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企业及时刹车 行业趋回良性发展
近年来,LED照明市场涌现了无数的新兴企业,传统照明企业也发起了强烈的扩张攻势。在LED照明产业疯狂扩张之后,市场需求过分饱和,留下的是严重的产能过剩,继而引发价格战与行业洗牌。这些充满着腥风血雨的情景犹如昨日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
如今,行业终于回归到一个健康并快速发展的节点上,那么LED照明企业该如何看准发展方向,紧抓LED行业新一轮的增长驱动力呢?
在2010年到2015年,LED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包括LED芯片和封装)是主要的产能瓶颈,其技术含量最高,利润丰厚。比如LED外延片在2011年产量约为4000万平方英寸左右,到2015年产量已经达到了9000万平方英寸左右。
在这段时期,无数的LED厂商疯狂扩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从而导致LED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也持续下降,最高下降了30-40%,乃至行业景气最高的2014年也下降了10%。全球芯片厂商利润都大幅下降,产品毛利率普遍低下,多家企业面临亏损状态。
劣况持续到了2015年,政府的补贴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取消了对新增MOCVD的补贴,导致新增产线机台的资金投入压力凸显,国内中小芯厂家扩产冲动大幅下降,缺乏资金的小企业无力扩产。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曾表示,企业需要平静心来看到LED行业。LED照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逐步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政府补贴在逐步退出,媒体的炒作热情已经基本褪去,照明行业从业者更需要以平静的心态看待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在意识到疯狂的扩张实为盲目的建设之后,部分中小企业选择关停,部分大企业选择减产加价。
2015年下半年开始,台湾LED芯片龙头晶元光电开始减产,2016年新一季度更是启动史上最大规模减产,总计关闭2座厂房,累计减产25%。同时冻结旗下高达四分之一的MOCVD产能,进行产能优化。此外,三星电子、CREE等国际企业也均做出了选择性减产的决定:三星、LG关停部分产能;CREE实行大幅度减产,高功率芯片上同步减产25%,以缓解LED产业供需失调的现状和价格下跌的压力;新世纪已从近年开始没有部署扩产计划和加入新机台计划等)陆续降低产能和取消扩产计划;三安光电2016年年初终止了47台向德商的MOCVD采购合约等。
LED行业发展到这里,深度的行业洗牌已经淘汰了许多“空有一身产量”的企业。同时,企业的减产战略与供给侧改革政策的落实,行业上游的产能开始实现收缩。而减产也伴随着涨价:晶元光电于2016年3月份公告称部分产品提价15%左右。而这个举动对LED产业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格局开始转变的信号。其后,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厂商三安光电、封装厂商木林森、信达光电、鸿利智汇、国星光电、华灿光电等企业也纷纷对部分产品涨价。
另外,尽管国内外许多龙头企业纷纷减产,但同时也有不少国外芯片企业将部分产品订单交给国内企业进行代加工。有数据指出,2016年国内芯片出口占国内芯片总产值的9.6%,同比2015年提升了1.6个百分点。2016年的芯片产值同比也增长超过10%。我国作为主要LED应用方向的通用照明市场,全球2015年渗透率27.2%(Digitimes),预计2016年渗透率将超过31.3%,全球市场规模可达346亿美元,预计2017年渗透率可超36%,市场规模超过10%增长。
从行业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可以看出LED行业的供求关系已经得到改善:上游产能收缩,下游以及国外需求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