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大将”王寿庆加盟宝龙 能否打破“小万达”的高管流动魔咒?_新浪地产网

万达“大将”王寿庆加盟宝龙 能否打破“小万达”的高管流动魔咒?

提要:如何赶超商业地产队伍,是依然重视并力图主要发力商业地产的宝龙眼下最重要的课题,因此“挖”潘丽君,“挖”王寿庆。

  “两进两出”万达的商业地产大将王寿庆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视线,自从2016年再次从万达离职后,王寿庆的去向成谜。直到近日,可靠消息透露,王寿庆已于8月7日正式入职宝龙地产,担任宝龙地产控股副总裁兼商业集团总经理。

  15年后,王寿庆再次回到当初成名的大本营——上海,担负起“小万达”宝龙的商业地产业务“重振”的使命。

  王寿庆于2002年加入万达集团,主要参与上海项目公司的工作,包括运营上海万达广场。任职期间,王寿庆带领的商管团队,创造了当时商业地产的神话,人称其为“上海王”。 宝龙地产挖来王寿庆,再次暴露出宝龙的“万达情结”以及坚守的商业地产路线。

  十几年前,主打商业地产的宝龙地产曾与万达集团同属一个阵营,市场上称“南宝龙、北万达”,然而由于战略上的失误等种种原因,如今二者在体量上已远不是一个级别。宝龙商业更是频频陷入高管流动的漩涡。

  王寿庆接替的是2月份加入宝龙地产的潘丽君,当时宝龙地产内部人士透露,潘丽君2016年8月份已经入职宝龙,由于身体原因在美国调养,直到2月份正式接管事务,宝龙对潘丽君的重视可见一斑,但仅半年,潘已离职。“宝龙谁也干不过1年?寿庆能否?”王寿庆加盟宝龙地产消息传出后,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在朋友圈留言。

  “我的老同事若进入宝龙中高层,一般职业寿命都不超过三个月。但若在项目公司则以业绩说话,反而能生存较久。”另一位商业地产资深专家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介绍道,“王寿庆是本土化的职业经理人,适应性应更好一些。”

  携带万达经验而来的王寿庆能否让这位“小万达”重拾昨日辉煌?王寿庆又能否打破“宝龙谁也干不了1年”的魔咒呢?

  王寿庆接替潘丽君

  事实上,潘丽君的离开还是让市场有些意外。宝龙地产高调挖来潘丽君,以及等待近乎半年潘丽君的身体调养,都彰显着宝龙对潘丽君的重视。

  而潘丽君也确实担得起宝龙地产的这番礼遇。加盟宝龙地产之前,潘丽君是沃尔玛亚洲不动产租赁及资产管理副总裁。而在此之前,潘丽君也有着多年商业地产从业经验,曾担任过正大广场总经理、西蒙地产集团国际部副总裁、加拿大亿万豪剑桥公司中国区副总裁。

  而且,潘丽君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与任志强(微博 博客)、王汉光,以及公司合资伙伴香港瑞安集团的郑秉泽等一起开发和管理北京第一家购物中心性质的华威大厦(纯租赁而非百货)。

  无疑,宝龙看重的正是其二十余年中外商业地产从业经历及积累的经验。

  但意外的是,半年后,潘丽君便离开宝龙。“宝龙发源于闽南,企业文化中的地域特点鲜明,在强化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同时,企业文化的包容性相对欠缺,这也是许健康将公司总部迁至上海的原因之一。只有面向全国市场才能够聚集更多的资源与人才,让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商业地产资深专家柏文喜分析表示。

  “另外,潘丽君为美籍华人,职业化程度较高,到内部管理与职业化程度较低的中国民企躬身入局并融入其中有较大难度,较易发生文化冲突,如若双方都没有最大的包容与忍耐则极易发生人员异动。”柏文喜进一步指出。

  相比较而言,同样在商业地产领域摸爬滚打20余年,出身本土,且是“小万达”宝龙 “本家”万达出身,熟悉的模式和战略方向,也许王寿庆能打破高管流动魔咒。

  在商业地产圈,“二进万达”是王寿庆的鲜明标签。公开资料显示,王寿庆1994年进入商业地产行业,于2002年加入万达集团,经历了万达从草莽到业内老大的蜕变,从小兵到执掌上海万达商管公司。

  当时,王健林(博客)还在苦恼各地散售的一代万达,商铺买家闹事时候,王寿庆在上海一手打造出了五角场万达广场,完成“订单商业地产”模式打造,定位中端稍偏上,引入八大主力店,打造的地下时尚街区早已是上海北年轻一代的记忆,与对街的上海霸主百联对抗,不在话下。

  王寿庆带领的商管团队,3年总资产增幅16.4倍、营业收入增幅187.4倍,创造了当时商业地产的神话,人称“上海王”。当时的王寿庆在万达内部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即便2012年出走到创鸿,万达集团的高层领导亲自去机场送别王寿庆。

  2013年年底,创鸿集团董事长黄鸿明涉嫌行贿被拘捕,公司陷入困境,王寿庆于2014年4月转投金地集团(600383,股吧),任金地商置总经理。

  2015年11月,王寿庆回归万达集团,被任命为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兼万达主题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时间不足1年。彼时,有分析指出,王寿庆的离职或许与南昌万达城开业时迪士尼形象事件有关。

  据悉,在正式加入宝龙之前,王寿庆在海银控股的豫商置业短暂任职。

  宝龙地产此次“挖”来王寿庆,体现了公司图谋商业地产的决心,也再次将宝龙的“万达情结”和“小万达模式”彰显出来。

  “小万达”欲发力商业地产

  几天前的201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宝龙地产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肖清平强调了宝龙地产将坚持做商业地产。“因为这是我们的老本行,在这个行业我们经营了多年,整个运营相对来说比较成熟。”

  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溪边村儒医世家的许健康创建宝龙集团之初,心心念念的就是商业地产。

  2009年,集团旗下的宝龙地产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厦门首家发行H股的地产企业,也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内地在港上市的商业地产公司。作为2008年度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商业地产界最成功的一次IPO事件,此番上市成为宝龙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标志着“宝龙”正通过资本市场平台,步入商业地产发展的快速通道。

  上市后,借由着资本助力,宝龙开始在青岛下属区县、洛阳、安溪等二三线城市大举“跑马圈地”,并于2010年“迁都”上海之际提出深耕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策略,连续拿下数块优质地块,一时风头无俩,当时市场上有“南宝龙、北万达”的称呼。

  而且宝龙模式和万达早期的模式“现金流滚资产”非常相像,成为“以租养售”回笼资金的典型代表,因此被称为“小万达”。

  此后受到政策大调控,宝龙与包括万达在内的房企争相挥师三四线城市,将这片蓝海变成了“互搏”的红海。2011年,上市后的宝龙地产掀起了密集开业潮,可结果却并不如人意。据当时相关报道,彼时占地200亩的青岛李沧宝龙城市广场开业一年人流量锐减,商家纷纷撤场,一度陷入经营困局。

  “小万达”与万达的阵营距离那时已经拉大。类似万达的模式宝龙始终不能摆脱对于销售性物业现金流的依赖。但是相对而言,宝龙的市场影响力以及商业招商、运营能力和万达还是有比较大差距,导致宝龙始终无法拥有万达那样和政府以及品牌供应商的对价能力, 万达在这一方面却飞速走强的同时快速拉大和宝龙的差距,并迅速实现了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转型,还向轻资产防线实现了快速突进。

  另外,万达先做最成熟的或相对成熟的地方,不会到不成熟的地方,走的也是“一三三线城市”全线战略,宝龙拿地则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在遭遇“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拓展不利,投入产出比再度被拉开以及一级核心城市商业项目拿地成本暴增、后期开发投入商业环境白热化背景下,资金链将面临新的考验。

  无奈之下,宝龙在2013年开始回归一二线。但商业地产市场早已今非昔比,宝龙不仅远远落后万达,也屈居于商业地产新起之秀身后。

  如何赶超商业地产队伍,是依然重视并力图主要发力商业地产的宝龙眼下最重要的课题,因此“挖”潘丽君,“挖”王寿庆。

  这位万达旧将曾经的辉煌成就,以及宝龙发力地产的决心,让宝龙自己和外界对其未来的发展多了几份想象。

  “如今的宝龙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度过了两代交接,正谋划着又一次崛起。王寿庆携万达经验进入宝龙,想必在宝龙的规范化、规模化及职业化方面能够作出成绩来。”柏文喜说。

新浪地产
关键词:

万达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万达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