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深情告白”留人:大学生购房打八折,还要涨工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武汉“5年留住百万大学生”,济南“人才新政30条”,长沙“人才新政22条”,南京市试行“人才安居办法”,成都“蓉漂”计划……短短两个月时间里,约有14个二线省会城市加入了“人才抢夺战”,各地围绕直接落户、发放生活补贴、提供共有产权房居住、买房不限购等方面出台了各种优厚的人才政策。
8月26日下午,第二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大学专场,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透露,武汉近期将推三大核心工程,助推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其中,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并将率先出台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
大学毕业生购房“打八折”,这在全国还是头一遭。
在武汉资深房地产专家李国政看来,这并非是武汉抢人的噱头,通过改造房地产业传统产业链,降低重点项目的土地成本,或者多家企业集中认购等方式,的确可以实现“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房”的目标。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各地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抓住优质企业,有了体面的收入、理想的工作平台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才能真正吸引人才,并达到“不请自来”的人才引进最高境界。
第一财经旗下“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连续数年发布“新一线”城市排行榜。研究发现,2017年的三甲城市——成都、杭州、武汉正在迅速接近“第一集团”。它们的崛起,与人才的聚集互为因果。
武汉互联网思维开发人才房
“大学毕业生购房打八折”的消息一经曝光,便引起广泛关注。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大学毕业生在汉购房优惠政策的相关细则正在制定中,多家房地产企业有意参与跟进。
作为某市场研究总监,李国政分析称,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其关键在于“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发人才住宅”。他说,为什么小米手机可以做到价格低廉、性能强大,雷军就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了传统产业链。开发人才住宅,亦可采用“先有订单,再下单生产”的模式,不仅缩短了建造与收房周期,开发商还能先拿到钱动工建设,“省去了大笔的贷款成本和营销开支”,成本降下来了,售价下调完全可以实现。
而一些重大投资项目的拿地大都属于政府特批地块,土地成本相对低廉,加上各种税费减免,在这类土地上划出一块地专门用于开发员工定制住房,亦可以实现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的目标,“因为土地成本占到当前商品房房价成本的50%左右”。
此外,地理位置比较靠近的几家企业集中认购某个商品房项目,亦有机会获得8折左右的“团购价”。
据今年4月刚成立的武汉市招才局介绍,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一直是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下称“新政”)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此,该市首批筹集了3600多套大学生人才公寓,提供给毕业3年内留汉创业就业的无房大学生,租赁价格不高于同一地区市场价格的70%;今后每年还将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5年内要满足20万人的租住需求。
武汉未来智汇城的人才公寓。
位于东湖高新区的龙山创新园人才公寓,地处武汉未来科技城内,在园区内激光研究院上班的裴磊便住在这里。据介绍,入住公寓的大都是新入职未来科技城企业的大学生。公寓按照“拎包入住”标准配备了家具、空调、热水器、高速宽带接口以及简易开放式厨房。对单间、双人间,一室一厅,两室一厅四种户型,公寓分别开出三级租赁价格:即550元/间·月、980 元/月和1200元/月。相比之下,同地段的山水年华小区75平方米二室一厅的月租金约为2500元,“租金价格只有普通商品房的一半”。
未来科技城有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截至目前,龙山创新园人才公寓的出租率达到95%,居住科技人员约2500人。其中,约55%的公寓由新入职大学生居住。
东湖高新区人才办介绍,在新政发布前,该区已为大学毕业生提供3583套人才公寓并全部安排入住。新政之后,高新区又新筹集了1682套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房源,占武汉全市新筹集房源的近1/2。其中120套人才公寓正在陆续交付中,毗邻东湖高新区软件新城的花山人才公寓的1562套房源亦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今年底交付。
戴德梁行武汉及长沙公司总经理黄广平认为,近年来,“新一线”城市迎来了北上广深产业转移、人才溢出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伴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才成为这一轮二线城市竞争的真正核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武汉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频繁推出新政策。黄广平认为,产业在转移的过程中会首先选择成本较低、人才资源丰富的地区,而人才在职业规划与发展上会更愿意选择就业机会较多、工资待遇较高、生活成本适当的区域。
招商引资与人才引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正是武汉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的最终目标。
“武汉现在要做的就是怎样将这两者的需求相匹配。”黄广平说,这次提出的“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价20%的价格买房”可以说是很有诚意的表现,由政府带头推动生活成本(主要是房价)的降低,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在汉就业的后顾之忧,留住高素质人才也有利于招商引资的不断推进,进而形成社会资源的良性循环。
如何留住下血本抢到的人才
事实上,确保各类人才“住得上房、安得了家”已成为本轮二线城市“抢人”大战的重头戏。成都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提出“在租住人才公寓满5年后,可低价购买”;长沙对到当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最高每年可达1.5万元,博士、硕士毕业生首次购房,可获得3万到6万元的购房补贴;在南京,江北新区的首批1500套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亦进入实施阶段。
给户口、开放户籍则是各地祭出的共同优惠政策。比如大学毕业生落户武汉几乎“零门槛”,连中专毕业生满足相应条件也可落户;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到成都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湖南长沙推行“先落户后就业”;江苏南京则是“高校毕业生可直接申请落户”。
此外,开出更具吸引力的薪资亦是各大二线城市抢夺人才的制胜法宝。
陈一新26日还透露,武汉将出台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要求民营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带头,给大学生加工资;要求国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给大学生涨工资。
“送钱”、“送房”、“送户口”……二线城市求贤若渴,提供的条件丰厚诱人,对人才的吸引力的确在增强。
近期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签约武汉、成都、南京等“新一线”城市的比例,与北上广深基本持平,而希望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则高达37.5%,高于一线城市的29.9%。
以武汉为例,武汉公安局治安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武汉市共新办理落户8.4万人,较去年全年增加2.8万人,是去年同期(3.6万人)的2.3倍还多!其中,办理大学生落户4.2万人,是去年同期(1.4万人)的3倍。
下血本吸引过来的人才,如何才能留得住?陈波认为,人才的聚集并不是独立的选项,能否留住吸引过来的人才,是与其他要素配比在一起的,这些要素包括技术、资金、市场、制度、营商环境的发展空间,它们之间只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
当前,二线城市纷纷通过降低入户门槛,下调安家成本的做法来吸引人才的落户,这些做法的短期效应显著,但要让人才扎根当地,关键还是要通过城市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配置,提供有竞争力的岗位,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营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制度软环境,给年轻人以留下来的足够信心。
同时,人才的梯队建设也至关重要,除了留住金字塔底座的大学生外,也不应忽视金字塔尖的高端人才聚集。此外,还要防止一些人利用各种人才优惠政策钻价格剪刀差的空子套利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