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
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
“今年以来,去杠杆取得进展,全社会杠杆率高位有所趋稳,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也取得阶段性成效。”央行在昨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下一阶段要继续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的总方针不动摇,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稳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
下一阶段,央行将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畅通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着力强实抑虚,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同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保持总量稳定,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调节好货币闸门。适应货币供应方式变化和金融创新发展,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流动性的可能冲击,更准确地监测和把握全社会的实际融资状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削峰填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组织实施好宏观审慎评估,逐步探索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金融机构对同业融资的依赖程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流动性管理,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对其他银行继续进行监测,适时再提出适当要求。
促进结构优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围绕实体经济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继续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强化信贷政策的重要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继续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全力做好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服务,扎实做好钢铁、煤炭和煤电等去产能的金融服务。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及铁路、船舶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转型调整的金融服务,加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养老等新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以市场化为主,坚持可持续性和互利共赢原则,丰富并用好各种投融资方式,深入推进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扎实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深入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一二三产业融合、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进一步督促金融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增强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从提高金融市场深度入手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不断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积极促进债券市场产品创新,丰富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推动绿色金融债券评估认证相关事宜,推进资产证券化。加强债券市场管理协调和跨部门监管协作,切实发挥债券市场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实于日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中。继续推动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密切监测评估改革成效,不断提高县事业部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推动落实交通银行深化改革方案,不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多种措施,切实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继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履行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把握好政策力度、节奏,稳定市场预期。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坚持综合施策,有效处置金融风险点,防范道德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