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猫腻大!不注意这些细节等于是花钱买教训!
十年生死两茫茫,房价涨,房奴殇.小伙伴们辛辛苦苦攒钱买房,在买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细节呢?别担心,期房、二手房、学区房……小编已经都为你整理好了买房需要注意的细节。
往下看 ? ? ?
买房前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买房的细节决定你将来是否住的舒适,多了解这些买房注意事项,可以使你的买房更加顺利哦~
1、楼间距
小区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越大,采光就会越好,自由活动的空间也会比较大,这样生活品质就会比较高,私密性也就越好了。但是许多楼盘的沙盘模型并没有呈现出实际的楼间距,所以,要仔细询问以及自己切身观察。
2、车位比
一般的小区,车位比达到1:0.6就可以了,如果是高档别墅一般要在1:2以上才够用。
车库是花真金白银建设的,它的成本是客观存在的;车库内几乎一切可见之物,都是为车库投入的。车位大小和位置都是需要关心的。
3、绿地率和绿化率
首先搞清楚:绿地率和绿化率是不同的概念。一般小区的绿地率不能低于30%。有的开发商喜欢说“绿化率”,是因为绿化率的计算相对模糊。
4、进深多少
市场上很多户型的进深都在12米以下,这个数字比较合理。一般来说,板式多层或小高层住宅的进深在10.5至12米之间比较理想。
5、得房率和公摊面积
通常多层得房率在80%以上,高层由于电梯间和消防通道面积大,一般在70%左右。得房率越高越好,但公摊如果太小,生活舒适度会降低,电梯空间狭小,楼道也会黑暗狭窄。
一般来说,高层楼房的公摊系数要大于多层的公摊系数。高层公摊系数一般在0.18~0.26之间,而多层的公摊系数则在0.11~0.16之间。
6、开间
采光面就是指开间,当然是越开阔越好。一般,两室一厅8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其客厅开间最大不可超过3.9米;120平方米的住宅,客厅开间在3.9米至4.2米之间。
7、赠送面积
买房时大都会有一些面积是赠送的,如:阳台。阳台分为封闭和半封闭两种,封闭阳台要全部算面积,半封闭阳台只算一半面积,半封闭阳台越多越超值。
8、层高
目前一般商品房的层高是2.9米,如果减去楼板及地砖等的厚度,有2.7米的净高也就不错了。如果是跃层或复式,层高的指标就更重要了。
9、容积率
能否住的舒适,首先要看容积率。容积率越低,舒适度就越高。一般情况下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
10、电梯设备
电梯是高层离不开的设备,近些年的电梯事故也为大家敲响了警钟。看电梯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看品牌。其次,要看智能化程度。最后,要看电梯是否区分为人梯和货梯。
11、物业
物业管理服务是一个小区里的重要配套资源。有些开发商是自己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来管理,这对于很多小开发商而言,物业管理的质量较难保证。有些开发商的物业管理是外包的,交由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来做,这样理论上会有较高的服务水平——因为承包方通常会较专业,而且存在着竞争压力。
购买二手房要小心哪些陷阱?
买卖二手房就像一场 博弈。卖房者竭力去掩盖房子的一些坏毛病;买房者也总是吹毛求疵,极力压低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 “受伤的一方”往往是买房者,因为在交易中总是有太多的猫腻欲盖弥彰。其中以交房时需要注意的细节最为重要!逗霸妹总结以下8大细节,以防你在最后交房环节上当受骗。
1、房屋手续是否齐全
其一,房产证是证明房主对房屋享有所有权的唯一凭证,没有房产证的房屋交易时对买受人来说有得不到房屋的极大风险。其二,房主可能有房产证而将其抵押或转卖,即使现在没有将来办理取得后,房主还可以抵押和转卖。所以最好选择有房产证的房屋进行交易。
2、房屋已出租
有些二手房在转让时,还在被别人租赁。如果买方只看房产证,只注重过户手续,而不注意是否存在租赁时,买方极有可能得到一个不能及时入住的或使用的房产。我国包括大部分国家均认可“买卖不破租赁”,也就是说房屋买卖合同不能对抗在先成立的租赁合同。这一点在实际中被很多买受人及中介公司忽视,也被许多出卖人利用从而引起较多纠纷。
3、受市政规划影响
有些房主出售二手房可能已经了解到该房屋在5到10年左右要面临拆迁,或者房屋附近要建高层住宅,可能影响采光、价格等市政规划情况,才急于出售,作为买受人在购买时应全面了解详细情况。
4、不清晰的土地情况
二手房中买方应注意土地的使用性质,看是划拨还是出让,划拨的土地一般是无偿使用,政府可无偿收回,出让是房主已缴纳了土地出让金,买方对房屋享有较完整的权利;还应注意土地的使用年限,如果一个房屋的土地使用权仅有40年,房主已使用10多年,对于买方来说还按同地段土地使用权为70年商品房的价格来衡量,就不划算了。
5、合同约定不明确
二手房的买卖合同虽然不需像商品房买卖合同那么全面,但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还应约定清楚,如:合同主体、权利保证、房屋价款、交易方式、违约责任、纠纷解决等问题均应全面考虑。最后,最好到房屋所在地的派出所查看一下所出售房屋的户口情况,房子里有两套户口的最好别买,除非两套户口的户主都是房产权利人。
6、中介公司是否违规
有些中介公司为提升业绩违规提供中介服务,如在二手房贷款时,为买方提供零首付的服务,即买方所支付的全部购房款均可从银行骗贷出来。买方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岂不知如果被银行发现,所有的责任有可能自己都要承担。
7、物管费用有拖欠
有些房主在转让房屋时,其物业管理费,电费以及三气(天然气、暖气、煤气)费用长期拖欠,且已欠下数目不小的费用,买方不知情购买了此房屋,所有费用买方有可能要全部承担。
8、产权不明晰
有些房屋由多人共有,如有继承人共有的、有家庭共有的、还有夫妻共有的,对此买方应当和全部共有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如果只是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买方与其签订的买卖合同未在其他共有人同意的情况下一般是无效的。
由于教育资源优势明显,导致“学区房”价格始终坚挺,普遍比同区域其他房源要高。然而,当您在购买学区房前有没有考虑过,名校是否名副其实?买到学区房就能进名校吗?购买学区房注意事项有哪些?
1、学区房≠学位房
有的“学位房”由于名额有限,并不能保证100%的直读率;还有一些楼盘,其实只是在“名校”招生范围内,却将自己包装成“学位房”。
2、购房前注意学校周围的学区调整变化
每年在学生入学报名的前一个月,教育部门都会公布一些学校的划片入学范围,5月份中旬通常会有一个摸底情况,然后根据摸底情况和学生的数量,对学区进行调整。因此在购买学区房之前,购房者要事先向教育局、街道、学校招生办、派出所等有关部门了解清楚招生政策的变化,询问是否会出现学区重新划分的情形,特别是对于两个学区交界线附近的房产更要当心,别一不小心出现花重金而孩子无法上名校的尴尬。
3、户口和学籍成拦路虎 买了房子也不一定就能上
学区房要户口、房产三证、家庭住房一致,才能进入所属的学区。即使房子所属区域在学区范围内,但如果孩子户口无法迁入,也会影响孩子的名校梦。
是不是购买二手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这也未必!买房的时候如果卖方户口不能及时迁出,卖房一直占有学校学位。即使房产产权属于自己,但是仍可能因为原户主户口未能及时迁出而无法办理迁入手续。而学校是要满足落户及入住两个条件才可以报名入学的。
4、离的近不一定是“学区房”
现在很多开发商抓住家长购买学区房的需求,楼房只要在学校周围,就打着“学区房”的幌子,有些楼盘虽然与名校仅一墙之隔,但并非意味着就能进入该学校就读,在学区划分时,不少楼盘并不划在“学区内”。
如何避免买来学区房无法入读名校,最保险的做法是:在合同的附加备注写明条款,要开发商承诺房子是某某学校的学区房,否则将作出多少赔偿。
5、空口无凭一切以合同为准
现在的楼盘大多数都是卖期房,尽管宣传资料上说是建有教育配套,置业顾问也讲得言之凿凿,但往往口说无凭,写进购房合同才是最保险的。因此,必须在购房合同中一一落实,才有事后追究的依据。
6、“学区房”与赞助费 先来算好一笔账
眼下房价较高,如果你买房纯粹是为了一个入学指标,就得先算一笔账,看看到底是买房划算,还是直接交择校费更划算。如果投资的话,也要看买进的价格是否合适,自己测算下房屋未来的增值空间。
7、房子第一 学校第二
买房最重要的,还是房屋质量、小区环境、物业服务等“硬件”,而学校配套这一“软件”给房屋的加分也仅仅是一小部分。所以,房子本身好不好是最重要的,有没有学校是其次,不要因小失大。
8、切勿太过心急 提前做好准备
很多家长为孩子上学考虑,生怕错失买房机会,便想赶紧下手,连忙“一掷千金”。 但事实情况,从购买成功到进行入学报名,很多学校都是有规定条件的,譬如:很多学校要求满足落户及入住两个条件才可报名入学。
9、不能只关注学区问题 居住环境同样不可忽视
学区问题是家长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这就会导致他们对于房价、品质、环境、配套等其他方面考量的缺失。
10、学区选择不可盲目 应充分考虑孩子发展特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所学校也都各有偏向,因此并不是只要是重点学校就真的适合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