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 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在日前召开的“2015(首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暨首届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研讨会”上,北京市经信委、天津市发改委、河北省发改委共同签署了《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并发表《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宣言》,宣布推进建立区域统一的信用体系和信用奖惩联动机制,优化区域信用环境,加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
签署协议+发表宣言+启动企信平台 峰会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市经信委、天津市发改委、河北省发改委共同制定和签署了《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蒋丽英表示,三地将共同建立相对一致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守信主体跨区域业务的支持力度,为守信主体提供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的绿色通道和激励政策。
与此同时,三地将联手构建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对恶意拖欠和逃避银行债务,商业欺诈、环境污染、制假售假、盗版侵权、非法集资等严重失信行为,以及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制约,共同加大公开披露和惩戒力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区域联动机制。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京津冀三地携手推进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签署协议、发表宣言,既落实了国家战略的要求,又顺应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客观需要,必将在推动支撑和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大有作为。
此外,本届峰会正式启动了京津冀企信平台。据了解,该平台归集了工商、税务、发改委、人社局、卫计委、人民法院等20个部门的信用数据,以工商注册、招投标、招聘、专利、商标、舆情、诉讼、欠税公告及处罚等企业信息,构建企业全景画像,建立评价体系模型。在对每家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的同时,实现了对身份特征、创新资质、行为偏好、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守法守规等六大方面的单项评价。
业内人士评论称,通过京津冀企信平台,将逐步构建起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信用体系框架,助力京津冀地区建设全国领先的信用示范区和信用高地。
弘扬正能量鼓励诚实守信 峰会助力京津冀打造全国领先的信用高地
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的合作共建将如何展开?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表示,建立京津冀统一的信用体系势在必行,应深入开展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实验,推动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支持金融投资、信用担保、技术交易等业务跨区域经营,建立区域统一的信用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信用协会会长吴晶妹认为,制度是京津冀信用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是全新的,是一套新的社会管理和经济运行方式,所以必须制度、法律先行。”她建议说,相关部门可以找一批中小企业进行试点示范,例如在中关村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上,探索信用资产交易的试点示范等方式。
北京市经信委信用管理处处长彭雪海认为,在京津冀信用体系的合作共建方面,社会已经走在了政府的前面,包括园区、软件园、信用服务机构等,在很多方面已经开展协同,为三地开展合作共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克峰介绍,中关村已经与保定、天津的相关单位进行接洽,从产业链、价值链、园区链等维度展开布局,“保定的项目已经开始运营了,在这个布局中,中关村将与当地政府和合作机构共同营造更大范围内的信用体系,推动京津冀三地信用体系建设协同发展。”
另有分析认为,北京的信用服务机构相对比较发达,其领先的信用服务业态、信用服务人才及信用数据分析等产业链将更多覆盖辐射津冀,带动区域整体进步。
一位业界专家表示,京津冀三地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奖惩机制将弘扬正能量,鼓励诚实守信。“如果你在北京不诚实守信,你以为跑到天津,跑到河北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可能了。”可以预见的是,京津冀三地在信用制度、信用信息共享、奖惩联动机制、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等多个方面都将取得协同发展的积极突破。