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建筑的知与行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开放式建筑的知与行

提要:开放建筑理论缘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原主任哈布瑞肯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支撑体”理论。与传统建筑相对应,开放建筑不是静态的,而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灵活变化的,不同功能空间可根据使用需求的变化相互转换。在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放建筑的技术体系和实践已经十分成熟。

  开放建筑理论缘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原主任哈布瑞肯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支撑体”理论。与传统建筑相对应,开放建筑不是静态的,而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灵活变化的,不同功能空间可根据使用需求的变化相互转换。在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放建筑的技术体系和实践已经十分成熟。

  近日,“开放建筑发展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国际开放建筑的建设模式和住宅产业化的主题,以全球化的视野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本次论坛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国际建筑与建设研究创新理事会(CIB)和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协办。

  

  Stephen Kendall :内装产业的新命题

  内装产业是为了实现开放建筑高效变化的目标而产生的新命题。为了内装产业、内装公司的发展,必须满足下面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个前提,简化的基础建筑结构。这并不意味着让建筑更加便宜,而是让建筑更加智能。

  第二个前提,基础建筑必须提供高质量的容量。投资者必须让工程师和建筑师团队在绘图或者是计算中展示具备合理的单元设计。在任何一个楼层都是如此,这被称为容量分析。任何基础建筑结构都可以容纳多样的内装解决方案,即使是事先没有办法预料的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未来进行预测,我们的任务不是预测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而是为不可预测的事情做好准备。

  第三个前提,管道和线路必须要理清。我们需要将这些技术系统理清分开,去适应长期的变化。

  第四个前提,提供内装运输的方式,把旧的内装进行清除。比如货运电梯,可以通过外部电梯或者是吊杆货车,通过外立面移除旧的内装,利用屋顶的轨道,类似高层玻璃清理这样的设施来实现。

  新的行业从来就不是被人类发明的,不是无中生有,往往是从其他产业中分化出来的。

  

  南一诚:新技术正在带来新住宅产业机遇

  1971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建筑师亚历山大戈登说过“长寿命、低能耗”,这句话我认为至今也非常有用。对内装进行改造,使结构得以被长时间使用。这与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息息相关,也表明今后建筑应有的发展趋势。

  日本住宅公团实施的KEP项目是日本住宅建筑走向开放式建筑的首次尝试。我们研究室对其进行了追踪调查。可以确定为了在9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持续居住,家庭会有限使用可变的房屋布局系统。现在日本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住宅的改造问题,年久的住宅越来越多,这些住宅内的居民趋于高龄化。可以预想日本今后的住宅改造会大规模增加。另一方面,日本拥有建设技能的人的数量不断减少,正在进行代替人工作业以及降低改造工程费用的研发工作。

  日本住宅产业的特色是发达的工业化住宅和成熟的内装产业。工业化住宅制造商灵活地利用IT技术,一家一家地为客户提供满足不同使用特点的住宅布局方案。这些设计方案完成后被送到工厂,在很短工期内可以完工一座品质优良的住宅。

  在日本住宅设计中有住户自己绘制图纸进行设计的传统,不仅在工业化住宅的新建工程中,也会在旧房改造工程中出现。去年亚马逊设立了以网络为平台,工业化住宅制造者与内装制造者协力实施改造工程的网页。约有5000个一体化浴室、一体化厨房、厕所等住宅用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购买和改造。

  

  贾倍思:设计不是创新而是如何让一座建筑可用200年

  开放建筑的目的有很多,对我而言比较重要的就是舒适性、个性化、工业化和可持续性。

  任何开放建筑都由很多方面组成,包括新技术和建筑设计。我的发言侧重建筑设计和可持续方面,设计为主导的开放建筑。建筑设计不是创新,而是如何让一座建筑可以使用200年。

  城市结构和外部空间、建筑结构、立面和表皮、功能室内装饰设备,这四方面如何划分呢?

  一个很简单的概念。如果看我们的周围环境,时间最长的一般是城市结构和外部空间,哪怕是建筑改变了,可是它的城市结构基本上没有变。世界上有很多案例,很多老城都是如此,它的建筑广场和外部空间基本上都是四五百年没有什么变化。

  建筑结构如果做得好一些可以用一百年,不过想要这个建筑长寿命的话,看重的不能是建筑立面的功能。因为功能只能维持20年,20年之后就需要改变。如果让功能来主宰设计就错了。我们一定要把外部空间中结构的立面做好,因为这些才是可以保证建筑50年、100年甚至200年的最基本的部分。

  这是我们对功能主义的看法。为什么今天做百年建筑很困难,就是因为过去100年我们一直受功能主义的教育,功能主义教育就是要求研究功能,做好建筑就要与今天的功能完全吻合,这就是好建筑。功能主义并不主张我们做百年建筑,因为功能维持只有20年,20年之后就不太适用,就会拔掉。

  

  刘东(微博)卫:开放建筑学是面向未来的一种建设模式

  最近几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不断借鉴国际开放建筑思想和理念,希望国内建筑从生产和建造方式上进行转型和升级。

  开放建筑理论及体系从创立到20世纪90年代的20年左右时间的发展实践,在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和瑞士等欧洲国家得到全面普及,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应用开放建筑方法进行了许多实践性建设,在世界范围已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住宅产业化高度发达的日本,结合发展中的住宅部品产业,以推动可持续性社会发展建设为战略,大力推动了SI住宅的建设实践。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之上发展起来的SI住宅,通过S(Skelton支撑体)和I(Infill填充体)的分离,使住宅具备结构耐久性、室内空间灵活性以及填充体可更新性特色,兼备低能耗、高品质和长寿命的优势,在世界住宅工业化发展与可持续建设中得到广泛普及。

  从国际经验来看,开放建筑在住宅工业化建造方面突破了传统建筑设计建造方法,它并非是一个局限于设计方法层面的理论及体系,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形成了体系化的新型工业化设计建造通用体系及其供给方式。当前在建筑工业化方式转型和住宅供给模式改革的新时期其意义尤为重大。

  从我个人的理解看,开放建筑应该是面向未来的一种建设模式,站在未来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建筑具有长久优良品质、可建造更长寿命化的建筑,为社会和个人提供优良的资产。

  我们今天讲的住宅产业化,理念上和过去需要有很大不同。我们在几十年前就用过PC技术,但在今天再谈推广产业化,就应该强调支撑体和填充体的分离,更多考虑未来长期使用和管线维护等问题。中国住宅建设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转型时期,要实现住宅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到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研发开放建筑的工业化体系与集成技术是住宅建设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课题。

关键词:开放建筑  住宅  工业化  建造  

开放建筑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开放建筑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