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武汉发新政收紧限购限贷 第2轮调控大幕拉开
11月14日晚间,深圳、武汉限购新政相继公布。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在周期性的“限购”和“解除限购”、收紧和放松政策之下,调控房价的初衷往往并没有真正实现,楼市所需呼吁的更是一种长效机制的探索。
重点城市的楼市调控政策在继续加码。
11月14日晚间,深圳、武汉新政先后曝光,其中,深圳提高了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武汉则进一步收紧了本地和非本地户籍的购房数量上限。同一日,南京提出4项措施以落实调控新规,西安也提出严查开发商9种行为。
在“一城一策”的调控背景下,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或许会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不排除前期房价上涨过快的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继续跟进。
而另一方面,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在周期性的“限购”和“解除限购”、收紧和放松政策之下,调控房价的初衷往往并没有真正实现,楼市所需呼吁的更是一种长效机制的探索。
多城收紧限购限贷
自9月30日北京发布“京八条”,已有20多个城市密集出台了调控措施。而仅仅一个月后,深圳、武汉等地再度出台新规。
根据11月15日深圳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下发的通知,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家庭名下在深无房、购买首套住房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最低为30%;使用公积金购买第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
而按照2015年4月开始执行的政策,对购买深圳首套住房的家庭,以套型建筑面积是否低于90平方米为界,分别执行公积金贷款首付款20%和30%的比例;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比例不低于60%。
武汉则在10月的政策基础上继续加大了限购力度,并相应提高了首付比例。其中,武汉户籍居民家庭,在主城区首套房申请商业房贷最低首付由25%上调至30%;二套普通商品房的首付比例仍为50%,但二套非普通商品房的首付比例提至70%;拥有二套房及以上的在主城区暂停向其出售。
非武汉户籍居民在主城区购房,要求提供购房之日前2年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的证明,补缴的不予认定,首付比例为30%;对于已有一套住房及以上的,暂停出售。
不难看出,武汉本地和非本地户籍的购房数量上限,分别降至了两套和一套。
易居(博客)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目前武汉新建商品住宅去库存周期已经降至8个月左右,主城区库存规模更小,如果不收紧的话,房价上涨的压力会继续增大。
除了深圳、武汉,杭州从11月10日起也已开始实施进一步的住房限购、上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性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等措施。其中,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0%上调至30%;未结清相应商业性购房贷款的,再次申请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则由50%上调至60%。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高级主任张添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热点城市的楼市热度不会那么快降下来,不排除一些城市会继续跟进;但鉴于10月已经普遍出过一轮政策,限购限贷收紧的实际意义其实已经并不太大。
长效机制探索
针对此类因时施策的调控措施,严跃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了打击炒房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增加供应提供一段缓冲时间,换句话说,改善供求关系才是关键,否则简单打压房价并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业界对于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早有呼吁,除被提及的破除土地财政、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征收房产税等建议外,深圳在这一轮调控中的思路或许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
继10月出台“深八条”后,深圳采取了一系列市场净化整治行动,包括严查首付贷、众筹买楼,突击检查在售楼盘和地产中介机构等。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同时十分注重从楼市供给端发力调整。
11月10日,深圳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发布近期将增加供应三宗住宅用地的公告。在整个城市新增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深圳的这一推地节奏较为罕见。
此外,此次三宗地块除提高配建人才住房的比例外,还采用“控地价、限房价、竞人才住房面积”的出让模式,竞买人报价达到最高地价限价时,有意继续竞买的将由“竞地价”转为“竞人才住房面积”,而人才住房由竞得人建成后无偿移交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
事实上,解决人才住房问题是近一年来深圳始终贯彻的一大宗旨。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的报道,深圳将借助上述“人才安居集团”探索一个类似香港公屋和居屋体系的住房保障计划,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十三五”期间,这些政策性住房的数量或将超过商品房。
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圳不只是在抑制过热的市场,更希望着眼长期的稳定,通过建立一套比较系统的机制,核心目的是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最终让住房回归基本的居住功能。
王锋同时指出,深圳在高房价的背景下要想保证人口持续流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渠道,包括政府积极介入;但各城市的情况不太一样,有的可以依赖市场来解决居住问题,但在房价控制方面更需要做好长期的制度设计。
严跃进则指出,为了保证市场的稳定,有一些制度应该使其常态化,比如非本地户籍购房者提供社保证明,能够很大程度地防范各类炒房资金的进入,“后续应该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