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房企业绩回落 不排除6月冲刺半年业绩所致
今年以来节节攀升的房企销售数据,进入下半年伊始有了放缓的趋势。但业内人士认为,受到6月冲刺半年业绩的影响,7月属于正常的数据回落。值得注意的是,调高全年销售目标成为不少房企的共识,下半年的销售大戏才刚刚开始。
万科、融创等环比跌幅超三成
截至8月16日,包括万科、恒 大、碧桂园、保利、中海等29家房企陆续发布了7月销售数据,累计销售额达到2097.87亿元,与6月份的2711.35亿元相比,下调幅度达到22.6%。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以北京、上海、深圳为首的一线城市楼市表现依然火热,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楼市已经进入一个传统的淡季。各地新房成交量进入7月以来整体开始由高位回落,结束了今年3月以来的单边上涨模式。市场的冷淡随即反映至企业销售的数据。
根据已经公布7月销售业绩的企业来看,受到股权纷争的万科,销售业绩在7月遭遇了重创,较之6月下调了35.3%,也创造了其在年内最大的环比跌幅;同样业绩下降的还有融创中国,从6月的142.7亿元下降至7月的91.8亿元,降幅也达到35.6%;无独有偶,保利、雅居乐、碧桂园等多家房企环比降幅也达到40%-50%。
事实上,7月,仅有恒 大、花样年和首开等少数几家企业保持了环比上涨的态势,其余房企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面对房企大面积的环比降幅,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博客)指出,这不排除6月份房企为加速去化而集中推盘,冲刺上半年业绩所致。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作为下半年的开局,房企在7月的销售数据都会有一个缓冲,并不能充分作为后市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29家企业在今年1-7月,仍然创造了1.4万亿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同比上一年的涨幅接近八成。
不约而同调高销售目标
收获了历史上最优质的半年业绩后,大部分企业完成任务情况良好,以恒 大、万科等标杆房企为首,在已经发布今年前7个月业绩的房企中,平均的销售目标完成率已经超过70%,远超往年的水平,业内人士认为绝大部分企业均可以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因此,不少房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上调全年销售目标。
例如,碧桂园将原定的1680亿元提高到2200亿元;而恒 大也将销售目标提至3000亿元,成为千亿级房企第一个公开冲刺3000亿元的企业。不仅是大型房企对于规模化的扩张孜孜不倦,中小型房企也在大势向上的市场中快马加鞭。新城控股近日发布公告称,将上调全年销售目标30%,由400亿元增加至520亿元;旭辉控股也表示,集团已上调2016年全年合同销售目标20%,由原定的365亿元调升至438亿元。
“上调销售目标在今年看来很正常,除了对外公布的那几家,其实很多企业私底下都已经调高目标。”某港资房企营销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半年去化速度快得有些出乎意料,下半年要开始争取利润了。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按照行业惯例,下半年无论是企业供应的货量还是销售量,整体将优于上半年。
已公布前7个月销售业绩的企业,同比全部出现上涨。其中,包括旭辉、碧桂园、新城、首开等多家企业在内,同比涨幅均超过100%。而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已经有7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上半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整体看上涨成为主流:只有22家业绩指标有下调,上涨或平稳的企业达到了54家。其中有预增利润27家(含不确定4家)、扭亏企业16家、续亏企业为11家。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表示,除了少数转型企业,2016年将成为房企创造历史最高销售纪录的一年。
拿地凶猛,风险放大
尽管众房企在7月的销售数据较之6月有所逊色,但在拿地的时候并未表现出手软。其中最受关注的是7月27日,上海市出让浦东新区祝桥镇中心镇区核心区G-10地块。最终,金地击败融创、平安不动产、龙湖等竞争对手,以88亿元总价摘牌,溢价率高达286%,楼面价为33023元/平方米。据业内人士测算,剔除其中的配套等,实际楼面价已经在4万元/平方米以上,而周围的商品房住宅均价在3万元/平方米以内。
事实上,这并不是“面粉贵过面包”的孤案。据中原地产统计,仅在7月,全国单幅地块成交金额超过5亿元的地块达到了59宗,其中溢价率超过50%的地王地块(叠加北京一宗高总价)合计达到了32宗地块。包括金地、融创、龙湖、龙光地产、恒 大、碧桂园等多家品牌房企在内,就在全国各地创造了多个区域地王。而受到以北京为首的一线城市供地紧张影响,地王开始向天津、武汉、郑州、杭州、成都等城市蔓延。
“积极拿地对于补充企业的土地储备非常有必要,但在一些非一线城市,越抢越高的土地成交价未来究竟要怎么操作,还真需要想想清楚。”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企人士对全国范围内频现的高价地块表示了担忧。
犹如一场豪赌,多数人都看得胆战心惊,但在下注的时候又宁愿孤注一掷。业内人士认为,巨大的成本压力将风险放大,房企的运营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未来一年房价涨幅不超过50%,拿了地王的企业就都将面临入市难题。
张大伟指出,在一线城市也并非没有风险。从整体市场看,北京、上海出让的多宗住宅用地都要求执行70/90政策,但这并没能抑制住地王出现。整体看,未来刚需已经只能在二手房市场,房企竞争依然越来越激烈。“按照目前地价超过房价的趋势,需要未来两年房价上涨100%以上,这些地王才能入市有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