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明年将率先划定生态红线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明年将率先划定生态红线

  长期的过度开发,使全国90%以上的森林与草地不同程度受到损害,60.6%的森林与68.3%的草地严重退化。这仅仅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冰山一角。

  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167.75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面积182.35万平方公里,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面积9.56万平方公里。自2000年以来,全国有5.69万平方公里的农田、草地、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化为城镇生态系统,4.06万平方公里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开垦为耕地。

  全国有面积在5公顷以上的矿产开发点52566个。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地面沉降、滑坡、溃坝等次生地质灾害频发。

  与2000年相比,我国天然林面积减少了10.3%,我国东部湖泊面积减少了2.7%,自然海岸线长度减少了10.7%,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减少,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功能的能力下降。

  环境保护部日前公布的《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称,总体上,我国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规划纲要介绍,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三大生态问题:

  生态空间遭受持续威胁。城镇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垦等开发建设活动占用生态空间;生态空间破碎化加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河流水电水资源开发和工矿开发建设,直接割裂生物生境的整体性和连通性;生态破坏事件时有发生。

  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低质量生态系统分布广,森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质量为低差等级的面积比例分别高达43.7%、60.3%、68.2%。全国土壤侵蚀、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城镇地区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绿地面积小而散,水系人工化严重,生态系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的作用十分有限。

  生物多样性加速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影响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国高等植物的受威胁比例达11%,特有高等植物受威胁比例高达65.4%,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达21.4%;遗传资源丧失和流失严重,60%-70%的野生稻分布点已经消失;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常年大面积发生危害的超过100种。

  而在监管体制上,问题也不少。环保部介绍,生态保护工作目前仍按生态要素分别设置生态保护管理机构,难以对生态系统实施整体性保护。由于权责一致的统一管理体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建立,未能实现所有者和监管者分离以及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直接影响生态保护效果。此外,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机制尚未建立,尚未建立统一的生态监测监控网络。

  2017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市)将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图为航拍长城。摄影/章轲

  根据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要求,陆海统筹、上下联动,打破要素、区域界限,对各类生态系统实施统一保护和监管,增强生态保护的系统性、协同性。

  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74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28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保护。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建30-5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20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4.8%左右(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试点的区域)。

  同时,我国将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加大保护力度,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保护率达到95%。生态监测数据库和监管平台基本建成,还将推动60-10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一批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

  对于生态保护的红线划定问题,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制定发布《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各省(区、市)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落地到水流、森林、山岭、草原、湿地、滩涂、海洋、荒漠、冰川等生态空间。

  2017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底前,各省(区、市)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底前,各省(区、市)完成勘界定标。在各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汇总形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向国务院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到2020年,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环保部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监测体系。利用卫星和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提高生态遥感监测能力。到2020年新建、改建或扩建50个陆地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成800个以上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区。建设一批相对固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监控点。优先在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建立观测站和观测样区。

  与此同时,定期开展生态状况评估,包括年度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和五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价。2016年启动2010-2015全国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2020年完成十三五时期全国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形成全国生态状况定期评估机制。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流域及城市生态评估,系统掌握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变化状况。

关键词:市场动态  

市场动态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市场动态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