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戈:房企规模是一把双刃剑

提要:几个月前,某新锐房企在上海拿到一幅高价地块后,我向他们当面表示了担忧。这不仅是因为那幅地,“面粉贵过面包”,房价需保持上半年的势头,而且还得配备同样的资金环境、政策环境,才能令其在明年面世时平安着陆。

  几个月前,某新锐房企在上海拿到一幅高价地块后,我向他们当面表示了担忧。这不仅是因为那幅地,“面粉贵过面包”,房价需保持上半年的势头,而且还得配备同样的资金环境、政策环境,才能令其在明年面世时平安着陆。

  近日看到消息说,信达地产联合体去年12月在深圳拿的一幅高价地块(楼面价2.5万元/平方米),交给泰禾集团来操盘。这固然是明智的选择。估计还会有其他高价地块的拥有者,主动或被迫与其他房企、机构进行股权或品牌管理的合作。

  分点利润没关系,重要的是分散风险。按照过去经验,调控后,楼市会有一段观望和平淡的时期。但具体时间有多长谁也没法预测。6个月以内,想必所有品牌房企都没大问题。如果调整期拖长到10个月以上,有些房企就会非常非常难熬了。

  主要是指那些拿地激进的中小型房企,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拿了一批高价地块的中小房企。政策环境和资金环境的变化,3个月后就会通过市场层面传导到企业身上。请注意,我特地将政策环境和资金环境区分开来。

  政策环境,不用说,是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因城施策,中央政府部门给出原则意见,具体由各省市自行制定。按照常识,20余个城市在如此集中的时间内次第发布调控措施,没有中央政府部门的指导,是不可能的。这且不提。

  说到底,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所以,资金环境,应该更为房企关注。10月以来,这个领域针对房地产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清理违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限贷是针对住房消费者的,清理违规资金则直接影响到房企。

  银监会10月21日召开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加强房地产信托业务合规经营。央行上海总部11月3日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切实防止信贷等各类资金,尤其是理财资金违规进入土地市场。

  二是交易所房企公司债突然按下PAUSE键。据报道,交易所最近暂停了地产企业公司债的发行,其中包括已经拿到无异议函的项目。已经拿到批文的房地产项目也不让发,且暂停到何时没有时间表。这个动作还是挺要命的。

  去年以来,公司债已成为众多房企的重要融资渠道。大约是去年3、4月份,听到房企公司债发行放宽的消息,我就专门跟几家中小房企讲过,赶紧抓住这个窗口发债。后来还就此写过文章号召,有条件的要多发,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发。

  这基本相当于开了一条面向房企的印钞通道。利率那么低,发行那么容易,这不跟捡钱似的。中小房企向银行贷款多难啊,逮住机会当然应该尽可能地多发。

  讲到这里,联想起有些专家否认这轮房地产上涨主要是货币推动,就觉得他们很有勇气。谁也不会说宽松货币是仅为房地产而备,但房地产是宽松货币的最大受益者,难道不是赤裸裸的事实么。所以,金融主管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正是在贯彻中央楼市调控的精神。

  宽松的资金环境,给一批中小房企提供了机遇,以及赶超的信心。所谓赶超,是指规模。

  这方面是有先例可循的。譬如作为闽系地产商代表的阳光城,年销售额从2011年的 23 亿元狂飙到 2014 年的 230.7 亿元,增长10倍。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它抓住2011年的短暂调整时机,最大化地利用了资金杠杆,是高负债高周转的典型。泰禾集团2012-2014年也是高负债,拿高价地,高速增长。

  如今,阳光城的奇迹已难以复制。但一些后来者,不甘心啊。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大者恒 大,小者趋小。要想在这个行业混下去,就得拼规模。从100亿跳到300亿,再挤入500亿。是的,从规模效益上说,500亿以上,才是相对较安全的边际。

  房企想发展,争规模,就得多拿地。但是,资金宽裕的背景下,地价也越来越贵,一幅高价地动辄三五十亿。如果是百亿级别的房企,拿两三幅地块就相当于全年销售额。如果拿错了两幅地,遇到调控,套上一年时间,这种房企的风险就太大了。如果是200亿级别房企,拿到三块高价地,遇到楼市调整,也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才能缓过气来。拿错地王而陷企业于致命危机的案例,并非没有。

  孙宏斌(博客)说过一句话,要有判断。无非是,对宏观环境、行业趋势有判断,对区域市场、目标城市有判断。该激进拿地时,错失机会,就再也不会有了,远一点的,是2008年,近一点的,是2011年。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精准把握激进与稳健的平衡点。

  不得不说,有些企业,就是在赌博。成则众人惊呼为神算,不成则万劫不复。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