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紧如何供地50平方公里:往城际经济圈要地
4月25日召开的深圳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出了目前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四大隐忧,其中之一就是产业用地匮乏,并指出这是“制约深圳市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据市民政局最近向市人大透露的数据,深圳国土开发强度接近50%,已基本没有可供成片开发的土地。市人大代表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而这些建议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并于最近公布。
据深圳市民政局最近向市人大介绍的数据,深圳人口密度全国最大,每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000人;而同时深圳人均土地占有面积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国土开发强度接近50%,已基本没有可供成片开发的土地,许多大的项目没地方安排。
市人大代表为用地匮乏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市人大代表刘辉的《关于解决深圳未来发展空间问题的建议》,提出10项基本策略。比如,全市原有村集体用地总量达300多平方千米,其中大多为产权不清、利用效率低、问题突出、矛盾集中、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城市化过程中未完善国有化手续的旧村、旧工业区及部分空地。这部分用地绝大多数可通过创新土地管理政策,并辅以整村统筹、股权补偿、经济赎买、规划调整与留用等综合手段盘活。如政策适当,估计这类用地全市每年可释放约10平方公里集中连片可建设用地,以满足较大规模的产业项目、公用设施等的用地需要。
深圳市发改委、民政、规土委等部门均表示将积极吸纳代表的建议。
策略
市发改委:往城际经济圈、泛珠地区“要地”
深圳市发改委介绍,深圳正通过大力实施“东进”战略,加快深莞惠(3+2)经济圈建设,突出加强交通先行,畅通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产业合作层次,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中兴通讯(河源)基地建设按期开展,深汕特别合作区若干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深惠汕水上客运航线正在研究开通。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线、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若干战略通道按计划实施。深圳企业依托深喀产业园积极拓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对外开放战略“双通道”初步构建。
下一步,深圳将加快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建设,全面推进与粤东西北地区协同发展,确保重大议定事项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与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层级,完善区域协调机制,拓展泛珠三角战略腹地,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等。
市民政局:优化行政区划 正着手高水准调研
深圳市民政局介绍,鉴于几个功能新区设置运行了几年,面临许多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深圳首先从功能区转行政区作为行政区划调整的突破口。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终于正式批复同意广东省深圳市设立龙华区和坪山区。下一步,将尽力推进光明新区转为行政区。
市民政局拟开展深圳市行政区划前瞻性研究课题,从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高度全面审视深圳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的可能性,探讨深圳市未来管辖的理想范围和具体调整方案,力求形成高水准的调研成果并通过相关渠道向中央呈报。考虑到该课题对承接方的研究能力与影响力等有极高要求,市民政局拟委托国字号的研究机构来从事该课题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单位的选择工作。
市规土委:深化改革3年内释放50平方公里
市规土委介绍,该委做了大量研究,并提出向四大方面要空间,包括向区域合作要空间、向结构优化要空间、向海陆统筹要空间、向存量用地要空间。
以向存量用地要空间为例,要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依托,以存量用地开发利用为重点,继续推进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农地”入市等存量用地开发利用模式。还要不断创新土地管理政策,完善管理方式,集约利用地上地下立体空间,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例,深圳践行土地作价出资模式,探索土地资产资本管理模式,通过作价出资,保障了包括地铁三期等项目在内的一批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2017年,深圳将加快制定出台《完善土地供应的若干意见》,修订《土地使用权出让条例》,建立完善覆盖全流程的土地管理体系,实现精准供地,提高供给质量。
去年,深圳启动“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对违法建筑整治、土地整备、储备土地清理、建设用地清退、城市更新、地籍调查和土地总登记等十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要通过全市的努力,争取到2020年盘活释放建设用地不少于50平方公里,减少不少于2亿平方米的违法建筑面积,基本完成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