地整合和集成,需要在这两个层面上不断推动它有机的融合。这三个层面实际上是我们在进行摸索和探索当中,不论是我们市场中每一个个体,还是政府,我们都是按照这样的进程在不断来认识这样一个新生的事物和正在发展的事物。

  从北京这些年养老服务的探索上来讲,基本上体现体系,大家可以看到,在这样衍生出来的七八个领域,实际上更多的领域正在走向体系化的发展。而这种体系上的发展,从某种叫做来讲,我们希望它能解决的问题是解决增量和减量发展的问题。北京城市总规划刚刚在去年出台,其中根本性解决未来大城市病的思路和方向就是减量发展。减量发展在养老服务体系当中体现的是多元整合的,不论面对的对象可能要跳出仅仅面对老年人这样一个单行的点,不仅仅跳出以前我们针对老年人当中的所谓三无或者五保这样一个非常局部的点,应该以更广阔的事业探讨我们的服务对象。同时从自身的设施、服务、各项的整合上来讲都需要一个多相的整合。因为减量并不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减量还要增效。

  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养老作为一个跨地域发展非常明显的一个新兴的事业和产业,它从某个角度来讲只有更多的跨界融合才能实现我们更有效的突破。不仅是今天上午所提到的医养结合,不仅涉及到理念的这样一个改变、提升,也牵扯到我们在各个领域当中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相互的协同。

  同时,养老作为一个产业,养老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它更需要不断拉升产业链条,才能真正的推动它的可持续发展。乌老师在确定未来发展趋势的时候,认为在今年、在未来,可持续可能是我们的一个关键词。同样,链条的接长也是我们未来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一个取向。

  北京在这些年来我们在设施的建设当中已经在逐渐摸索作为一个养老服务联合体、作为一个区域就近养老的联合服务体系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构成,因此北京提出来的,所谓在周边、身边、床边形成的就近养老服务体系就是我们这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形成的共识。在这个共识当中,通过这样的同心圆,以家庭为中心,围绕三个方面的服务体系应该围绕它形成一个渐变的变化,实际上是北京就近养老服务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但应该不仅仅涉及到这三个方面,但至少这三个方面必须具备:

  一个是作为长期照护的基本构成,是由养老机构,包括养老照料中心,乃至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共同构成的。同时也包括到我们的医疗在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的站点形成的支撑。大家注意观察的话,我们还写到一个护理站,恰恰是在体制不能够完成解决这个问题的情况下我们探索用社会力量举办的这样一个医疗机构也就是社区护理站今后形成我们这样一个设施当中更充分的服务的供给,同时从其它各个方面共同构成这样一个就近养老三网融合,然后聚焦长照的这样一个基本的内容。

  在这样的内容当中,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还需要其它的相互支撑,包括北京一卡通养老助残卡,包括北京养老服务的基本表示,一个是代表供方,一个代表需方,现在北京340万多万老年人人手一张养老助残卡,构成精准服务的基本环境,而这个环境当中,它使我们的政策资金和老年人的日常的出行、交易真正进入到了大促进的时代。

  同时,对于所有的养老服务的机构,以这样一种北京养老的表示相贯称,实际上又是政府的背书,降低老百姓信任的基本门槛,同时也是监管、也是诚信体系的基本构建。围绕它,基本上要形成一个供需相对接的内容,由96156类似这样的号码把这些供需串接起来,把我们的投诉、线上线下的服务整合起来,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基本的支撑。这个支撑还需要基本的保障,这个保障就是我们设施的供给。

  在这个超大型的城市,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分布在就近的养老社区服务驿站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因此我们明确它应该由政府无偿的提供给我们的服务运营者为我们的对象提供更加优质但是价廉的服务。因为不能够把类似租金这样的内容传递给我们最后的服务对象,从这点上来讲,和后面所要讲到的相关内容是对接在一起的。

  同时,这一个从业人员的队伍应该从职业的构建上加强对他的保障,这样一个建设,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职业体系。如果这个职业体系没有尊严,在社会没有一个基本的构成,很难长远的发展。北京真正的软肋不在于被服务的人,在于提供服务的人。所以这个短板是我们今后非常重点要推动的。

  当然,解开所有扣的关键是要解开支付的问题。长期照护险已经成为了一个说了很长时间,但是难以推进的话题,我到并不认为它应该缓慢,但它应该用更加创新或者改革的思路来讨论我们未来这样一个基础性的支付的基本体系。

  所以,这些来讲,实际上构成了我们在这样一个建设当中,我们区域的养老服务基本体系——就近养老服务体系,但这个体系,实际上应该跟扩充为一个区域的社会服务的基本的养老服务这样一种服务的综合体,因为不光对老年人,因为对老年人失能而言和残疾人的这样一个相对的失去了这样一个自理或者生活的能力,和我们的困境儿童,他们从需求上都有很多的共性,因此老残儿一体是北京在探索一体化和体系化推进当中作为一种统筹的思路我们正在往前推进相应的内容。

  农村由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这样一个缺失,实际上更需要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内容,所以农村的共享的这样一个方向,这种综合的内容应该更加的宽限。

  同时,在北京正在做的规划设计当中,对于这样一个认识和思考,把从业服务人员在这个区域当中甚至我们从职住一体的角度还要考虑在区域当中也要设计和提供给我们从业服务人员他们就近居住,就近提供服务的基本环境。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这才是未来的区域养老服务的综合体。

  在设施规划当中,应该通过分层来进行布局,而不是扎堆,而不是把所有专业的服务和相对普惠的服务完全在街乡镇和社区这个层面上机械地、一刀切的完全塞进去,不仅是不可能,而且是不现实,也不经济。所以北京也在讨论,作为分层规划这样一个体系当中基本的发展方向。

  从这些角度来讲,我们说到的设施,从北京的政策也在做融合,社会优待在做融合,在做扩展,从原来的65岁以上,从我们的9大体系,涉及到44项的优待内容准备扩展到60岁,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讲,把老年人的津贴、补贴体系整合到原来的高龄津贴,现在把所谓的生活服务补贴和我们失能的护理补贴融在这样一个补贴体系,今后北京在七八月份这样的体系就将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一个体系的发展。

  对于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补贴,很早从北京开始了,但是是相对割裂的,从某一个点上进行的。今后不论是养老机构还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不论是机构的综合责任险,今后都会在养老服务机构里面用一个完整统一的补贴体系和更完善的监管的这样一个相应的手段来为我们的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从机构的角度来讲给予更到位的支持。

  数据是北京发展的到现在为止形成体系的非常重要的阶段,今年按照北京的重点工作任务,北京的养老服务的大数据的中心将要基本形成,他要从市、区、街整个纵向的层面,从横向55个老龄委成员单位,从政府、社会到市场,三个领域,应该把相关的数据都整合在这里。整合在这里的目的实际上不光是统筹我们的资源,归集我们的数据,实际上形成了我们不仅仅是知识决策的这样一个数据支撑,更关键的为政府财政至今的使用和未来社会投资的方向提供了检测,提供了相应的监管,从某个角度来讲,它将是我们今后转型发展的根本性的基础。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相应的发展来讲,从源头也在形成发现的体系,通过发现、评估,组织相应的服务方案,对接我们的服务,这实际上供需对接在北京也在形成相应的整合。它不仅是面对我们的老年人,还包括我们社会福利对象的残疾人、儿童,乃至包括社会家暴的服务对象,他们都成为我们以家庭为单元,同时包括经济困难群体这两大类群体在内的我们今后作为精准帮扶发现机制当中非常重要的整合特征。

  北京从去年开始用16个区正在进行这样的项目调查,这个项目将来将固化成北京基本的机制,就是发现、评估、供需对接这样一个常态的机制,这样的机制将为我们今后后续的政府政策、社会支持和市场的投入提供非常明确的需求,而这个需求的显象化和显量化是我们最重要的要求。

  之前,我们针对的是养老机构的无障碍设施,后来我们提出居家当中要有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去年北京又出台了关于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相关意见,这些都是零碎的、随着阶段在不断产生的。但是从今年开始,这些都从区域的体系当中将要把它打通、贯通起来,也就是以我们任何一个社区居民作为一个服务对象为他的活动半径为这样一个基本的区域,把这个区域当中涉及到我们康复辅助器具、家庭适老化改造,包括楼梯、电梯的加装等等这种垂直无障碍和老旧小区无障碍,乃至我们周边生活、商场等等这些无障碍完整地串接起来,形成一个连接、连续的宜居的环境,这个也是我们这样一个宜居环境体系当中建设的一部分。

  同时北京还在做一些在中观或者微观的整合,像中观的整合,就是我们在所谓医养结合层面上整合医疗或者叫整合照护的一个基本试点。这个试点不仅在医疗上要整合,更关键的是要在后续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哀丧的支持,这个整合的结果前提是需要管的更新和改变。但带给我们服务对象新的增量是人文关怀的增加,真正的获得感和老年的中末期实际上得到更大高品质的生活质量。这些在资金的配给上或者动力上,我们采用的方式是以北京老年期平均的医保费用作为一个基本的包干机制,能够引导这个项目的发展。对围绕着整个照护或者综合照护的试点,是我们把它跟长期照护保险的试点相结合推动的。

  也有共有产权,我们这样养老社区的实践,是把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一起,这个实践在国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在我们的实施当中,不论是建筑的设计上还是在机制的设计上,还是在我们的服务内容的安排上,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双桥已经在交付使用了,常营正在开始对外进行土地的招标,其它的项目也在发展,这样一个基本的模式已经纳入到今后北京城市总规作为公共服务规划当中提供非常重要的一种设计模式。而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一种全周期的服务,这样的整合也是我们未来的基本趋势。

  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关键词。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我们现在大家所面临到的,大家对政府应该叫做又恨又爱,这个政府又恨又爱实际上源于我们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哪个手该伸多长的问题。市场的无形的手是作为我们配置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决定性力量我们一直在在推崇的。但是在政府的文件当中,大家经常会看到作为政府要主导,政府要所谓的主管,政府要引导,这些当中的边界是很难把持清楚的。政府的支持,政府的关注实际上使我们很多社会在市场当中进行推动的他们又要看到政府的政策,为他又高兴,同时又带来很多的烦恼。这也是我们从产业的推进发展上来讲要抓紧厘清的政府跟社会的边界关系政府跟市场的边界关系。

  在养老服务的市场主体当中,我们有民非法人有企业法人。企业法人作为营利者,他并不一定不能够做公益,我们的民非法人贯以民办非营利,但是它现在在现实当中往往会成为了营利的中介或者传导的这样一个跳板,我们的财政资金还是有这样一个传统的偏好,他们愿意按照惯性紧紧支撑号称是民非法人我们这样一些所谓的服务机构。但是这些民非法人在市场当中,他们又没有真正可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制度设计。企业投入到当中做养老,但是作为一种产业的民政严顺的一直没有真正给到他们身上,甚至因为民非的区别于其它的状态,他们反而受到了歧视性的待遇。所以从这个点上来讲,包括公益和免费被盗用,好心变成无缘之水,这都成为我们在厘清边界上面临的最现实的内容。

  下面是个人的看法。我认为,他们实际上都在市场之中,不论是政府,他更多的向一个大的采购者,只不过他是把纳税人所缴受的钱为了我们面对的相对最困难的群体进行大包服务进行支持,在市场当中他实际上也是大的采购商或者是大客户而已。所以他同样应该遵守市场基本规则,同时使用好作为市场最优配置资源的作用,使他获得最大的也是最稳定的基本的效益。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我们同样也都是社会当中,都属于社会人,政府的服务对象来自于社会,政府代表了这样一些对象来提供相应的服务,但是政府更应该组织和凝聚社会的力量为他们来提供服务。所以基于样的基点,在我们当中,我是个人现在最不喜欢的就是免费一个词,世上本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大家在现实当中非常清晰,免费往往在现实当中却是昂贵的另外一个代名词,也是浪费的基本的表现。所以,它只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支付而已,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我们以纳税人的钱为社会当中相对贫困的人予以团购的支持,那叫政府埋单,不叫免费。政府埋单也不是用政府的钱,是纳税人的钱,羊毛出在羊身上,照样来自于各方。作为消费者没有什么可说的,作为志愿者好像不可作为一种评估,我们前面讲了,这是最难评估的。但是恰恰是你自己的付出,在使他人受益的同时,也是非针对性的收获了两个难以计量的,但是今后一定会越来越体现价值的成果,这就是内心的平静和社会的和谐。

  所以从未来来讲,我们可能要建立包括现在的政策设计当中,我们基本是这样两个思路:

  第一个,纯产业支持。也就是不再以你是什么出身、身份、户口决定我是否给你支持,只看中你的疗效,看中你是否是我们养老服务体系当中需要的服务体系,需要什么,支持什么,不论你的出身。

  第二个,作为事业保障,今后政府将更多的不自己去做,在实现方式上更多的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专业的力量获得。这个专业的力量从我内心看来共,不仅仅面向民非法人,也面向企业法人。只不过对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后面这两个要求,就是你要有更加精准的对它的监管的手段,同时你还要对这种服务,我们之前对于一个实体有很好的判断,但是对服务恰恰没有我们自身一个评估或者设定的基本的标准。今后,这是政府将会越来越突破的地方。

  当这两项能力提高的时候,应该讲,我们真正事业是事业,产业归产业,全面在市场当中用有效的配给方式推动就成为可能。  

新浪地产
关键词:养老产业  北京  养老  

养老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养老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