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社论:遏制房价飙涨市民才能安居
城市房价快速飙升,既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危及金融稳定,也损害了城市创新能力和长远发展。
2017年3月17日下午,北京市住建委出台了被称作“史上最严”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主要措施包括房贷最高期限降至25年;首套房认定需“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10%。此后十天,有关部门还针对捂盘惜售、囤积房源、闲置土地、哄抬房价、发布虚假房源及价格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整顿。北京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引发市民和舆论的强烈关注。
系列新政施行迄今已近两周,有数据显示,3月18日至26日北京二手房日均签约量较新政发布前9天,下降了13.4%。这意味着,本轮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已取得积极效果。
从近期市场反馈看,购房者持观望态度居多,此前惜售的业主也陆续“转向”,考虑“出手”。也有房地产专业机构分析称,北京房价有望回落。
北京房地产市场稳定与否,对于全国房地产市场具有风向标意义。作为首善之区,实现中央稳定房价的目标,北京的任务依然艰巨,有关部门还将加大政策研究、增加土地供应,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北京本轮房地产调控目标,表面看,目标是过高的房价,实质打击的是房地产商和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些做法抬高了房地产市场上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预期。
房地产市场过于火热,只会加速经济“脱实向虚”。这将使更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挤压其他行业获得信贷的机会,妨碍实体经济的发展。住房成本的提升,推高城市生活成本,进而影响城市活力和创新能力。
居民部门杠杆的持续提升,也增加了市民经济压力,削弱市民幸福感,不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产固然是社会财富保值增值的渠道,虚高的房价对于房产持有者来说看似资产有所增值,实际上也有潜在的金融风险。
房地产市场由需求和供给共同组成。除了打击恶意炒作,另一端所能做的就是,保证合理需求,增加市场供给。今年以来北京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力度,保障土地有效供给。目前已供应商品住宅用地109公顷,完成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的42%,与去年相比,是去年同期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的7.3倍。
目前北京市正在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公租房,这也将增加住房供给,再加上切实增加商品住房有效供应的措施,如此多管齐下,预计可以稳定社会预期,最终实现北京房价的稳定,降低市民生活成本。
政府有责任实现“居者有其屋”,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也是广大市民的期盼。
只有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市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北京市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有助于实现以上目标。
也希望有关政府部门就此持续发力,保持政策调控的高压态势,不给炒房者留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