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LED行业分析 谁是高市值企业
LED显示屏行业经过多年盘整,行业格局有了明显改善。随着小间距市场快速普及,技术壁垒与规模优势进一步强化公司护城河。据市场调研机QYResearch2017年6月发布的《2017全球小间距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2022年小间距LED市场规模将达到3600百万美元。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三个部委发布了《半导体照明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要实现不断突破,形成万亿的整体产值,培育一家以上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LED照明企业、一至两个国际知名品牌。《规划》将有效解决我国LED当前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尤其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将促进我国LED产业和企业变大变强。
一、LED产业发展现状
半导体照明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很多国家立足国家战略进行系统部署,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全球产业格局正在重塑。
中国大陆第一只LED是1969年由中科院长春物理所(现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的GaAsP红色LED。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国LED产业在经历了买器件、买芯片、买外延片之路后,目前已经实现了自主生产外延片和芯片。现阶段,从事该产业的人数达几十万人,研究机构100多家,企业4000多家,其中上游企业50余家,封装企业1000余家,下游应用企业3000余家。特别是中国半导体照明工作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政府对于LED在照明领域的发展寄予厚望,LED作为光源进入通用照明市场成为日后产业发展的核心。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和深圳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以及北方地区则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二、LED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至2016年LED 在各市场的渗透率都将有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家用市场将从6%上升至49%,户外照明从5%上升至40%,而商用照明将呈现出最大的发展,从2%上升至51%.随着LED成本的降低,价格的回落,以及淘汰白炽灯的政策,中国LED 市场发展迅速,LED 照明渗透率逐步提高,2015年已经达到32%,已成为主流光源。LED总产值从2011 年的154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967亿元,CAGR为26.69%.
2015年,中国LED行业总产值约达3967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LED上游外延芯片、中游封装、下游应用产值分别为130亿元、642亿元、3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13%和15.8%.
2015年LED行业总产值各阶段所占份额情况
三、行业整合并购潮涌,行业龙头逐步形成
LED照明产业一个明显的趋势,行业整合并购潮涌,行业龙头逐步形成。尤其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重大并购案例已经超过40多起,行业的龙头企业在逐步形成。
在2017年过去的上半年,我们可以看到LED企业努力冲刺IPO;也能看到企业的扩产圈地等等。并购,作为一条简单、快捷的发展路径,受到众多资本雄厚的LED企业的推从。通过并购,有的企业在纵向拓展,进行LED全产业链布局;有些企业则迈入新行业;更有企业通过并购海外公司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规划》提出,促进产业升级,鼓励LED照明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化、差异化发展。
四、政策助力 LED产业设定万亿产值目标
LED照明产品是目前已实现产业化的高效节能的新一代绿色照明光源,代表着整个照明行业未来发展的最新方向,正引领人类照明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LED照明产业正日益成为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重点在核心技术的研发、灯具产品的开发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开拓等方面,大力推动LED照明产业的发展。
借助“十二五”规划的大力扶持,我国已成为半导体照明大国。7月30日发布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又提出了“由大变强”的新目标,即到2020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产值要达到万亿元规模。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要不断突破,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形成一家以上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LED照明企业,培育一至两个国际知名品牌,十个左右国内知名品牌。同时,推动OLED照明产品实现一定规模应用,为从半导体照明产业大国发展为强国奠定基础。
五、规划出台哪些企业将大有所为?
截至6月30日收盘为止,中国LED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总额为2219.8亿元,其中市值超过50亿元的有14家,市值超过150亿元的有2家,其中市值最高的为德豪润达,市值为803.45亿元。
随着LED行业的不断发展,通用照明企业逐步开始考虑照明效果是否恰当地塑造了空间形态、照明数量与质量是否有效地配合了作业功能、灯光是否对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等因素,该阶段由于系统设计介入程度的增加,使得商业照明的服务属性开始浮现,但这种设计服务仅仅局限于少数核心客户和大型商业照明项目上,产品导向仍然是商业照明行业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