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打通老住宅装电梯“最后一公里”

提要:“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为老旧楼加装电梯是件惠民利民的大好事、大实事,事关众多居民的生活品质、民生幸福。解决好这一问题,离不开居民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协调和监管。对此,政府理应急居民之所急,把工作做得再勤些、再细些,用对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破解难题、用钉钉子的精神打通“最后一公里”,让众多居民回家、出门不再望楼兴叹、视如畏途。

  近日,南京市出台《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其中有两大亮点:出资增设电梯的业主可按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市、区两级财政还将给予补贴;业主意见由此前《暂行办法》中规定的“一致同意”更新为“2/3业主同意”。这些新规将进一步减轻老旧楼加装电梯的阻力,让这件“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的事情距顺利解决又近了一步。

  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限于当时的条件和认识,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7层及以下住宅楼房,而7层也正好是没有电梯安装硬性规定的楼层上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老旧楼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据本报此前报道,南京市计有多层(7层及以下)住宅小区约为800个,3340万平方米,1.3万幢;零散住宅840万平方米,约9200幢。总共涉及居民约66.6万户、近200万人。这么多老旧楼房,在2013年《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暂行办法》公布后3年多时间里,只有区区4个成功案例。难在何处?本报的报道曾概括为“三道关”:手续关、费用关、邻里关。

  现在,暂行办法已经变成了实施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了政府可投入财政资金、业主可动用公积金和维修基金进行相关改造,并且显著降低了业主意见的门槛。这就是说,以前的“三道关”里的费用、邻里这两大难题都可望得到缓解,但手续关的难题仍有待破解。按照新的实施办法,老旧楼加装电梯至少涉及所在区政府、房产部门、规划部门、城乡建设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人防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等多部门和单位,而几乎每个流程都需要准备名目繁多的各种材料。南京市此前有一幢老楼,“闯关”竟花了3年时间;而截至目前全市仅有4个加装成功的案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手续之繁琐、办事之艰难。

  近年来,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动解决老旧楼加装电梯问题,但迄今为止取得的成效与居民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距离。南京在这方面动作不算晚、力度不算小,但与许多地方一样也面临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根据兄弟城市的“行情”,为老旧楼装电梯通常要跑40多个部门和单位、加盖40多个公章。每个部门就要一摞材料,全部跑下来就是一大堆,这其中有时还需要“往返跑”;而去跑这件事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居民代表,整个手续办下来不啻于跑一场“马拉松”。为他们打通“最后一公里”,就是要把办事流程尽可能归并、办事窗口尽可能集中,尽可能方便群众。在这方面,有些地方进行了不少改革,比如大幅削减审批手续、实行“一条龙”办公、限时办结有关事项等。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南京市今后参考借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为老旧楼加装电梯是件惠民利民的大好事、大实事,事关众多居民的生活品质、民生幸福。解决好这一问题,离不开居民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协调和监管。对此,政府理应急居民之所急,把工作做得再勤些、再细些,用对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破解难题、用钉钉子的精神打通“最后一公里”,让众多居民回家、出门不再望楼兴叹、视如畏途。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