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峰:共建共享,迎接绿色健康人居新时代
新闻来源:房天下
1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总结了“晋江经验”,认为“晋江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今天,在丰富“晋江经验”新内涵、续写“晋江经验”新篇章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九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既是对“晋江经验”的学习交流和传承发扬,也是对人居环境建设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深入探讨。我代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晋江市人民政府、晋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当代置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自2015年12月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围绕绿色生态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成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全国住建工作会议更是把绿色发展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尤其是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城市内涵指明了方向。而在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人居具有重要地位。下面,我就结合这方面内容谈点看法。
1用新时代思维,认识把握城市“四个变化”。
党的十九大为城市发展描绘了新蓝图。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重心也将随之转变,即:从城市投资建设为中心转向城市品质提升为中心;从城市招商引资为中心转向城市环境营造为中心;从向城市居民提供物质生活为中心转向提供美好生活为中心。“晋江经验”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得越快,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越多。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城市,追求的不仅是发展规模和速度,更有发展质量和内涵。当前,城市发展的“四个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1人对城市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人有审美,城有品位。城市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就会从追求简单的“衣食住行”转向丰富的品质和精神享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城市品质既包括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公共设施配套等硬件建设带来的外在形象,也包括历史风貌、人居环境、时尚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精神、市民素质等软性积累带来的内在之美。就城镇化而言,我国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2.6%提高到2016年的57.4%,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城市建成面积从4.5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5.43万平方公里。数量上达到一定的峰值,促使城镇化对品质需求进一步提高,打造品质城市的愿望增强、步伐加快。就房地产而言,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2年的32.9平方米提高到2016年的36.6平方米,已经改变了住房短缺的状况,这个“量变”,同样促使老百姓对住房“质变”的需求。因此,城市、房地产两个方面,都有品质提升的迫切需求。今天的晋江,就是围绕城市品质提升,把经济发展成果拓展到生态、环保、社会等领域,在优化市民生活品质、居住品质、精神文化品质方面,达到城与人之间的和谐。打造品质城市,是与晋江等类似中小城市的时代选择。
2人对绿色健康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我国住房发展正在从“有房阶段”向“优房阶段”转变。从住房消费升级的趋势看,老百姓希望购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房子,而是绿色的生活方式和舒适健康的宜居体验。住宅不仅是物质空间需求,更是高层次、多样化的精神生活享受,这也是创建品质城市的基本要求。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健康智能已成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部分。从市场反馈情况看,以绿色生态为特征、代表高品质住房水准的绿色建筑、健康住宅、百年住宅溢价明显高于普通住宅,尤其是健康住宅需求不断增长。截止去年10月份,全国共建设63个健康住宅试点工程,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远洋、绿地等大型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入健康住宅领域,通过设计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促进了城市居住环境健康、空气质量健康、饮用水健康;山东菏泽丹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运用科技手段,建造“恒温、恒湿、恒氧”住宅,室温24℃左右,湿度55%-60%,负氧离子达到3000-5000个/立方厘米,满足了老百姓对室内环境的健康需求。
3人对生态文明、人居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当前,老百姓的居住观念正在发生变化。部分消费者从“买地段转向买生态”,从“买面积转向买环境”。随着更多城市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保护和有效利用,城市发展开始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房地产开发也由粗放向精细、集约转变。一方面,老百姓对围绕生态环境发展的养老养生、健康医疗、乡村民宿等产品的购买和消费意愿增强;对利用自然和村落等原生态资源,挖掘历史文化、体现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休闲、景观项目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一些城市从过往只强调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向环境改善和城市美化提升。2012年到2016年,我国新增城市绿地41.8万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了7.2和11.8个百分点,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宜居性。一些城市之所以有口碑、有品牌、有影响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老百姓追求绿色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不仅要求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要尽快治理人口拥挤、交通拥堵、城市内涝、垃圾围城、空气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还要不断满足老百姓对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地更净、亲近自然的需求,使城市的硬、软环境都要有提升。
4人对共享经济的运用和期待更多
共享经济已经融入城市和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催生出摩拜单车、电动车充电桩、智能停车场等共享新理念新模式。在房地产领域,共享经济也十分活跃。一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为特征的共享方式,丰富了住房交易手段,优化了住房供需结构,加深了房地产与交通、商业、金融、教育、旅游、娱乐、大健康的融合。二是盘活闲置资源和存量资产为特征的共享方式,如共享办公场地、长租公寓,既盘活了房地产存量市场,化解了库存,也推动租购并举和带动了创业就业。三是以产业化、集成化为特征的共享方式,如装配式建筑、BM技术、家装家居一体化等,既提高了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水平、优化了住宅的适用功能,也引导了绿色低碳消费。四是以产业协同和跨界合作为特征的共享方式,促进了房地产与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管理、现代服务业的紧密对接,并且与建材和部品部件采购等方面,实现了产业链上的共享发展。共享经济不仅改变了老百姓的居住方式,也让城市跳出了传统建设的思维,增加了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方式和手段,让城市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和期待。
但也要看到,我国城市的综合品质和绿色供给,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房地产绿色发展整体不平衡。目前国内开发绿色建筑的房企数量不是很多,有些房企投身绿色开发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住房发展缓慢、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品质城市的需求。三是绿色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即使有一些标准,也存在执行不严或不到位的情况。四是针对绿色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协同力量较弱,各个环节系统性差、缺少集成。五是绿色人居和产品的界定不清晰,投资者参与度不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不强。
怎么适应变化、解决问题?我认为,要抓住当前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一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提升城市品质和承载能力;一手以绿色为导向,在人居环境建设领域共建共享共管、统筹协调发展。
2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五个绿色”。
新发展理念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绿色,二是共享。绿色人居的内涵是让城市回归以人为本。我国人均GDP已达到8600美元,稳定地站在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行列,过去那种靠高速度增长、低劳动力成本、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主的粗放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必须贯彻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新时代绿色人居为目标,创建绿色社区、加快绿色更新、推进绿色建造、建立绿色标准、发展绿色金融,将“五个绿色”融入人居环境的各个方面:
创建绿色社区。
一个绿色城市是由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组成的。绿色社区承载着向居住者普及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的功能。作为国际认可的可持续发展居住区,它既有居住功能,又有舒适便利、健康安全、低碳循环的生活体验。从实践看,有些房企如当代置业多年从事绿色社区开发运营,它们在绿色社区开发的节能舒适型建筑,室内PM2.5净化率在95%以上,全年室温控制在20℃到26℃之间,室内噪音低于国家标准5分贝;有些房企和物业公司在绿色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等技术,增强社区居民对维护居住环境的自觉性,促进居住、生活、生态三方面融合,既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又与城市的整个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当前,房地产企业要加强绿色住区的资源整合,在注重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的同时,增强交通效能、智能安全、循环利用、全寿命住区等方面的建设,丰富绿色社区的内涵,在体现城市价值和营造美好生活中发挥作用。绿色社区还有必要与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在社区公共服务方面补短板、强弱项。
探索绿色更新。
近两年,我国住房供应结构发生变化,存量住宅总量接近2.5亿套,二手房交易总量和比重逐步增大,已成为居民住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底,全国有17座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超过新房,其中8座城市是2017年新增的,预计2018年有近30座城市的二手房将超过新房交易量。很多城市的住宅已由增量发展进入存量更新。因此,依托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空间修补、城市生态修复带来的绿色更新,成为城市的新兴产业,这也是发展品质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看,通过绿色更新对既有建筑、老旧街区和旧民居以及“城中村”的提升改造,空间很大。部分房企正在由普通住宅的开发,转向城市的绿色更新和存量资产的专业化运营。由住宅的开发商转向现代城市美好生活的服务商。
推动绿色建造。
当前,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绿色建造发展很快,既推动了建造方式的变革,也提高了住宅产业的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要用绿色建造手段减少城市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去年9月底,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在碧桂园召开SSGF工业化建造体系现场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在施工的项目技术分级分类,现浇与装配融合,施工与装修同步,整个体系空中装配率、集成率、标准化率高,基本消除了项目变更造成的资源、能效和人力浪费,促进了房地产提质增效,尤其是现场的绿色施工,加强了对工程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培训学校就开在工地,将建筑农民工变为工业化装配工人,这是传统房地产开发由“人”到“机器”的重大变革,也是绿色建造优势的体现。
建立绿色标准。
2014年10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了《绿色住区标准》。标准实施以来,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一些城市和企业按照《绿色住区标准》,在项目开发和住区运营服务中,融入了传统住区缺少的绿色内涵和社会生活,为城市政府及广大建设者提供了绿色住区建设的指导。去年11月,国家颁布了新的《标准化法》,鼓励社会团体制定实施“领跑者”标准。今后,团体标准不仅是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部分,也将引领城市住区和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目前,我们正在按团体标准对《绿色住区标准》进行修编。新标准所指的绿色住区不是独栋的绿色建筑,而是整个社区、居住区,填补了标准在这方面的空白。下一步,要按党的十九大提出“创建绿色社区”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好该标准的作用。除了指导绿色住区外,标准还将用于对城镇新建住区和既有住区升级改造、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
发展绿色金融。
国家对绿色金融的推进,从倡导阶段进入实质性的政策支持阶段。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保险等融资方式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规模达2093.27亿元,占全球发行量的40%,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西安等城市成立了绿色发展环保基金;当代置业、龙湖地产等企业发行了绿色债券。但大部分城市和企业对绿色金融重视不够。到今年年底,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力争达到40%。这么大的比例,必须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拓展发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融资新通道。希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绿色金融政策认真解读、消化理解,有条件的大型房企要主动对接金融机构,促成绿色项目获得绿色信贷,扩大个人和社会的绿色消费。让绿色金融为我所知、为我所用!
最后,我建议,此次晋江之行也是大家学习取经的机会。各位代表在听取论坛发言、学习交流“晋江经验”过程中,既可以结合自身对新时代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加深认识,也是在为晋江打造品质城市出谋划策。“晋江经验”有哪些启示?我概括了五条:
第一条,学习“晋江经验”,就要大兴调研之风。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六年七下”晋江,总结了“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在城市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的要求,全面提高驾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专业能力,不当外行人。要增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矛盾,使城市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第二条,学习“晋江经验”,就要统筹协调发展。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文明和人居环境;一手抓城市品质,一手抓民生和公共服务。2017年,晋江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小城市投资潜力分列全国第五位和第三位,经济发展了,但环保没下降,空气更好了。去年晋江年平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26%,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说明发展经济的同时,完全可以兼顾绿色环保。第三条,学习“晋江经验”,就要以人为本。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晋江流动人口常年保持在110万以上,超过了户籍人口。目前,晋江已向外来人口提供保障房3836套,占全市配售配租总数的60%,让新移民进得来、留得住、能融入,成为“新晋江人”。第四条,学习“晋江经验”,就要把生态立市变为实际行动。晋江人保护生态、优化环境也发扬“爱拼就会赢”的精神,攥紧铁拳抓治理,坚持不懈抓修复,让倡导绿色发展、创建品质城市变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形成营造“天蓝地绿、人和兴旺”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五条,学习“晋江经验”,就要推动共建共享共管。无论本地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要对城市绿色发展和品质提升承担责任、联手出力,把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到市民生活和行为的全过程。形成绿色资源对接、绿色合作共赢,政府牵头、行业协会组织实施、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的绿色人居共建模式,为创建美好的人居环境交出更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