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生工程今年投资超百亿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首场发布会 发改委等部门回应“深改”关切问题
“今年价格政策平稳实施,水电气没有调整计划。”昨天,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首场发布会,市编办、市发改委、市国资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就“深化改革促发展”回答提问。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表示,医疗价格改革方向是总体平衡,有升有降,市民就医负担总体不增加。
市发改委
民生工程包含11方面投资超百亿
在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到,北京首次建立政府投资民生改善专项工程包。
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表示,工程包让百姓直接受益。近年来,政府加大投资民生领域的力度,去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九成用于环境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
今年提出的民生工程包主要内容是与民生相关的教育、医疗等领域,包括基础教育、医疗、公共生活空间、亲水近水环境等11个方面,规模超过100亿元。
关于工程包的内容,李素芳举例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对休闲健身有迫切要求,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建设了710公里绿道。今年还将投入7亿元,推进绿道建设,在城区围绕小月河、凉水河、昆玉河等建设超过60公里的亲水近水的绿道建设,在远郊区也将建设京密引水渠、永定河流域以及城市副中心建设绿道工程,让百姓就近享受到更多的亲水空间。
疏解空间建设停车场养老文化活动等
关于疏解后腾退空间利用问题,李素芳表示,在腾退空间使用上,应符合优化核心功能定位,增强自主服务能力需要,一是用来完善设施,补齐城市服务功能短板;二是用于停车设施、基础教育、养老、文化活动等场所。
李素芳说,疏解的空间还要用于“留白增绿”,让市民有地方活动,改善居住环境,建设便民服务网点以及为高精尖产业发展留空间。
市编办区级政府要求基层开的40余项证明将取消
市编办副主任王军说,围绕群众关心的办事难的顽疾,去年取消了74项市级政府部门要求基层开具证明的规定,今年这项工作还要继续做。另外,区级政府部门要求基层开具的证明也有不少,目前16个区大部分已经清理完毕,40多项证明将取消。三是去年清理过程中,发现市级政府部门和部门之间办事也要互相开具证明,这将成为今年的清理重点。
王军表示,将集中推进“互联网+”服务,推出一批公共服务事项直接在北京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推出一批和市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直接在移动终端办理。凡是市民办一件事涉及多个部门,需要上下层级来回跑的事,采取模块化组合式在网上直接办理。
市国资委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今年6家企业试点
市国资委副主任杨秀玲说,按照中央要求,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今年国资企业改革突破口。员工持股是改革中的重要形式,实施员工持股有利于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吸引、留住人才,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目前,实施办法已对社会公开发布。按照国家部署,每个市要选出5至10家试点企业,北京市已经选了6家企业试点,正在制定实施方案,之后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即将推进实施。
中关村管委会
回应“资本寒冬” “创业泡沫”
据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去年中关村实现了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双创”升级,去年中关村新创办2.4万家企业,创业者中一半是领军企业骨干。
对于“资本寒冬”、“创业泡沫”的说法,郭洪说,这个说法中关村感受并不明显。但他也坦言,大多数新创办企业确实会“死去”,但企业会保持着“新旧更替”,这是创新创业的规律,恰好反映了这个区域的创新活跃。如果一个区域里创业的不多,创业一个成功一个,反而不是活跃的标志,也不是创新能力强的标志。
郭洪说,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当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时,在很短时间内大量资本将集聚,形成大量创业,在这其中,大量企业会死掉。但企业里有价值的要素,将快速流动入更有创新能力、竞争优势的团队和企业里,由此将产生两到三家的行业老大,这是创业的规律。“所以创业企业死掉并不可怕。”郭洪表示,不要过分担忧所谓的“资本寒冬”和“创业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