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村乡建实践:希望南京不再缺热爱乡村的人
“2000年时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 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 10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一天之内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 至今,全国的自然村只剩约200个,大量的乡村变成了不伦不类的小城镇。”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乡村消失殆尽,也即是我们传统文化全面坍塌的一天。在中国大批村落正加速消失,政策保护的力度尚未跟上,大量乡村空心化严重,经济落后,生活条件极差。曾经的青山绿水,屋檐瓦墙;那些生动存在过的地域精神和文化,在面对严峻现实的打击下该如何传承?在古村活化和在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理想要怎样照进现实?
4月15日,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小编去了一趟南京,我们知道了一个叫做苏家的地方。
苏家在南京市的江宁区:
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中南部,毗邻主城,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江宁区委区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搞旅游,建设了一批精品特色示范村,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为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和苏南现代化样板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作为南京试点先行先试,江宁区有一个叫做“乡村让江宁更美好”的口号,明确“南京大都市近郊区的城乡发展之路”为方向。目前已成功打造秣陵街道”杏花村“、谷里街道”大塘金“、江宁街道”黄龙岘“茶文化等12个精品特色村。
(江宁区大塘金景区:村内依托地形和自然天成的条件,空间山水交融,地域开阔幽远,建筑清新质朴,高低错落有致。这里共种植了600亩“梯田式薰衣草”。)
(论坛主会场:南京江宁黄龙岘境内山岭绵延起伏,以“茶乡”闻名。千顷茶园为背景,百亩黄龙仙竹为村景,加上境内水库较多,得名“南京小九寨沟”之称。)
4月15日那天,”记住美丽江宁,乡伴最美田园“休闲乡村建设论坛在江宁区黄龙岘隆重举行,各路精英从乡村自身定位、设计改造、运营管理、人文文创等四个层面进行全面解析。同时”乡伴苏家“新乡村生活示范区也将正式启动。
我们都很好奇,这个即将开始的江宁苏家(南京江宁西毗苏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项目?
1.苏家源起:一位设计师的回乡之路
苏家村项目的发起人是一位不安分的董小姐,她是一位从事过室内、建筑、景观等多领域的设计师。
2012年,在莫干山的竹林山涧中,董天姝来到老友朱胜萱开的民宿——“清境·原舍”,看到他在山下创建的首个乡村文创园的 “庾村1932”。
城市反哺乡村的奇妙化学反应,世外桃源般的乡村景象,让董小姐和几个老朋友不约而同地加入了朱胜萱先生的“乡伴”,开始了“回乡之路”。
他们在中国寻找最美的乡村,在那里建造家一样的驻足地。
2015年,在南京江宁,他们来到一个临水面山的美丽村落——苏家村。这里有比西湖更美的白鹭湖,成片的树林倒映在水中。
2016年,成功打造莫干山计划、无锡田园东方的朱胜萱先生招齐一路上乡伴的伙伴,从建筑师到乡村文旅投资运营的先行者,他带领”乡伴“实现设计、建设、运营三统一。旨在搭建城乡一体的桥梁,复兴乡村经济,打开一个新的乡村全域旅游的世界。并正式投资开发苏家。
2.走进苏家村
南京江宁区引入“乡伴”这个大咖团队,在苏家村投资7000万元打造南京首个新乡村生活示范区。苏家位于江宁区内,东临白鹭湖水库,南抵阔塘山,西达银杏湖游乐园,北至银杏湖大道,新建的江宁西部旅游大道从村中穿过,南京南站至村子的车程仅30分钟。63.73公顷的规划面积中,建设用地、村民住宅家村内道路占了22.64%,而水域与农林用地则可达75.99%。分两期建设,一期包括“原舍平湖”民宿和咖啡厅,今年底建成;二期包括文创市集、创客街区、集装箱营地等,2017年底建成。
“原舍平湖”民宿,是南京首个实践点“乡伴苏家”子项目。在论坛现场,“原舍平湖”民宿拿出10%股权众筹,上线仅10分钟即募得35万元,占众筹原目标计划的69%(目前已超额筹满)。
3.民宿改造
“原舍平湖”邀请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周凌亲自设计改造。周凌认为,乡间旧房如何改造是原乡理念能否贯彻的关键,这关系到一个村庄文化能否延续,可持续发展根基能否留住。他建议,在新的农民居住点规划设计中,要尽量保留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乡间民居,发掘地方传统农耕文化,把旧民居改造得更适应现代人生活。
4.一群热爱乡建的人
大家经常看到乡村一直在怀念乡愁,其实真正活化的乡村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快乐、温馨、幸福的。在朱先生和董小姐的号召下,一群年轻人在两个月之前,回到了苏家,带给乡村不一样的血液。年轻人回到这里,从策划开始进入现场做设计,跟农民在一起创造了新的场景。
(彩绘墙)
(村里的孩子也加入进来)
在被问道如何打造苏家时,乡伴的发起人朱先生说道:
其实我觉得本身从物质空间的打造来讲,南京不缺好的设计师,也不缺好的设计产品,南京缺的就是一些对于乡村生活热爱的人。所以我觉得田园东方乡伴来到这里,更多的是把这些人带回来。不论政府出多少资金支持,不论我们做好多好的房子来,只是一个物质空间,更多的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把这个曾经凋敝的空间充斥起来,我们需要有理想的人,在这里面一定会有潮水退去和大风停止的时代到来,但是我们知道那个时代一定会吹过以后可以坚守下来和初心不改的一群人。
事实上,在乡村可以包容各种可能性,不仅仅是我们回去,有各种各样的人都回到了乡村。通过两个月农民和共同的回乡年轻人创造了一个新的图画,在这个场景上可以想象,未来苏家,这个很小的片区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新的功能和业态重新的植入,未来这里将成为”活化乡村——归园生活“的示范区。民宿住宿集群、户外休闲集群、绿乐园儿童乐园集群、文化生活集群四大核心集群互补,多元业态实现互动发展。将农耕文化体验与儿童自然教育相融合的民宿乐园也更是既新颖又值得期待的项目之一。
乡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在进程中,能够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探讨无疑是注入巨大的能量。
乡建人士、民宿专家、设计师、投资人等多位致力于乡建事业的参与者齐聚一堂,为江宁西毗苏村旅游发展建言献策,探讨苏家实现“活化乡村的归园生活”的可能性和机会。
论坛现场,不少前来交流的乡建投资人表示,江宁在休闲旅游、民宿这块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潜藏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希望不久的将来,他们的乡村项目可以落地江宁,为江宁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乡村的自我增值和自我发展。
朱胜萱先生说:乡村资源大熔炉时代到来,怎么把它变成所有人向往的产品,实际上就是要回炉再造。从农家乐到乡村旅游就是整个社会的迭代到来了,是社会遇到了一个转折点——从农家乐到全域旅游的时代。我们在做的乡村实践,有个亲切的名字,叫做“乡伴”。伙伴、陪伴、旅伴等温暖的词汇都概括在里面了,而这些温暖发生的地方,就是在乡村。希望大家来了就不想离开。
苏家发起人董天姝小姐说,也许我们还可以做个更大的梦,未来带动整个苏家村复活。
论坛概况
本次论坛由伴城伴乡城乡互动发展促进中心、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南京市规划局江宁分局、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秣陵街道办事处、南京江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与会嘉宾有:江宁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南京农工委副书记、南京规划局江宁分局局长等当地政府领导。国际休闲产业协会副主席朱至珍,乡伴乡村文旅创办人、田园东方创始人朱胜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周凌,中国乡建院总工程师王磊,浙江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姚欣等10余乡建行业大咖。旨在通过乡村建设的切实推广及复兴模式的探索,搭建专属领域的共享平台,提供各产业集群实践分享与互动的渠道,促进乡建产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