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IA陈讲运:太阳能让纺织业染绿掘金
来源:IMSIA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
上周,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环保专业委员会承办,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首次环保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青岛市召开。IMSIA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作为嘉宾出席会议并分享了太阳能在纺织业技术和案例。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环保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微博)在致辞中说,这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环保专业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环保科技大会,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纺织业的环保从前端治理与清洁生产,到末端治理的紧密结合,切实为我国生态纺织和环保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IMSIA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秘书长 陈讲运
“纺织印染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16年新常态下的‘三去一降一补’以及《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在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等重要环节,实施一批重大改造项目和示范工程。加上绿色产业链等方面的要求,这无不说明绿色转型势在必行。”陈讲运副秘书长分析认为,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生力军,具有环保节能等诸多优势,可提供纺织印染行业生产所需的热能和电能。结合国际铜业协会近期即将出版的《2016太阳能工业热利用报告》内容,陈讲运重点分析了光热技术可行性和太阳能在纺织印染行业的典型案例。太阳能光热系统可以提供50℃—400℃的热能,而纺织印染行业所需热能多在150℃以内范围,这一温度区间也是太阳能光热效率比较高的。从全球近200个太阳能工业热利用案例来看,纺织业应用的居前三甲。纺织业应用太阳能光热这一环保节能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同时投资回报期端。
中国印染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将近2000家,印染行业热水用量巨大,大多数印染厂每天用热水量大约在500~5000吨,每年消耗蒸汽约1.7-18万吨,费用为300—3300万元/年。若太阳能光热能够实现10%的能源替代,其节能效果巨大。国内外在这方面有大量成功案例。
美国上世纪80年代就在加里福尼亚州的帕萨尤纳,建造了一座600平方米的太阳能中温装置,产生170℃蒸汽供洗衣房用热,可以满足洗衣房蒸汽需求量的75%。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北80千米处,建造一座1070平方米的太阳能中温装置,产生173℃蒸汽漂洗布匹,可满足工厂漂洗布匹需要量的60%。德国一家洗衣店利用57平方米的平板集热器来对蒸汽网络的补充水进行预加热,温度范围90℃-120℃。
广州(番禺)互太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在余热回收、太阳能中温蒸汽锅等方面的12项节能减排措施。太阳能集热器面积1000平方米,油温230 °C ,蒸汽温度160°C ,压力0.06MPa, 0.5吨/小时,年减排二氧化碳375吨。
山东金号纺织工业园项目采用力诺瑞特三腔全玻璃真空管式集热器,总计面积8583㎡;设计日用水量500吨,热水温度60℃。通过集热系统将冷水进行预热,循环系统将热水送至储热系统,为染整车间提供所需织染热水。该项目共投资6675000元,设计使用寿命15年,太阳能保证率60%。每年产值利润可达2431048元,节省标煤1691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826.2吨。静态投资回收期为2.75年。
浙江亚太特宽幅印染有限公司采用太阳能光热与余热回收系统结合使用,晴好天气时每日提供5000吨60℃的热水,供该厂主要的工业用水加热需求。该项目初投资6000万元,设计太阳能集热系统寿命在10年以上。按照每年250天晴好天气计算,年节约费用为2055.6万元。按15年寿命计算,可节约标煤约124.5吨。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年。
山东省潍坊诸城桑莎集团一期太阳能集热面积5600平方米,集热器温度范围为45℃-120℃,储热水箱容积220吨,热水温度大于60℃,用于染整车间。辅助热源提供170℃高温蒸汽。
最后,陈讲运也分享了一些纺织企业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并对IMSIA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做了相关介绍。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资委副主任程晧就纺织工业环境治理与资源利用现状及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度解读;科技部中国高科技转化促进会副主任李占喜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国家无偿资助科技计划政策;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研究院、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科研机构和与会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情况。来自环保行业的专家和纺织染整企业负责人等120多位嘉宾出席会议。
张庆主任总结发言中表示,这是专委会首次召开年会,嘉宾从政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不仅开阔了大家视野,拓展了思路,还让一些环保机构和企业实现了实际对接。张庆表示太阳能作为环保节能的生力军,为纺织行业可以提供绿色经济的能源,会后将根据纺织企业的需求组织相关座谈会。
纺织业利用太阳能这一免费能源符合国家绿色环保大趋势,纺织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目前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下,企业间竞争需要科技进步和环保节能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