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诗亮:未建成的未来——基于几个体育建筑作品的反思与启示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陆诗亮:未建成的未来——基于几个体育建筑作品的反思与启示

提要:实际未建成在当下的制度与建设环境当中,我们可能并非是一个小小的毛毛虫,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寄居蟹,寄居在大的壳子下面,有可能我们会成为一个横行霸道的庞然大物。我这个人在做体育建筑中的一贯的一个思考方式,就是我一直在提倡平民体育建筑的思想。希望我们的体育建筑从狭义走向广义,从竞技走向全民,从建筑走向城市,从神圣走向平庸,从孤立走向多元,中心意思是体育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把它从神探上拉下来,让我们真正的民享民用。

  6月9日,以“建筑师的成长:教育与修养”为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等院校勘察设计分会建筑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U7+ Design中青年建筑师设计”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深度”举办。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陆诗亮

  未建成的未来——基于几个体育建筑作品的反思与启示

 以下为现场实录:

  陆诗亮:在座的这些建筑师太优秀了,他们把我们现在国内能看到的一些著名的建筑,在他们作品里都得到了实施,留给我的就是一个分母,今天我是以一个分母的心态来探讨如何能成为分子这样一个事情。

  一个分母,可能思想是一个碎片式的,是一种肢解的,所以请大家谅解。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这个人跟前面一些建筑师都不同,从业十几年,一直在从业一种单一的设计,就是大空间体育场馆设计,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圈子里面做自己的体育场馆。

  关于这个体育场馆,自己作为一个老师也好,作为一个设计师也好,一直在做一种研究,也在给自己做一个提问。我们当代体育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大家知道体育是我们城一个重要的仪式,我们的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每个城市都以体育作为一个大事件,来推动城市的发展。它除了一个城,它同时也成为一种势,在以往的时候,我们的体育场馆都是一种集中的权力的象征,因为它是大空间,体现的我们技术艺术高强度的结合。走大今天,我们坐在这里也是一个大空间,在这里我们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民享与民有的一种参与。以往体育比赛从模式上,更多像现在一样,我可能是一个运动员,站在这里,大家是一个观众,坐在下面,是观与竞的关系。而我们现在我们有没有改变这样一种模式,使大家真正能够动起来,就像我们今天的TED这样一个模式,是否可以改变?

  大家看一下我们以往的几个非常震撼的画面,这是我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场景,我研究的是大空间的建筑。这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时候的场景,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体育建筑在一个城市里面的震撼的力度,因为它周边有很多很小的建筑。这个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时候在场馆里所营造出来的一种非常让人绚丽的意象。

  体育建筑集中大量的人,人与建筑如何互动?体育建筑除了比赛,同时还能带给演唱会等等多功能的使用需求。当下体育建筑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由原先静态的走向动态,从单一的功能走向一种弹性的复合,演唱会就是它的一种表现。体育建筑在城市里面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把城市放在我们前面,把体育放在后面,这个是南非绿点体育场,不管远近,在一个城市里面是一个巨大的体量和一个代表。不管愿意与否,它是一个城市中巨大的标志。我们来研究它。

  刚才我讲过了,我们这几年逐渐经历了我们的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大冬会等等这些,刚才看到的是光鲜的一面,在比赛期间,15天16天重要的一个场景。在这比赛之后,它们会是什么样?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几个场景,这里面囊括了很多国家,有里约的,有澳大利亚的,大家可以看看,里约离我们刚刚结束一年,一年之后,我们体育场馆由刚才的璀璨变成现在破败不堪的样子。巨大的投资,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这是我们游泳设施,下面可以看到有一张,右下角是一个足球场,很多明星在这里踢过足球。过后现在草坪已经不见了,座椅空空荡荡,场地很惨烈的躺在这里。

  我们中国现在鲜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很多人或者在一个小角落里面做一些探讨,叫做奥运场馆赛后何去何从?他只能默默躺在角落里,并不引起大家的重视。我的思维方式,把它从角落里拉出来,如何让一个场馆在赛时和赛后都能共享,尤其关注赛后民享民用。所有产生的问题,归到一点就是我们的坐席,我们所有大空间问题的产生,因为我们盲目追求规模。大家经常听到的,1.5万人,6万人,5万人,4万人,是否想过除了15天的比赛之后,他们在这个城市里面哪一年哪一天能够把它坐满?我所看到的,十几年里面大部分的情景就是这张照片,我们座椅和荒草为舞共生,而不是跟我们人在一起。

  刚才我谈的是一个体育建筑,下面来谈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未建成,谈到未建成,有一个很有名的人就是矶崎新先生,他写了一本书叫《未建成》,他认为未建成是一种精神居所。矶崎新给自己塑造一个精神的场所,我们在这里谈我们的未建成,我把它界定这样一个概念,我们所说的未建成,的确是没有建成的建筑,它是由于我们种种现实原因和技术原因不能实现的。或者是我们考虑到全部重要事情当中单一的一个方面,而走了一种极端主义,这种极端主义,在我们中国当下的投标市场下,走极端主义必然有一个失败。因为中国人是喜欢中庸的,所有的东西方方面面都要做到。但是我们的极端主义对我们的未来有没有倡导,有没有一种作用?所以我认为我今天要谈的未建成就是一种对极端主义的只言片语的思考。

  未建成的作用,左边第一张是傅里叶先生提出来的,1500人到1600人的巨型建筑,它产生的影响,当时的未建成就成为后来杰出的一个代表的典型。我们反思我们中国当下的城市建设,刚才说的柯布,他提出光辉城市,快节奏,我们想想在我们中国当下的城市建设里面,我们在经历了什么,我们是不是经历在近百年前,柯布先生提出来的光辉城市。当时他没有实现的东西,是不是在今天我们当下的中国正在重复着我们的历史研究?

  这就是我谈未建成的一个意义,我希望我们的未建成来挖掘我们这些分母,在分母里面挖掘我们潜在的对社会上保留的一个重要意义,希望它能够将来对我们所有的未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一个建筑师有的时候是一个折中的,是一个混合体,很多他的想法被曲解,变相的理解,而他希望的,想象的,认为最好的,往往是一个未建成。我想在座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谈到体育,回归我们所研究的方向,放一个简短的体育的构成。我们知道体育场馆主要有三大部分构成,第一个是比赛空间,第二是我们大量的观众席,第三就是巨大外维护结构,如果造价来说,体育场馆是巨大的,一个体育场馆十个亿、八个亿,是经常性的发生。这再生这里面外维护结构占用了资金大部分。我们主要是运动比赛的场地和能够坐的座椅,外围护结构只是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为什么花大量的钱去做遮风避雨的这个?我们能不能不要它,或者把它加以重新利用。

  针对这样的想法,我们当前全球范围内有了很多的研究,以往的研究是在天合屋盖上,我现在列举的这些例子基本都是开合屋盖。德国人很聪明,他们在做研究的时候,他们已经发现钢结构屋盖投资太大,费力不讨好。本着最大利用的前提,他们把钢性屋盖改成了柔性的吊锁,造价低了很多。大家知道08年奥运会之后的鸟巢,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为什么放这张图片呢?这是鸟巢中标时候的方案,当时要求鸟巢带一个活动屋盖的,这个活动屋盖在上面黄色的部分,由于专家的坚持和种种考量,这个活动屋盖意义不大,最后取消了。命题作文有很多种想法,我给大家回忆一种想法,这是提出的一个方言,飞艇,作为只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功能,能不能改变它,提出这样一个思路,把活动屋盖做一个飞艇,比赛的时候飞艇飞过来,把盖抠上。不比赛的时候,它是一个飞艇,可以飞走,这样城市里多了一个观光的自由的载体。我认为这就是中国人的奇思妙想,我们现在不能说这种奇思妙想它的对与错,有可能就是未来一百年之后的现实。

  曾经受大连市委托,我们做几个研究性的项目,做大连市火头车体育场的改造。这个地很紧张,位于大连市城市谎信地段核心区域,这样一个黄金的地点,寸土寸金,我们要求体育与商业相结合。我们反思我们传统的体育观赏模式,就像现在这样,我站在这里,大家坐在这里。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因为我讲的并不好,大家可能会挑情节,大家愿意听的坐在这里,不愿意听的,大家可以自动走动,可以看看书,可以聊聊天,可以自由的活动,这就是我对体育一个新的想法。本着这样的想法,我想我们的体育是否可以打破以往环坐在四周的比赛模式,重新利用我们的屋顶空间。我们尝试着把屋顶空间架空,用聚落结构把它支起来,做成一个商场,把下面的坐席要求一万五到两万,我说好,我就设置五千到一万个固定子细,把一万人放在空中,希望他们能够在空中喝着咖啡,或者有女同志逛着街,领着孩子在进行玩耍的时候,偶尔从窗口看一眼下面比赛1:0,这是我一个很简单的想法。

  像这样的想法也是改变一种思考的方式,这样的思考方式,希望带来一个脑洞的大开,希望体育不只是在观赏,希望能够改变我们的模式,使我们的家庭能够完全的参与进去。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我们把大量的商业与体育合在一起,希望通过聚落的形式把它架在天上,而不是单纯的一种传统的体育经营模式。这是我们的一个方案。

  在这里要说的第一件事,角色的改变,把体育的竞赛性质转化为一种消费和娱乐,体育活动作为一种被观赏的表演与活动,让观众来参与。我想这可能是我们的未来,在当下我们实现不了,但是可能就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也是我的一个理想。

  第二,关于场馆地域化与国际化的思索,我们希望我们做的作品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能够彰显出我们地域所覆盖的一个文化群体和文化氛围。我们很多业主或者很多人他要求现代的,时代的,五十年不落后的,二十年不落后的,至少十年不落后的等等,刚才我说的语言是我们的甲方很多人给我们重复的语言。在这里我就思考,带来一个问题,我们是一个围城,我们的本土化与现代化在体育场馆上如何能够传承和发扬下去?在这里从这个作品上,我能看到的就是本次的竞赛,是我们的兵丝带是一个现代的,梅先生用斗拱传统的方式,我们本土化输给了现代。

  这是四川的眉山五馆一中心,跟着梅先生做的,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苏东坡的故乡。苏东坡曾经提出来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足。挖掘他故乡中深层的理念和积淀,我们觉得足和屋顶对我们是一个最大的影响。在这里面吸取它的构件,用中国水墨画的方式来营造这样一个水墨的情节。我们用现代的屋顶加上抽象的竹子,这是我最近对国际化与现代化之间的思考。我希望体育建筑将来在做的时候,既有国际化的考量,能体现出一些现代的材料和现代的技术,同时又有地域文化的代表。因为它往往是一个城市巨大的象征,不管承认不承认,它都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在我们很多作品里面,希望它呈现的就是两方面的表达,既要有国际化,也要有现代化,把它们尽量结合。这是一个未建成,说起它这个未建成很搞笑,最后的时候,他们的某些领导跟我们说,他们不希望这样的,建的太多了,他们希望建筑是一个花朵,像五个瓣的花朵。我们告别了花朵,我们一直在保持这样一个思考方式。这是我们围城的一个思考。

  带着这样一个思考方式,我们对国际化与地域化文化的理解,我们来到了我们的新疆。新疆是一个社会化问题很复杂的地方,我们做的这个地区是新疆的新源,在口岸。这是它当地的一些景象,非常优美,是哈萨克族聚集最多的地方,号称是中国毡房最多的地方,哈萨克人还是住在毡房里的。在这个地方如何进行创作?也给了我们一个思考。

  在我们创作手法里我们一直提倡用传统的语言来体现地方的特色,同时融入我们现代化的元素。我们到了现场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大量的在建设它的毡房和山丘,我们把草原和毡房看能不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尝试,这是我们一个尝试的背景。我们努力在做这样一种尝试,混凝土浇铸这样一个场馆,但是我们的想法可能太过于尊重我们的民族性、地域性,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最后被和谐成了这个样子。为什么出现这样一个形态?我们保留了我们建筑师的一些本意的初衷,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地区,一个民族性的东西,在新疆社会复杂的环境下,到底要体现多大的民族性?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在政治面前,我们的建筑是渺小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妥协。只能用平屋顶。

  这就是我所倡导的地域化与国际化。不管是地域化与国际化如何冲突和和谐,都是我们当下我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也希望这个问题带来大家一些思考。

  关于体育综合体的思考,现在看这个问题可能已经很简单了,在座很多人在从事万达万科绿城这些大面积的开发。我在哈尔滨会展中心的时候,受法国建筑师米多芬做过的一个方案的启发,他讲四万人的体育场,两千多的游泳馆,二十万米的展览馆,还有近十万米的会议中心,统统合在一公里长大型的建筑里面,我把它叫巨构,这是它综合体的草图。

  2010年的时候,受体育总局的委托,我曾经尝试做了一个国家体育总局晋江体育训练基地,我尝试把体育与当地的开发相结合,在当时还没有体育部门与开发商来进行协商,做我们现在所谓的PPP这样的项目。在项目里面,我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将我们体育馆、游泳馆、商业街、剧场与宾馆用统一的一个商业体做,体育飘浮在上面,下面大家可以逛街,做任何事情,用这样一个方式来进行探讨。

  这是它的夜景的情况,同时伴随着它的体育部分,也希望能做一些点式的开发。当年我们碰到的,流产的原因,我们国家制度的限制,产权的权属,体育部门希望体育馆产权是属于国家的,而开发商希望产权是属于他的。我们综合体上划不清这个界限,所以使我们建筑成了未建成,在当下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我们很多万达的综合体建筑已经出现了,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体育建筑职能的扩展,以前是表与演,观与看,希望以后体育综合体能够融入体育比赛、演出集会、全民健身、商业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高度浓缩。

  第四个,关于场馆合一,资源共享的探讨,这是探讨体育资源的共享。我们曾经前几年有一个很大的争执,深圳的春茧,我个人的观点,运营,这是我们四维空间,从四维空间来看,现在建成的春茧是全中国体育运营最好的体育中心,没有之一,场馆合一,所有的东西集中在一起,最大的节约土地,用一个空间进行解决,把土地还给我们城市民众。

  再来看矶崎新先生探讨另外一个,这个项目建成的项目是安德鲁先生的三片叶,曾经投标的时候,矶崎新先生在21世纪初尝试用体育馆、训练馆、健身馆,把三馆合在一个大空间里面。这是我见到的在老外的思想里面最早的场馆合一的一个思想,虽然形象做的不一定是我们所喜欢的,但是他的理念和思想是一个很早的启示。本着这样一个启示,我们在做一个尝试,曾经我读博士期间,06年的时候做了一个兴义体育中心,只有一个很小的地,这个地小的已经不能再小,但是要求我们建设内容是一场三馆,没有办法,我就尝试如何把土地资源最大化,所以我努力把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与全民健身馆合一。领导要的是一个宏观的大的东西,从老百姓角度来说,我给他们最大的解放出了土地,兴义是一个山区,难得给我们一片空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这个建筑成为了一个未建成。领导给我们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花四个场馆的钱,希望看到的是四个建筑,你只给我做了一个,少三个,我这个项目不成立。这可能也是我们建筑师的一个无奈,当然也是小小的玩笑。

  在吉林白城我们做过一个思考,也是一个很小的地,地小到这么大,要做一场两馆,1.5万座的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冰球馆,在这里我做了各种尝试,怎么都摆不出体育馆和冰球馆,没有办法,后来他们说摆不出来两个,摆一个。我就尝试着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面把体育馆和冰球馆放在一起,做了这样一个尝试,场馆合一,把体育馆的背景,观众可以转过来看这边体育比赛,转过来可以体育馆的比赛,在文艺演出的时候,作为它的一个舞台背景,提供了一种可能。

  这是我们的一个简单的剖面,做的非常简洁化,上面是一个体育馆,下面是一个冰球馆,冰球馆净高只需要六到八米,很矮,这样的思考方式还是可以做的。很遗憾,这个施工图已经出去了,最后被省体育局叫停,理由还是同样一个,我们花了两个馆的钱,其中一个是我掏的钱,我要求看到这个馆,又是一个无奈。

  我们探讨的是场馆组合方式的转变,多功能合一,带来功能的综合,更能改变模式的思考方式。我刚才带来场馆合一,是基于很多对土地的思考,我们中国的土地已经越来越紧张,我希望这种模式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在我们有限的土地上,尽量扩展我们的思考方式,使一些不可能的东西合在一起,变为另外一种新的未来发展模式。

  我今天要说的问题就是参数化技术带给我们巨大美感的同时,我们的付出也要跟上。这个付出是不是现在我们所能接受的?我们能够拥有的?我们是对社会上做了一个对的事情还是一个错的事情?可能现在还是一个说不清的事情。这是一个参数化的体验,这是用参数化的方式来进行的一种营造。花钱很多,技术感觉很优美,但是也带给我们很多负面的一些思考,使我知道了体育场馆终究是要花巨大的经济造价的。

  本着省钱的原则,我们曾经用参数化做了一些,这个是在6月份的学报上马上要登的十三届全运会的一个场馆,它也大量应用了参数化的技术。但是这里面这是很亲民的,造价并不高的场馆,我们用适寒的方式进行一些处理,同时这个适寒的方式,我试图把参数化技术和适寒技术结合在一起,做的一个尝试。参数化,我主张其作为建筑的物质和文化多方面因素的一分子处理立在语境当中,并在实现造型过程中做到经济。

  实际未建成在当下的制度与建设环境当中,我们可能并非是一个小小的毛毛虫,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寄居蟹,寄居在大的壳子下面,有可能我们会成为一个横行霸道的庞然大物。我这个人在做体育建筑中的一贯的一个思考方式,就是我一直在提倡平民体育建筑的思想。希望我们的体育建筑从狭义走向广义,从竞技走向全民,从建筑走向城市,从神圣走向平庸,从孤立走向多元,中心意思是体育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把它从神探上拉下来,让我们真正的民享民用。谢谢!

关键词:建筑师  设计师  环境  绿色  体育建筑  商用建筑  

建筑师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建筑师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