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特色小镇推动规划设计供给侧改革_新浪地产网

杨军:特色小镇推动规划设计供给侧改革

提要: 6月9日上午,由北京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中心三所主办的“2017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分论坛7——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在北京正式举办。

  6月9日上午,由北京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中心三所主办的“2017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分论坛7——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在北京正式举办。本届学术周以“健康·城市”为主题,齐聚行业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如何实现更多、更高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全面“健康”的中国城市。论坛上,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研究中心三所所长杨军发表了主题为“特色小镇推动规划设计供给侧改革”的主题报告。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军: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从蓝图式规划到培育式规划。也是我们特色小镇对我们规划设计的一个供给侧改革。刚才相处长说每个人都有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我说一下我个人的理解。还是先回到浙江,让我们看一下特色小镇的逻辑链。这件事缘起于2014年浙江省发现它的产业投资在不断下降,企业的利润非常微薄。我们知道浙江在产业升级转型方面,这几年动作非常多。但是如果我们的资本不进入产业,所有的产业转型升级是不可能完成的。针对浙江自己板块经济的特征,所以它推出了特色小镇这么一个政策。其实2014年推出来的时候,大家是很困惑的。什么是特色小镇?我怎么就变成特色小镇了呢?一开始并没有想象的大家踊跃申报。一种到2015年浙江省推出了土地支持政策。浙江是一个丘陵为主的地形,所有地方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土地。这个政策出来之后,所有的领导才重视起来。所以看到浙江特色小镇的逻辑很清晰,核心目的其实是以产业的有效投资落地,让投资先进产业,才能促进产业的经济转型。而它是通过浙江最核心的土地资源。我给你土地奖励,让投资进入产业,但是不能像传统那样建设,必须聚焦特色产业,对你的投资,对你的规模定额。你的建设方式必须是三位一体、三城融合,你的用地更要用低丘缓坡、滩涂,必须用一种创新的发展方式来实现小镇的发展。这是我对整个特色小镇逻辑链的判断,所以叫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而作为一个规划设计机构,从我们这两年街的特色小镇的项目来看大概分三种。第一个就是传统特色资源的,有茶叶文化、温泉文化、特色旅游。第二类是抓住了重大的外部发展机遇,利用特色小镇的政策,实现小镇化发展。比如我们崇礼冬奥会核心的服务区冰雪小镇,北京世园会的园艺小镇,包括雄安新区现在用小镇的方式解决原来村民安置的。当然也有第三类,就是原来已经相对成熟的产业园区,要实现特色小镇转移的方式。可以明显的看到特色小镇具有用地规模小,实施速度快,变化因素多,要素关联强的特征。这些特征聚在一块就导致了我们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具有明显的从融资产业到设计到建造到运营一体化的模式。

  而针对这个模式,对我们规划设计而言意味着两个变化。第一个是从蓝图式规划走向培育式规划。在中国的规划体系中,越往上,越往大城市规划力量是越强的。像北京,2300万人,要建设“四个中心”。但是其实你越往下,到镇一级规划力量是越来越弱的。对于很多小镇像一个孩子,像一个种子,我们不可能从一开始看到他未来长什么样子。他会随着政策的变化,投资的变化,产业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形态。我们是一种培育的心态陪伴他成长。第二,在大城市里有总规、控规、几十个专项规划,是一种积木达在一起的复杂控制系统。但是在小镇没有那么复杂的交通问题、景观问题,规划不是那么多。但是每一项规划融合的内容非常多。融合的深度非常深。就是从积木式规划走向融合式规划,所以我们提出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上,要求一套特色的工作方法,包括提升自己特色的专业技能。

  首先是全程培育式规划,我们总结为四个阶段,提价值,定模式、进主导产业和空间优化的模式。第一是价值的提升,一定要基于现在的产业基础,从自身出发方有根底。而且所有做的产业一定要能吸引外部的人群。其实现在特色小镇有一点半合理化,大家都在做,但其实这个产业对于内生资源的依存度是非常高的,你有没有强有力的真实的旅游吸引点?你有没有庞大的创意人群?都会导致你是否成功。所以我们到一个地方做一个小镇,首先会从历史地位、山水格局、文化传承和产业基础上对小镇的资源进行盘点,并一定要落到空间上。我们后面所有的产业规划、用地规划都会依托你的核心资源来发展。

  第二个叫定模式,就是你是房地产模式还是金融资产模式?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房地产不是不行,甚至对特色小镇最开始是必须的,但是后期应该逐步退出,全程重资产对特色小镇风险是很大的。第二,就算传统的金融资产模式当中,政府加资本双主体的模式在特色小镇也存在风险,因为资本天生是快速逐利的,在特色小镇的逐利当中产业和运营方更具有主体价值,我们应该让资本做投资的属性进入特色小镇的建设。

  (见图)这是两个特色小镇的平面图,左边那张明显的是房地产模式的,大量的居住用地,右边这个是对金融资产模式的追求,黄色的居住用地基本上分布在外围,作为配套形式存在。这个模式的确定会直接导致完全不同的形态。

  第三步,按照我们做的规划是按图索骥,其实就是导入特色小镇基础性的特色产业。而这个产业我们要区分招商和运营的概念,原来是我们房子盖好了,交给招商公司,这是一个小的招商概念。而特色小镇的运营是大型主导产业招商,整个小镇的停车系统、VR系统、经济总盘子测算是一个城市运营的概念,这是很大区别的。而大型主导产业落地之后,通常会对建设条件进行天翻地覆的变化。(见图)这是一个小镇,最开始做的时候是奇幻乐园,有各种各样的主题游乐项目,这是一开始漫无目的的项目策划,到后来真实的落地之后,一个是组成学校,一个是演艺板块,这两大板块落地之后,所有的产业除了古镇没有变化,其他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见图)这个是我们在鄂尔多斯云计算的小镇,刚刚开始想利用地形,大家在山顶上工作,然后在下面生活。但是真正产业进了以后,都是大型的设备,车是绕不了那么多弯的,所以最后主导产业进入之后,整个空间形态会发生完全的变化。

  第四是主导产业确定了以后,才是传统的小运营进入。这个时候依据传统小运营特色的需求来逐步优化我们的空间。所以模糊产业编制完成法定规划对我们后期的弹性是有很大的保障。

  可以看到我们所有的规划最开始可能只能编成非常概念的图,因为很多东西不明确,主导产业确定之后,才能慢慢激发出它整个的功能以及很多节点系统的设计,这是一个特色小镇规划的特点。所以我们说IDBO这个概念不是分阶段进入,而是一以贯之的,是规划设计随着投资、建设、运营的变化,在不断的调整,不断的深化,不断的细化的过程。

  而要完成全程培育式的规划,也需要我们的规划设计提升我们七项特色的专业能力。首先第一项就是特色价值的挖掘能力。这其实是我们最核心的一项能力,很多项目到最后走的不顺利,回头找就是最开始的工作没有做好。这个是我们在武夷山的茶叶小镇想做一些旅游的开发。其实茶叶这个行业具有中国传统产业典型的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特征。所以我们跟它提出的核心就是要从原来的旅游目的地向武夷茶原产地品牌塑造的打造,通过原产地的品牌打造带动整个行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规范化的发展。再进一步通过茶外延产业的提升,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空间品质的提升,从原产地到行业圣地的转变。其实每一个特色小镇都应该是一个细分行业的行业圣地,比如说你做IT,就一定要去硅谷,所以每一个小镇必须在产业上达到很高的高度,这是深度挖掘本底价值。

  第二是广度的延展,乌镇大家都知道是旅游名镇,他也在输出价值。但是乌镇现在嫁接了,第一是互联网大会,第二是乌镇戏剧节,让它年轻化,把它的资源广度扩展之后,它的受众变的比原来多很多。

  第三是对本底价值的全新整合,这是我们接到了一个息烽温泉的项目,水非常好,但是它怎么发展?我们去当地调研,发现除了温泉之外,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温泉以外,从地形可以发现它的地形非常的丰富,它有一个原生的陨石坑是国内非常罕见的地形。而且河流、原始森林、悬崖、山涧高海拔的变化非常丰富,是一个地理博物馆,同时它还有大量的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风景名胜区等等,把这些资源重新组合起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温泉,就是有陨石秘境特色的温泉了,又有森林特色的温泉,江边崖岸的特色温泉,这些资源整合之后带来的冲击力和原来是很大不同的。

  刚才我们说的鄂尔多斯云计算的小镇,大家知道鄂尔多斯寒冷多风,不是一个特别适合人居的地方,有很多的风电煤电发不出去,这个怎么做?其实非常适合云计算产业,因为云计算产业需要超级的电力需求供给,我们普通地区大概1万千瓦每平方公里,云计算产业需要60万千瓦每平方公里。而且会带来地区温度的剧烈升温,局部温度可以升高6到8度,所有的大风低温原来的劣势条件都会变成这个产业的优势基础。所以找准定位以后,这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我们叫为能源注入智慧。所以从各个角度把本底资源拓展整合,这样得出来的全新定位会知道整个产业向后长期发展。

  第二个叫产业联盟搭建的能力。这个也是依托清华的产业平台,我们也参与了很多产业联盟的组建,这个是和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一起合作建立了中关村新型城镇化大数据技术服务联盟。已经有40多家大数据、高科技企业参与。这是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培训的清华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这已经是国内大健康产业最顶级的智慧平台、产业平台和资源平台。这是我们清控在遗产方面可以实现从投资到运营一体化建设的遗产联盟,已经在靖江和福州的三坊七巷已经有了项目落地。包括我们在原来项目的运作过程当中,也特别强调对项目涉及到的特色产业资源的对接,很多甲方找到我们是想做规划设计,但是清华的平台可以对接一些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资源,这是资源产业联盟搭建的问题。

  第三块是生态环境的修复能力。我们很多人去特色小镇是希望有很好的环境,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多小镇的环境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宜居,所以怎么把环境能够符合不是乡野田间,就是农民的要求,而是满足城里人的标准,生态是需要修复的。(见图)这是我们在郑州的一个项目。而修复生态核心的时候做生态保护修复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生态,到底有什么植物和动物。我们做的第一步是到当地做生物多样性调查,大概有十多天左右的时间可以对生物多样性拿到第一手资料。在这个项目当中我们最后确定了游隼、野大豆和突变地黄三种对生态最敏感的生物进行保护,同时也对27年来整个地区的植被情况进行分析,以及27年来整个黄河河道演变的情况,最后保护的真实里面的物种,和黄河这个原生的湿地,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的小镇是一个有生态修复能力的小镇。

  第四个是创新人群的吸引能力。因为特色小镇核心的是特色产业,依靠的还是创新人群的建设。所以如何把这些人能够引到我们镇里面,要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一方面长期对硅谷指数、中关村指数和创新人群的长期跟踪研究,其实可以发现创新人群当中除了有我们知道的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时间饥渴。调查北京中关村的高知识人群,平均每天加班三到四个小时,他们进入我们小镇里是为了很好的环境来的,但是他们不是在这很慵懒的生活,他们是在追求没有交通堵车等等更便捷的生活环境。我们发现创新人群对两类设施的要求非常高,第一类是教育设施,第二类是运动设施。我们调查发现学历越高运动时间越长,这个是我们做小镇当中需要提供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建筑层面,前面是工作室,后面是居住,再前面是我们的交流、咖啡厅等等建筑层面的混合。以及利用现代的基础设施,把原来乡镇相对零散的,其实效率不高的城市组团通过我们现代化的设施能够把它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分散协同发展,利用好环境,实现和大城市一样高的效率,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的探讨。

  第五个是边际土地的利用能力。我们去小镇,很多人都说用地是瓶颈,但是你能不能用技术把原来的边际土地利用起来,这个是国家鼓励的。我们可以看到原来的规划对这种地形基本上是方格网的布局。我们也是基于三维数字化平台设计的应用,对立面的地形、自然汇水线、植被的保留,可以看到我们后来的规划方案相对一开始进行了很大的优化。我们可以看到跟地形的结合度非常高,而且从实际的使用效果来看,这个4平方公里的小镇光道路土方量的减少就可以节约造价2.5亿左右,如果按照当地造价来算的话每立方米的土方的40元。所以这比钱对于小镇的启动是非常至关重要的。第二个也是利用清华华清农业的技术,可以把盐碱地变成可以耕种的农田,这就给农田的腾挪建设用地的寻找带来了很大的腾挪的空间,这其实都是对边际土地的利用。

  第六个是我们传统规划设计当中空间塑造能力。一句话,特色小镇的空间就是要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车为核心。既然人为核心,那5分钟的组团边界,15分钟的小镇的规划边界,功能混合一直到建筑层面的功能混合,我们要求在小镇里面的道路慢行系统、自行车系统、人行系统在道路断面中占比在50%以上。而且我们鼓励小镇里应该提供更多人工的开放空间,因为小镇本身是很自然的,缺了人工的开放空间。包括两个地标,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的,体现整个的主题。除了看得见的空间,背后特色小镇社会秩序的构建也是空间需要做的。我们传统的小镇里面有信仰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像传统的私藏书店承担了这些,它称之为一个小镇的职能,而在现代,双创中心已经成为了小镇新的信仰,在这里行业博物馆、小镇公共广场、小镇管委会这是现代小镇称为小镇整个规划的标配与建筑是我们需要提供的。

  最后一个是人居、科技集成的能力,这个也是依托清华这么多年在乡镇研究当中自有的专利技术和制定了大量的国家技术规范。在2019年北京世园会园艺小镇当中也进行了大量的应用,我们可以实现采暖的零煤耗,污废的零外排,以及信息沟通的零障碍。

  可以看到这七项能力是让我们的规划能够不同于普通城市建设规划最重要的特征,是我们规划设计机构需要努力提升的地方。

  最后说一下对于特色小镇未来的想法,其实特色小镇从实施来看效果是不错的,浙江省的特色小镇投资强度已经超过了浙江省产业聚集区的投资强度。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困惑。

  首先从市场角度来看,原来要求产业投资比一定要占所有投资比的60%以上,可是有大量的小镇是不合格的,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像云熙小镇、梦祥小镇,就是第一批已经功成名就的小镇,他们投资比是最低的,很核心的原因就是过度房地产化。

  第二从投资角度来看,在评的优秀的特色小镇当中,4个优秀杭州占了3个,11个优良杭州占了6个,就是投资还是集中在杭州,集中在互联网产业。最想让投资进入的传统制造业,投资还是在观望。

  从政府角色来看,我们搭建了大量的平台,可是从政府和企业之间做特色小镇的磨合里看,哪些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可能并不是政府想的。我们政府经常会提供一些通用的设计中心,可是在行业多变,高精尖的定制需求和通用空间是不匹配的。我们要协同创新,可是每个企业的技术保密还没有做好。所以与其搭建更多平台,政府应该更好地为企业做真实的服务,这是政府未来的发展。

  而对于我们规划设计机构来看,特色小镇虽然我们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特色小镇的未来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的。我有一个人理解,特色小镇将是中国人居环境特色化的开端,未来会有更多的特色产业区、特色中心区、特色居住区的出现,中国的人居环境开始追求特色化了,这也让城市规划设计进入了精细化供给的时代,原来动辄十几平方公里,很粗糙的规划设计可能很难继续维持下去。

  第二就是未来规划设计机构可能面临两种选择,第一个就是要么织网,我就像以前有一整套的规划设计流程,然后对接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形成一个平台式的设计,这项工作我们正在做。但是其实对于很多规划设计机构来说,第二种就是凿钉的方式是我们特色小镇更需要的,就是在某一项行业技能里面你能做到国内独一无二的技术,这是我们在做很多特色小镇当中有很多要点要突破,但是始终找不到相关的机构,这可能是未来两种规划机构存在的方式。最后就是我们希望用匠人精神造特色小镇,谢谢。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特色小镇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特色小镇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