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保温“强制险”势在必行(二)
来源:保温工程网
7月24日晚8时20分,西安市红旗东路奇星御园10号楼的挤塑板保温系统和瓷砖饰面层脱落,将楼下的5辆私家车不同程度砸损。这在国内众多的“祸从天降”的事件中,本来并不起眼。但这条新闻追踪报道了车主们维权、找人赔偿的经过,为我们揭示了保温脱落事故受害者的无奈。
图1、图2:西安某小区保温层脱落将5辆私家车砸坏
当车主们找负责管理维修资金的房产局,领导表示:大修基金只是针对小区公共部位使用,被砸坏车辆损失不在大修基金支取的范围内。
而车辆所在的保险公司也表示:整个楼的瓷片成片脱落,是明确的第三方责任,不在保险公司的赔偿范围内。
律师表示则支招:对于墙皮脱落造成损害而引发的车辆损失,如果是墙皮建筑质量问题,应该由开发商负责;如果是维修不及时,应该由物业公司负责。他介绍,若车主无法界定是谁的责任,可以将物业和开发商一并起诉。
总之吧,车主若要索赔,将走上遥遥无期的维权之路。
实际上,这五位车主还算幸运的,就在这起事故的次日(7月25日),安徽省肥西县桃花工业园顺美家园小区15号楼外墙一块保温层突然脱落,砸中楼下四名纳凉老人,其中一人腿部骨折,另有一人头部缝了12针。当然了,更惨的是今年5月14日,乌鲁木齐市鲤鱼山南路龙庭华清园小区保温层脱落,将一晨练老人砸死.....总而言之,目前中国的建筑保温质量问题已进入高发期,将会有更多的人身、财产损失。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无论谁一旦“中奖”,很难找到维权的责任主体。而且,建筑保温的法定寿命只有25年,至于过了寿命期后如何运维,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政策。我们设想,以中国建筑保温质量之差,将来定会迎来不可估量的人身、财产损失。届时,开发商早已关门大吉,物业公司也不愿意做“接盘侠”,这将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防患于未然,政府监管部门应尽快推行建筑保温强制险,特别是新建建筑和还未进行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建筑保温强制险的好处不言自明,修师傅不再赘述,这里有一项隐性的好处,那就是由保险公司来监管、评估建筑保温的质量,这种市场化的手段会好于目前的行政监督和形同虚设的监理制度。 在这一节中,我们继续回顾一下发生在某小区的保温脱落案例,然后分析一下建筑“五方主体”在建筑保温事故中的缺位,以及如何通过强制保险制度弥补。
这起事故中,我们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山墙部位本来有窗户,但后来被堵死。吊诡的是,被堵死的窗户的部位,粘结砂浆的胶饼还在,而原来的山墙上的粘结砂浆纷纷掉落,墙上留下一个个凹坑,如同长了麻子脸一般。
脱落的山墙
这说明原山墙部位的基层墙面找平砂浆的强度太低,按照国家标准,该砂浆的抗拉拔强度应该达到0.3MPa以上。而实际上可能连这个标准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因为7月24日西安的天气是酷暑(38.5℃)、微风,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和高原槽东移影响,在19.00时出现强降雨天气。换句话说,在这溽暑天气中并无大风,不会出现较大的负风压。而挤塑板外贴瓷砖系统每平方米的自重不会超过150Kg,一场雨就将基层砂浆“泡”酥了,连这点重量的墙皮都挂不住,可见其质量与豆腐渣无异。
而用抹灰砂浆找平的窗口,“底裤”虽然没被扒掉,但我们不难看出,粘结砂浆的质量简直不敢恭维。因为绝大部分挤塑板脱落都会形成美丽的“迷彩楼”奇观,这是由于低档国产挤塑板表面光滑、变形量大且硬度也大,当温度等外力作用时,挤塑板发生形变,而应力不能得到有效释放时,光滑的表面就会挣脱抹面胶浆、粘结砂浆的束缚。所以,挤塑板脱落通常是饰面层掉一部分而露出保温板,同时伴有保温板掉几块再露出基层,由于挤塑板五颜六色,当释面层、挤塑板、基层犬牙交错的时候,就形成“迷彩楼”景观。
图二、图三:挤塑板脱落形成的“迷彩楼”
而这栋楼窗口部位整个保温系统全部掉下去了,毫无“迷彩楼”的美感,可见粘结砂浆的粘结性能之差。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老话,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豆腐渣工程,但质量如此之差的工程如何炼成的呢?
我们先从设计环节来说。首先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挤塑板保温系统能否外挂瓷砖?2015年6月10日,西安市长安区绿园升平大厦18楼外墙瓷砖脱落, 一个从学校回家吃午饭的13岁鲜活少年被砸死。记者采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李昊时,李老师说:“建筑物外墙钢筋混凝土、粘贴用的水泥、贴上去的瓷片,实际上是三种材质。这三种不同材质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影响下,三种材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无论施工工艺再好,也无法避免最终瓷砖脱落的事实。外墙使用黏贴瓷砖的方式装饰,脱落是必然的。”李专家的话虽然极端,但他道出一个事实:以西安市的气候条件,外墙贴瓷砖应该慎之又慎。
图四:某大厦瓷砖脱落砸坏一辆汽车
而挤塑板贴到外墙上,本来就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再给它穿上不靠谱的瓷砖重装,那就更增加脱落风险。设计院为何做如此脑残设计?无非两种原因。一是不专业。二是中国的开发商根本不听设计师的,专业人士得不到尊重。
第二、总包单位。最基本水泥:砂子=1:3的找平砂浆的强度都不够,在这起小事故中应该负主要责任。
第三、监理单位。在中国的这种体制下,监理机构受雇佣于业主、建设单位,毫无话语权,几乎形同虚设。
第四、检测机构。中国的建筑工地上来一颗钉子、一掊砂子都得有检测报告,这已经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更奇葩的还在后面,材料进场后还要复试,以保温材料为例,施工单位需要逐栋楼地将保温板、砂浆甚至是网格布和锚固钉一一送检,缴纳高昂的检测费。但作为行业的潜规则,我们知道这种复试检测基本上就是拿钱出合格报告。在这起事故中,粘结砂浆明显的不合格,却被堂而皇之使用,可见第三方监管部门除了增加企业的负担,形成利益链条外,几乎形同虚设。
第五、开发商。这是五方责任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开发商唯利是图,一再压低成本直至将总包、分包单位的报价将至合理成本价以下,具体干活的人势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总而言之,目前这个市场的最大问题是违法成本极低、出事后无人担责,有此大环境,谁都会说“咱俩哪有真情在,俺多挣五块是五块”。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而且发生保温脱落等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后,可能开发商早已不见踪影、公司执照已经注销,苦主求告无门。
如果这类悲剧持续性的、大规模爆发,政府监管部门将不堪重负。所以修师傅强烈建议引入保险机制,将唯利是图的五方责任主体交给另一个唯利是图的单位监管。如果出事,由保险公司掏真金白银赔付苦主,将受害人安抚住,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当然了,建立在“精算”基础上的保险不傻,他们绝不会掏冤大头钱或因拒付与苦主常年打官司。
为避免别人赚的盆满钵满而自己当接盘侠,保险公司势必在承保前对整个工程情况做一仔细评估,好在建筑行业的科技、技术含量不并不高,评估起来并不费事,如在本案中,基层找平砂浆和粘结砂浆不合格,保险公司找个初中毕业的孩子,拎个手提拉拔仪到现场就能检测出来。
甲方如果还是坚持低价中标,不讲质量,那没有一个保险公司会傻到为其买单。如果建筑保险被强制推行,没有保单的“凶宅”,谁敢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